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秦岭北麓蓝田县清至建国初年农业景观格局重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22:37
  秦岭北麓是保障关中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也是代表中国浅山区现实矛盾的一个缩影。秦岭北麓景观演变研究是深刻认识及解决其现实问题的一把钥匙,景观重建即是研究中的首要工作。从既得研究综述来看,如何将各种史料中的信息转化复原为可见的历史空间格局,是历史研究通过景观重建走向规划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将历史信息合理的空间化,将历史转化为空间图像,为研究未来人类如何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提供历史土地利用的空间话语。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基础理论部分,在提取历史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整合形成理论方法库,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重建研究分析框架(第二章)。(2)蓝田历史农业背景综述,包括蓝田的地形地貌、河流分布、土壤类型和人口情况,分析蓝田县农业景观的环境变迁背景,包括地质变迁、气候变迁、植物变迁及社会变迁,为蓝田县农业景观重建提供基础(第三章)。(3)蓝田清至建国初期景观格局重建,将蓝田历史统计文档进行纠偏,提取历史图件中有用的空间信息,同时结合遥感影像形成基于不同数据源的空间分析,运用概率理论重建历史时期耕地空间格局(第四章)。(4)文献研究及空...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秦岭北麓蓝田县清至建国初年农业景观格局重建研究


秦岭北麓景观演变课题的研究板块

秦岭,空间范围,广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表达方式。1.2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的确定“秦岭北麓”是诸多学科研究秦岭山地与北部平原交接区域的称谓,尚无明确、统一的空间范围界定。一方面是对“秦岭”存在广义与狭义、东秦岭与西秦岭等不同认识与界定,另一方面“北麓”概念及其范围界定不同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分歧。笔者所在团队综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秦岭北麓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基于地质学、水文学及气象学的研究,确定秦岭分水岭至渭河南缘为其南北边界,东西横跨渭南、西安、宝鸡的广袤地带(如图1.3-1.4),与秦岭北坡、秦岭北缘、秦岭北部等形成关联的概念群[5][6][7]。狭义上基于地貌学、词源学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确定秦岭北坡25°坡线以下至0°坡线,并向平原延伸数公里的环山带状区域(如图1.5-1.6),其核心部分位于西安辖区内,是与秦岭山前冲洪积扇、秦岭浅山区相近的概念[8][9]。具体研究可基于个人视角或目的的不同,界定不同的空间范围。图1.2广义“秦岭北麓”空间范围图片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岳邦瑞团队,秦岭北麓概念及空间范围界定研究,2020年3月.图1.3广义“秦岭北麓”太白山至渭河一线剖切面图片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岳邦瑞团队,秦岭北麓概念及空间范围界定研究,2020年3月.

秦岭,太白,渭河,剖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表达方式。1.2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的确定“秦岭北麓”是诸多学科研究秦岭山地与北部平原交接区域的称谓,尚无明确、统一的空间范围界定。一方面是对“秦岭”存在广义与狭义、东秦岭与西秦岭等不同认识与界定,另一方面“北麓”概念及其范围界定不同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分歧。笔者所在团队综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秦岭北麓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基于地质学、水文学及气象学的研究,确定秦岭分水岭至渭河南缘为其南北边界,东西横跨渭南、西安、宝鸡的广袤地带(如图1.3-1.4),与秦岭北坡、秦岭北缘、秦岭北部等形成关联的概念群[5][6][7]。狭义上基于地貌学、词源学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确定秦岭北坡25°坡线以下至0°坡线,并向平原延伸数公里的环山带状区域(如图1.5-1.6),其核心部分位于西安辖区内,是与秦岭山前冲洪积扇、秦岭浅山区相近的概念[8][9]。具体研究可基于个人视角或目的的不同,界定不同的空间范围。图1.2广义“秦岭北麓”空间范围图片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岳邦瑞团队,秦岭北麓概念及空间范围界定研究,2020年3月.图1.3广义“秦岭北麓”太白山至渭河一线剖切面图片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岳邦瑞团队,秦岭北麓概念及空间范围界定研究,2020年3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过去300 a大清河上游南部流域耕地变化重建[J]. 李俊,叶瑜,魏学琼.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6)
[2]有机世界观审视下的景观本体特征研究[J]. 康世磊,岳邦瑞,范坎.  中国园林. 2019(05)
[3]历史现象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分析——以结构与生成问题为中心[J]. 潘建屯.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9(01)
[4]从“用地规划”到“空间规划导向”—英国空间规划改革及其对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启示[J]. 程遥,赵民.  北京规划建设. 2019(01)
[5]古史多重证据法与综合研究法——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J]. 胡昭曦.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1)
[6]历史生态环境研究的关键议题:以上海近代生态环境史为例[J]. 沈清基.  城市规划学刊. 2018 (06)
[7]清代浙江海盐张氏涉园平面复原研究[J]. 赵晓峰,孟怡然.  中国园林. 2018(11)
[8]秦岭北麓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J]. 王奇,唐世南,潘扎荣.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11)
[9]1980—2015年秦岭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 郭少壮,白红英,孟清,黄晓月,齐贵增.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10]2000—2017年秦岭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罗增奇,成军锋,仇宽彪,卢军智.  陕西林业科技. 2018(04)

博士论文
[1]秦岭北麓乡村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研究[D]. 谢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景观作为存在的表征及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新工具[D]. 鲍梓婷.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分析及优化研究[D]. 岑晓腾.浙江大学 2016
[4]关中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研究:1644-1949[D]. 刘立荣.陕西师范大学 2015
[5]吉林省镇赉县历史时期土地利用空间重建研究[D]. 杨园园.吉林大学 2015
[6]基于地形与都市区位的京津地区现代农业用地分区研究[D]. 王秀丽.中国农业大学 2014
[7]黄河泛滥史:从历史文献分析到计算机模拟[D]. 陈蕴真.南京大学 2013
[8]活动古地理重建模拟系统研发[D]. 龚福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9]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D]. 姚文波.陕西师范大学 2009
[10]明以来河南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机制研究[D]. 傅辉.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乡村聚落时空分异与格局重构[D]. 周丽敏.浙江大学 2019
[2]基于生态服务评价的秦岭北麓甘河流域保护性利用研究[D]. 郭翔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3]古徽州传统聚落历史演变研究[D]. 刘瀚.安徽建筑大学 2018
[4]秦岭古道历史地理及秦岭申遗研究[D]. 吴松显.西北大学 2018
[5]13-14世纪陆上丝绸之路交通线复原研究[D]. 程军.陕西师范大学 2017
[6]关中复杂地貌区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 刘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7]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D]. 王浩宇.兰州大学 2011
[8]近30年秦岭山地林地类型时空变化及其人为驱动力研究[D]. 张清雨.西北大学 2010
[9]秦汉以来成都锦江滨河人文景观的变迁及复原研究[D]. 王会豪.四川大学 2007
[10]清代洛川县土地利用与环境效应[D]. 杨红娟.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65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565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