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鄂中地区为例的新农村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21:4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对于“三农”问题提出的一个长远的、有建设性的规划,合理的规划新农村可以有效的解决和缓解我国目前农村的现存问题,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农村经济、文化、环境、医疗、教育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逐渐进入一个探索成形的阶段,在许多地区已建成了许多新农村试点,给予后续的新农村建设一定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建设样板。本文主要以鄂中地区为例,对其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拟定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原则、规划布局结构等,希望对鄂中地区新农村规划提出一定的有益的参考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对国内新农村的背景和政策进行了分析,然后选取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的案例进行了客观分析,针对鄂中农村片面的以政府和城市人的眼光和理想替代农民真正的意愿、缺乏地域性特点、破坏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减损了农村邻里之间的空间关系、改变农村生活格局等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从国内外先进经验中得到有价值的经验参考。主要以鄂中新农村规划建设为背景,在实地走访和问卷的基础上对鄂中地区新农村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对鄂中地区地理、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家庭组织...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目前发展状况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式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鄂中地区村镇体系现状
2.1 鄂中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1.1 地理特征
2.1.2 水文、气候特征
2.2 鄂中地区的人文环境特征
2.2.1 家庭组织观念
2.2.2 经济来源及发展
2.2.3 生产生活方式
2.3 鄂中地区的文化环境特征
2.3.1 文化意识
2.3.2 政治背景及地位
2.4 鄂中地区村庄聚落形成的原因、布局特点
第3章 鄂中地区村庄发展的问题研究
3.1 鄂中地区地理人文环境对村庄规划发展的影响
3.2 国内新农村规划遇到的问题
3.2.1 土地集约化
3.2.2 市政等基础设施
3.2.3 农民意识观念的陈旧
3.3 鄂中地区新农村规划的不足之处
3.3.1 土地的浪费现象严重
3.3.2 居民住宅分散、质量太差
3.3.3 市政基础设施的铺设
3.3.4 经济与产业的落后
第4章 鄂中地区新农村规划的对策研究
4.1 总体思想的更新
4.1.1 政府指导规划意识的更新
4.1.2 农民自身意识的转变与培养新型农民
4.2 经济产业与规划的互哺
4.2.1 鄂中经济产业规划对农村居民点规划的作用
4.2.2 农村居民点规划反哺经济产业
4.3 居民点规划与基础设施铺设
4.3.1 中心居民点的规划
4.3.2 居民点规划的可行性方法
4.3.3 市政基础设施的布置原则与方式
4.3.4 新农村绿化景观规划
4.4 鄂中居民点建筑样式的选择
4.4.1 鄂中保留的建筑样式分析
4.4.2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建筑样式的新要求
4.4.3 新型建筑样式的选择
4.5 科技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探讨——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规划为例[J]. 齐卓帅,侯世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7)
[2]乡村意象和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思考——以大庄村整治规划为例[J]. 李合章.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3]“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背景下新农村规划设计探讨——以湖南省望城县光明村规划为例[J]. 涂海峰,王鹏程,陈曦. 规划师. 2010(03)
[4]基于“阳光规划”的新农村规划模式探讨[J]. 曾艳,陈晓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12)
[5]新农村规划的乡村聚落思考——以豫北某村规划为例[J]. 王宏雁,杨剑. 甘肃科技. 2009(22)
[6]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J]. 朱芳琴.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7]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新农村规划探索——以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为例[J]. 谢志林,陈升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8]Numerical Modeling of Neotectonic Movements and State of Stresses in the Central Seismic Gap Region,Garhwal Himalaya[J]. Ganesh Raj JOSHI,Daigoro HAYASH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8(04)
[9]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J]. 黄和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7)
[10]新农村规划中的村庄特色研究[J]. 姜乖妮,李春聚,侯凤武,张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博士论文
[1]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 李建桥.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D]. 赵彩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451889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目前发展状况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式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鄂中地区村镇体系现状
2.1 鄂中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1.1 地理特征
2.1.2 水文、气候特征
2.2 鄂中地区的人文环境特征
2.2.1 家庭组织观念
2.2.2 经济来源及发展
2.2.3 生产生活方式
2.3 鄂中地区的文化环境特征
2.3.1 文化意识
2.3.2 政治背景及地位
2.4 鄂中地区村庄聚落形成的原因、布局特点
第3章 鄂中地区村庄发展的问题研究
3.1 鄂中地区地理人文环境对村庄规划发展的影响
3.2 国内新农村规划遇到的问题
3.2.1 土地集约化
3.2.2 市政等基础设施
3.2.3 农民意识观念的陈旧
3.3 鄂中地区新农村规划的不足之处
3.3.1 土地的浪费现象严重
3.3.2 居民住宅分散、质量太差
3.3.3 市政基础设施的铺设
3.3.4 经济与产业的落后
第4章 鄂中地区新农村规划的对策研究
4.1 总体思想的更新
4.1.1 政府指导规划意识的更新
4.1.2 农民自身意识的转变与培养新型农民
4.2 经济产业与规划的互哺
4.2.1 鄂中经济产业规划对农村居民点规划的作用
4.2.2 农村居民点规划反哺经济产业
4.3 居民点规划与基础设施铺设
4.3.1 中心居民点的规划
4.3.2 居民点规划的可行性方法
4.3.3 市政基础设施的布置原则与方式
4.3.4 新农村绿化景观规划
4.4 鄂中居民点建筑样式的选择
4.4.1 鄂中保留的建筑样式分析
4.4.2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建筑样式的新要求
4.4.3 新型建筑样式的选择
4.5 科技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探讨——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规划为例[J]. 齐卓帅,侯世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7)
[2]乡村意象和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思考——以大庄村整治规划为例[J]. 李合章.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3]“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背景下新农村规划设计探讨——以湖南省望城县光明村规划为例[J]. 涂海峰,王鹏程,陈曦. 规划师. 2010(03)
[4]基于“阳光规划”的新农村规划模式探讨[J]. 曾艳,陈晓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12)
[5]新农村规划的乡村聚落思考——以豫北某村规划为例[J]. 王宏雁,杨剑. 甘肃科技. 2009(22)
[6]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J]. 朱芳琴.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7]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新农村规划探索——以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为例[J]. 谢志林,陈升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8]Numerical Modeling of Neotectonic Movements and State of Stresses in the Central Seismic Gap Region,Garhwal Himalaya[J]. Ganesh Raj JOSHI,Daigoro HAYASH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8(04)
[9]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J]. 黄和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7)
[10]新农村规划中的村庄特色研究[J]. 姜乖妮,李春聚,侯凤武,张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博士论文
[1]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 李建桥.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D]. 赵彩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451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5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