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梅山区域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00:25
传统村落是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条件下,人与乡村环境之间建立的一种空间关系。本论文选取了湘中梅山区域收录进《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进行主体研究,在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实地测绘、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有序梳理归纳湘中梅山区域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的各类现状数据。本论文研究依据何镜堂院士的“两观三性”理论,对湘中梅山传统村落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息息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与研究。本论文在整体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湘中梅山区域的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的地域性、文化性及其时代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系列问题的研究。第一章和第二章为本论文研究的起源与基础部分。这两个章节的阐述从研究的选题、起源以及背景意义出发,依据“两观三性”理论,结合聚居学、环境现象学、社会学、形态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论文基本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框架的建立。从宏观角度,对湘中梅山传统村落与其自然环境复杂有机关系进行研究,以湘中梅山传统村落整体性、可持续性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研究特定地域环境对传统村落多层次互动、制约、关联的影响。同时,结合传统...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近年来中国乡村建设政策列表(图片来源:自绘)
第1章绪论3的场所关系注4。即村落是人类居住的物质环境,是人与自然环境建立的一种聚居的相互空间关系。其次,村落也构成了一种社会关系,指人类聚居的社会状态,是人们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的场所。因此,在宏观背景下,村落除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外还具有了社会关系,即经济活动关系与社会活动关系,形成的关系结构图如图1-2所示。对于村落的研究将涵盖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规划与建筑学等多学科领域。本论文的研究主体是限定在湘中梅山区域的传统村落,是村落的重要部分。图1-2村落系统关系结构图(图片来源:改绘自《南方建筑》201805)二、“传统村落”释义“传统”注5的基本含义是指历史流传和继承延续的某种思想观念,它表明传统是历史承前启后的延续,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传”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性概念,“统”是完整的意思。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习俗都可称为传统,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有传统流传到今日。用“传统”来界定村落时,体现了“传统村落”是与历史时间相关联的。传统中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部分,是需要我们传承与保护的。在中国,“传统村落”是指具有时间印记与传承特征的乡村聚落,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农耕文明遗产,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注6。在国际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传统村落归入乡土遗产,属乡土保护建筑范围。乡土保护建筑包括民众的住宅和其它建筑。它们习惯上由主人或社群所建造,与所处的环境及可用的资源息息相关,并且使用传统的技术注7。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乡土遗产保护宪章》(ICOMOS1999)中对乡土保护建筑的辨识提出了6条国际标准:注4《居住的概念》诺伯格·舒尔茨,黄士钧译,2012注5辞海第六版,200909注6百度百科注7《乡土建筑百科?
落的共性问题,面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影响,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自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综合诉求是本论文研究必须面对的主题。针对本论文的选题,研究将从宏观层面至微观层面全面展开。研究湘中梅山区域传统村落形成及发展进程中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传统村落及其环境的有机共生的空间形态构成,传统建筑及景观空间的解析建构与营建,建立多维度、多尺度的空间研究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体观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现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的地域性文化性传承与时代性发展诉求。具体如图1-3所示:在湘中梅山区域典型传统村落:正龙村、楼下村、上团村与下团村中。宏观上,随着当代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不断突破城镇边界延伸至乡村,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物质文化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经济社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观上,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传统村落中村民们的行为与思维以及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空间、地域民俗文化,传统村落空间面临巨大的发展诉求。传统村落空间是承载历史文化遗存以及传统生产生活场景的重要场所,是传统活态空间的集中展现,各尺度空间的独特场所精神得以保护、传承、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图1-3湘中梅山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图腾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延续探究[J]. 刘正瑜. 山西建筑. 2020(12)
[2]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优化策略研究——以永嘉芙蓉村为例[J]. 刘益曦,王宁,王雅娜,马知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再思考[J]. 朱良文. 南方建筑. 2020(02)
[4]基于乡村美学的历史文化村镇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研究[J]. 曹倩颖. 建筑与文化. 2020(03)
[5]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 肖彦,米扬. 建筑与文化. 2020(01)
[6]国内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 浦欣成,黄铃斌. 建筑与文化. 2019(12)
[7]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 王镕,闫浩文,周亮,段焕娥,孙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9(06)
[8]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双构特征及保护启示[J]. 邓巍,胡海艳,杨瑞鑫,何依.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6)
[9]从批判性地域主义到“两观三性”——浅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地域性建筑设计策略[J]. 陈纵,夏大为,盘育丹,周子航. 华中建筑. 2019(11)
[10]从“场所精神”解读传统街巷对步行街设计启示——以徽州古村落为例[J]. 袁媛,方群莉,叶建伟. 安徽建筑. 2019(10)
博士论文
[1]陕西传统村落保护研究[D]. 魏唯一.西北大学 2019
[2]庐陵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张建荣.武汉大学 2019
[3]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 史靖塬.重庆大学 2018
[4]广西传统村落及建筑空间传承与更新研究[D]. 潘洌.重庆大学 2018
