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古城人居环境营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04:05
中国古代城市有着独特的营建理念与方法,深入挖掘中国城市的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意义。天水古城的城市形态根植于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古城“两山夹持,一水中流”的自然空间格局和“五城相连,轴线贯穿”的城市空间格局具有鲜明的特点,本论文以天水古城为研究对象,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挖掘天水古城的人居智慧,透过对天水的研究来认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将以对历史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理清天水城市发展的脉络与形态演进的原因及特征。分析天水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寻找天水城市在适应特殊地域环境的地域条件下在城市选址、城郭形态、轴线定位、格局设计、重要建筑物、典型环境营造、典型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并通过定量化的分析研究,对特殊地域环境下的天水古城城市设计方法及其人居环境营造思想进行总结。提出在城市设计中应延续传统的城市山水格局,将古城与周边山水的联系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整体保护的重要内容,形成以人文、自然环境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最后,本文对天水古城营建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予以总结,反思当今天水市的城市建设,并针对天水古城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当...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4.1 研究的基础理论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框架
1.5.1 研究的范围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研究研究框架
2 天水古城人居环境特征研究
2.1 天水古城自然环境背景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貌特征
2.1.4 河泉分布
2.2 山水空间结构
2.3 社会文化环境特征
2.3.1 伏羲文化
2.3.2 大地湾文化
2.3.3 赢秦文化
2.3.4 三国文化
2.3.5 石窟文化
2.4 小结
3 天水古城的历史演进
3.1 古城的历史沿革
3.1.1 史前原始聚落的形成
3.1.2 夏商至隋的邽县城
3.1.3 唐宋时期的秦州城
3.1.4 明代五城格局的形成
3.1.5 清代秦州五城的成熟
3.1.6 民国至今天水城
3.2 古城成熟期城池形态
3.2.1 城郭规模
3.2.2 城内空间布局
3.2.3 五城功能分区
3.3 影响古城发展因素分析
3.3.1 安全格局
3.3.2 人口因素影响
3.3.3 多元文化的影响
3.3.4 礼乐秩序
3.4 小结
4 天水古城城市设计分析
4.1 古城选址与自然山水环境
4.2 古城空间格局设计
4.2.1 城市形态与空间格局
4.2.2 城市轴线与空间格局
4.2.3 城市整体朝向与空间格局
4.2.4 重要道路走向与城市格局
4.3 古城风景营造
4.4 古代城市设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4.4.1 古城设计的文化传承
4.4.2 历史文化影响下的伏羲城
4.5 典型建筑环境设计
4.5.1 公共建筑的环境营建
4.5.2 民居建筑的环境营建
4.6 适应地域环境的工程设计
4.6.1 防卫性的工程设计
4.6.2 适应环境的水利工程
4.7 古城设计的定量化研究
4.7.1 县域空间下的尺度控制
4.7.2 古城范围的尺度控制
4.7.3 城内空间的尺度控制
4.8 小结
5 天水古城人居环境历史经验总结
5.1 古城人居环境营建智慧
5.1.1 古城营建的形态特征
5.1.2 古城营建的山水智慧
5.1.3 古城营建的人文智慧
5.1.4 古城营建的宜人尺度
5.2 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识
5.2.1 天水古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5.2.2 其他名城保护经验启示
5.2.3 历史智慧对天水名城保护的启示
5.3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天水古城的历史变迁与其文化遗存的关系[J]. 雍际春. 中国名城. 2010(09)
[2]生命理性与多维生成——中国古代空间范式下规划体系隐性框架探源[J]. 王金岩. 规划师. 2010(08)
[3]“山-水-城”艺术骨架建构初探——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J]. 陈宇琳. 城市规划. 2009(06)
[4]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探析[J]. 王树声. 城市规划. 2009(06)
[5]伏羲画八卦:中国根文化的产生到文化形态的定型[J]. 谢增虎,胡政平.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3)
[6]甘肃史前建筑和大地湾文化遗存[J]. 何如朴,许新亚,侯秋凤. 建筑与文化. 2008(02)
[7]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的有机演进途径及其启示[J]. 刘晓星.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3)
[8]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J]. 刘雁翔,雍际春,李建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9]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设计探讨[J]. 刘承恩. 规划师. 2005(02)
[10]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之城市特色分析[J]. 黄建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D]. 戴彦.重庆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介休古城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 王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2]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天水伏羲庙及伏羲城空间研究[D]. 魏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3]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 张锦华.重庆大学 2010
[4]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 谭祺.重庆大学 2010
