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交通互连互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度的影响研究 ——以武陵山片区6市(州、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6 11:49
  交通与区域合作是近年来旅游经济管理和旅游地理研究的热点课题,但将二者系统化及交叉关系的研究还需要深化和落地,尤其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仅停留在口号式宣传呼吁,政府组织洽谈会或签定协议(合同)的活动,或两地建立铁路、公路、直飞航班等交通路线等层面,这是一种并不深入的泛合作活动,缺乏定量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紧密关系程度以及其与交通通达性的关系。本研究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三章从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交通对3个典型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历时性分析,交通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合作共时性分析,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归纳等方面分析交通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总结出交通运输对区域旅游合作影响的理论构架。第四章从界定狭义的区域旅游合作,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度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对区域旅游合作度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分析,并采用德菲尔法对每一个合作因子加权赋分,形成一个评价区域旅游合作紧密程度的模型。第五章选择武陵山片区6个连通度不同的市(州、区)作为案例地,用区域旅游合作度的评价体系分两个层次定量测评它们之间旅游合作度的大小。第六章从武陵山片区交通与旅游的兴起、发展、演化历程始终交织在一起,相互推拉、共同发...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交通互连互通对区域旅游合作度的影响研究 ——以武陵山片区6市(州、区)为例


图1-1技术路线??Fig.?1-1?Study?the?technical?route??6??

旅游流,系统框架,目的地


马耀峰(1999)对郭来喜、唐顺铁界定的旅游流概念进行了完善,增加的核心为??旅游流不仅发生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还可能在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旅游流??关注的核心因子为旅游者,研宄其他流态现象是研宄游客流的辅助体(如图2-1所??示)[24]。基于物质流、文化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的初始牵动因子是其核心??即旅游者,故研宄旅游流系统时自然聚焦旅游客流的研宄[25]。??12??

区位,旅游局,联席会议,会议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办事机构。协作范围不断拓展,至第三年,徽、赣、鲁、闽先后被吸纳为小组成??员。为建立省市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1984年末,由沪、浙、苏、赣、徽参加??的上海经济区旅游协作会议召开,第一次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在此一并召开,确立??了联席会议轮值负责制,每年召开一次。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启海外促销,在??上海召开的“五定”、“两保”会议,沪浙苏三省(市)旅游局长参会,会议内容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 吴清,李细归,吴黎,陈帅.  经济地理. 2017(02)
[2]基于交通网络的区域旅游空间合作效率评价与差异变化分析——以湘西地区为例[J]. 王兆峰,李丹.  地理科学. 2016(11)
[3]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对策[J]. 尹华光,鲁芮妍,王换茹,邱久杰.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0)
[4]构建武陵山区大文化旅游圈的几点思考[J]. 侯有德.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5]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设计——以京津冀为例[J]. 戴斌,黄璜.  人文地理. 2016(03)
[6]体验视角下的古村落群旅游开发研究——以酉水河流域湖南段的土家村落群为例[J]. 王华,孙根年,龙茂兴.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4)
[7]武陵山片区旅游业与交通协同发展研究[J]. 王兆峰,石献.  经济地理. 2016(02)
[8]基于共赢局面的旅游目的地供应链探讨——以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例[J]. 丁黎明,陈筱.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7)
[9]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旅游区为例[J]. 徐虹,秦达郅.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5(01)
[10]湖南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势演化、成因机制及政策研究——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维度[J]. 陈志军,杨洪,刘嘉毅,陆自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博士论文
[1]欧洲七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D]. 赵多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区域政府协同治理研究[D]. 姬兆亮.上海交通大学 2012
[3]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 陈实.西北大学 2009
[4]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 张正国.同济大学 2006
[5]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 李山.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 夏赞才.湖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GIS的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空间结构整合优化研究[D]. 谭卯英.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基于因子分析的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研究[D]. 敬翠华.中南民族大学 2013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趋同中的府际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 温其辉.广西大学 2012
[4]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王彦喆.湖南科技大学 2012
[5]政府在相邻行政区交界地带建设中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 夏萍.电子科技大学 2012
[6]湖北武陵山区旅游整合研究[D]. 蔡俊青.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治理机制探析[D]. 梁继维.安徽师范大学 2012
[8]滇中区域旅游竞争态势及市场开拓研究[D]. 李萍.云南财经大学 2012
[9]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实现机制研究[D]. 段翠芳.河北师范大学 2012
[10]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 朱红兵.上海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79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479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