[5]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徽州古村落文化变迁机制研究[D]. 刘源.东南大学 2018
[6]国外生态村“生态”景观营造[D]. 王天赋.天津大学 2015
[7]宁夏西海固回族聚落营建及发展策略研究[D]. 燕宁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D]. 张大玉.天津大学 2014
[9]城镇化进程中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绿色消解模式与对策研究[D]. 于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陇东地区生态农宅适宜营建策略及设计模式研究[D]. 刘京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川西高原藏羌碉房绿色营建的模式语言研究[D]. 段丽彬.西南科技大学 2019
[2]娄底市下团古村落空间格局保护与发展研究[D]. 阳曼.湖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43796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近年来中国乡村建设政策列表(图片来源:自绘)
第1章绪论3的场所关系注4。即村落是人类居住的物质环境,是人与自然环境建立的一种聚居的相互空间关系。其次,村落也构成了一种社会关系,指人类聚居的社会状态,是人们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的场所。因此,在宏观背景下,村落除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外还具有了社会关系,即经济活动关系与社会活动关系,形成的关系结构图如图1-2所示。对于村落的研究将涵盖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规划与建筑学等多学科领域。本论文的研究主体是限定在湘中梅山区域的传统村落,是村落的重要部分。图1-2村落系统关系结构图(图片来源:改绘自《南方建筑》201805)二、“传统村落”释义“传统”注5的基本含义是指历史流传和继承延续的某种思想观念,它表明传统是历史承前启后的延续,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传”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性概念,“统”是完整的意思。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习俗都可称为传统,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有传统流传到今日。用“传统”来界定村落时,体现了“传统村落”是与历史时间相关联的。传统中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部分,是需要我们传承与保护的。在中国,“传统村落”是指具有时间印记与传承特征的乡村聚落,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农耕文明遗产,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注6。在国际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传统村落归入乡土遗产,属乡土保护建筑范围。乡土保护建筑包括民众的住宅和其它建筑。它们习惯上由主人或社群所建造,与所处的环境及可用的资源息息相关,并且使用传统的技术注7。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乡土遗产保护宪章》(ICOMOS1999)中对乡土保护建筑的辨识提出了6条国际标准:注4《居住的概念》诺伯格·舒尔茨,黄士钧译,2012注5辞海第六版,200909注6百度百科注7《乡土建筑百科?
落的共性问题,面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影响,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自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综合诉求是本论文研究必须面对的主题。针对本论文的选题,研究将从宏观层面至微观层面全面展开。研究湘中梅山区域传统村落形成及发展进程中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传统村落及其环境的有机共生的空间形态构成,传统建筑及景观空间的解析建构与营建,建立多维度、多尺度的空间研究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体观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实现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的地域性文化性传承与时代性发展诉求。具体如图1-3所示:在湘中梅山区域典型传统村落:正龙村、楼下村、上团村与下团村中。宏观上,随着当代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不断突破城镇边界延伸至乡村,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物质文化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经济社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观上,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传统村落中村民们的行为与思维以及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空间、地域民俗文化,传统村落空间面临巨大的发展诉求。传统村落空间是承载历史文化遗存以及传统生产生活场景的重要场所,是传统活态空间的集中展现,各尺度空间的独特场所精神得以保护、传承、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图1-3湘中梅山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图腾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延续探究[J]. 刘正瑜. 山西建筑. 2020(12)
[2]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优化策略研究——以永嘉芙蓉村为例[J]. 刘益曦,王宁,王雅娜,马知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再思考[J]. 朱良文. 南方建筑. 2020(02)
[4]基于乡村美学的历史文化村镇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研究[J]. 曹倩颖. 建筑与文化. 2020(03)
[5]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 肖彦,米扬. 建筑与文化. 2020(01)
[6]国内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 浦欣成,黄铃斌. 建筑与文化. 2019(12)
[7]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 王镕,闫浩文,周亮,段焕娥,孙立.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9(06)
[8]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双构特征及保护启示[J]. 邓巍,胡海艳,杨瑞鑫,何依.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6)
[9]从批判性地域主义到“两观三性”——浅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地域性建筑设计策略[J]. 陈纵,夏大为,盘育丹,周子航. 华中建筑. 2019(11)
[10]从“场所精神”解读传统街巷对步行街设计启示——以徽州古村落为例[J]. 袁媛,方群莉,叶建伟. 安徽建筑. 2019(10)
博士论文
[1]陕西传统村落保护研究[D]. 魏唯一.西北大学 2019
[2]庐陵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张建荣.武汉大学 2019
[3]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 史靖塬.重庆大学 2018
[4]广西传统村落及建筑空间传承与更新研究[D]. 潘洌.重庆大学 2018
[5]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徽州古村落文化变迁机制研究[D]. 刘源.东南大学 2018
[6]国外生态村“生态”景观营造[D]. 王天赋.天津大学 2015
[7]宁夏西海固回族聚落营建及发展策略研究[D]. 燕宁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D]. 张大玉.天津大学 2014
[9]城镇化进程中黄土沟壑区基层村绿色消解模式与对策研究[D]. 于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陇东地区生态农宅适宜营建策略及设计模式研究[D]. 刘京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川西高原藏羌碉房绿色营建的模式语言研究[D]. 段丽彬.西南科技大学 2019
[2]娄底市下团古村落空间格局保护与发展研究[D]. 阳曼.湖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43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4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