[5]西北地区河谷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 成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6]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研究[D]. 谷春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7]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 张贤都.重庆大学 2010
[8]结合山水环境的城市格局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来嘉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9]天水市传统民居的空间特质及装饰艺术研究[D]. 王丽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10]甘肃天水明清民居研究[D]. 侯秋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1853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4.1 研究的基础理论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框架
1.5.1 研究的范围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研究研究框架
2 天水古城人居环境特征研究
2.1 天水古城自然环境背景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貌特征
2.1.4 河泉分布
2.2 山水空间结构
2.3 社会文化环境特征
2.3.1 伏羲文化
2.3.2 大地湾文化
2.3.3 赢秦文化
2.3.4 三国文化
2.3.5 石窟文化
2.4 小结
3 天水古城的历史演进
3.1 古城的历史沿革
3.1.1 史前原始聚落的形成
3.1.2 夏商至隋的邽县城
3.1.3 唐宋时期的秦州城
3.1.4 明代五城格局的形成
3.1.5 清代秦州五城的成熟
3.1.6 民国至今天水城
3.2 古城成熟期城池形态
3.2.1 城郭规模
3.2.2 城内空间布局
3.2.3 五城功能分区
3.3 影响古城发展因素分析
3.3.1 安全格局
3.3.2 人口因素影响
3.3.3 多元文化的影响
3.3.4 礼乐秩序
3.4 小结
4 天水古城城市设计分析
4.1 古城选址与自然山水环境
4.2 古城空间格局设计
4.2.1 城市形态与空间格局
4.2.2 城市轴线与空间格局
4.2.3 城市整体朝向与空间格局
4.2.4 重要道路走向与城市格局
4.3 古城风景营造
4.4 古代城市设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4.4.1 古城设计的文化传承
4.4.2 历史文化影响下的伏羲城
4.5 典型建筑环境设计
4.5.1 公共建筑的环境营建
4.5.2 民居建筑的环境营建
4.6 适应地域环境的工程设计
4.6.1 防卫性的工程设计
4.6.2 适应环境的水利工程
4.7 古城设计的定量化研究
4.7.1 县域空间下的尺度控制
4.7.2 古城范围的尺度控制
4.7.3 城内空间的尺度控制
4.8 小结
5 天水古城人居环境历史经验总结
5.1 古城人居环境营建智慧
5.1.1 古城营建的形态特征
5.1.2 古城营建的山水智慧
5.1.3 古城营建的人文智慧
5.1.4 古城营建的宜人尺度
5.2 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识
5.2.1 天水古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5.2.2 其他名城保护经验启示
5.2.3 历史智慧对天水名城保护的启示
5.3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天水古城的历史变迁与其文化遗存的关系[J]. 雍际春. 中国名城. 2010(09)
[2]生命理性与多维生成——中国古代空间范式下规划体系隐性框架探源[J]. 王金岩. 规划师. 2010(08)
[3]“山-水-城”艺术骨架建构初探——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J]. 陈宇琳. 城市规划. 2009(06)
[4]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探析[J]. 王树声. 城市规划. 2009(06)
[5]伏羲画八卦:中国根文化的产生到文化形态的定型[J]. 谢增虎,胡政平.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3)
[6]甘肃史前建筑和大地湾文化遗存[J]. 何如朴,许新亚,侯秋凤. 建筑与文化. 2008(02)
[7]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的有机演进途径及其启示[J]. 刘晓星.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3)
[8]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J]. 刘雁翔,雍际春,李建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9]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设计探讨[J]. 刘承恩. 规划师. 2005(02)
[10]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之城市特色分析[J]. 黄建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D]. 戴彦.重庆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介休古城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 王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2]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天水伏羲庙及伏羲城空间研究[D]. 魏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3]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 张锦华.重庆大学 2010
[4]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 谭祺.重庆大学 2010
[5]西北地区河谷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 成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6]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研究[D]. 谷春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7]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 张贤都.重庆大学 2010
[8]结合山水环境的城市格局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来嘉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9]天水市传统民居的空间特质及装饰艺术研究[D]. 王丽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10]甘肃天水明清民居研究[D]. 侯秋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1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3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