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城市外围非建设用地徒步休闲空间研究 ——以广州市“火—龙—凤—帽”徒步径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8 17:51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人的城镇化”则是关注的重中之重。城镇化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质量的发展内涵,以多元化城市“生活方式”引导人的城市性的发展,是以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城镇化模式。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与空间也产生了快速的变迁,作为城市社会的投影,城市空间也产生了分异。而随着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的增加,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使作为城市权利的休闲,正在逐渐成为影响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休闲空间也逐渐扩散至城市外围非建设用地之中,成为城市生活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本文立足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空间政治经济学与休闲社会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视角,提供了一个理解城市外围非建设用地徒步休闲空间的研究范式、空间解构方法与规划体系。研究以广州市“火-龙-凤-帽”徒步径为实证案例,探讨了在广州市城市发展步入“生活质量提升”阶段背景下,如何解构城市外围非建设用地徒步径休闲空间的使用现状与需求特征,并提出了城市规划空间建构策略。在对广州市城市发展、社会变迁与休闲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徒步径休闲空间使用人群的社会阶层特征和空间满意度,认为在...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
        1.1.2 城市规划的人文主义回归
        1.1.3 我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新的发展趋势
        1.1.4 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和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综述
        1.4.2 分析归纳
        1.4.3 问卷调查
        1.4.4 半结构式访谈
    1.5 基本概念界定
        1.5.1 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 land)
        1.5.2 徒步径(recreational trail)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
    2.1 城市化发展的转型
        2.1.1 城市主义视角的城市化本质
        2.1.2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化
        2.1.3 生活质量观下的城市化
        2.1.4 研究述评
    2.2 中间阶层与其休闲空间(行为)特征
        2.2.1 社会阶层(结构)研究
        2.2.2 中间阶层的界定、构成与特征
        2.2.3 休闲与休闲行为的研究
        2.2.4 与休闲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
        2.2.5 城市休闲空间
        2.2.6 中间阶层休闲行为与行为空间特征研究
        2.2.7 研究述评
    2.3 城市规划的人文主义回归研究
        2.3.1 20 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后的人文主义地理学
        2.3.2 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城市空间(Space)与地方(Place)
        2.3.3 城市规划的人文主义回归
        2.3.4 研究述评
    2.4 国内外徒步径发展研究
        2.4.1 国外徒步径的发展
        2.4.2 国内徒步径的发展
        2.4.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广州城市发展与非建设用地休闲空间现状
    3.1 广州市城市(化)发展阶段研判
        3.1.1 城市化进入质量提升阶段
        3.1.2 城市化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内涵
    3.2 广州市中间阶层生活方式变迁与休闲诉求
        3.2.1 广州市社会阶层快速分化与闲暇时间增多
        3.2.2 中间阶层休闲生活方式变化
        3.2.3 广州市中间阶层(品质)休闲诉求
    3.3 非建设用地休闲空间特征
        3.3.1 都会区非建设用地
        3.3.2 城市环城游憩格局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火-龙-凤-帽”徒步(径)休闲空间研究
    4.1“火-龙-凤-帽”徒步(径)休闲空间分析
        4.1.1 火龙凤帽徒步径整体发展情况
        4.1.2“火-龙-凤-帽”徒步径空间特征
        4.1.3 火龙凤帽徒步(径)休闲空间特征
    4.2 问卷设计与深度访谈
        4.2.1 社会经济地位部分
        4.2.2 徒步(径)休闲空间满意度部分
        4.2.3 打分方式
        4.2.4 问卷发放与效度检验
        4.2.5 深度访谈
    4.3 样本群体基本特征
        4.3.1 性别比例与年龄构成特征
        4.3.2 社会经济地位特征
    4.4 徒步径休闲空间满意度分析
        4.4.1 评价因子描述性分析
        4.4.2 差异性与相关性分析
        4.4.3 重要性-满意度的IPA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规划的建议与对策
    5.1 城市规划供给的制约
    5.2 规划理念与决策过程
        5.2.1 从管制到管治的规划
        5.2.2 作为沟通平台的规划
        5.2.3 多元价值的倡导规划
    5.3 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体系构建
        5.3.1 利益相关者“权利-责任”体系建构
        5.3.2 徒步径休闲空间的开发与使用
        5.3.3 徒步径休闲空间使用“说明书”
        5.3.4 空间管理与维护
    5.4 徒步休闲空间层次体系
        5.4.1 融入城市层面生活空间体系
        5.4.2 徒步休闲空间体系
    5.5 规划设计导向
结论及讨论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附件



本文编号:3424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24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