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屯垦戍边和稳疆兴疆的重任。新疆安全形势的变化、农垦经济增长的有限性和新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兵团实现使命转变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兵团城镇兼具军垦、戍边、维稳和推进工业化、引领区域发展等职能,即实现转型发展。以城镇化为手段,引导人口向城市(镇)集中,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是兵团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城镇基本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实现兵团转型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从新疆地区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稳疆、兴疆、戍边的使命出发,以推进兵团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兵团城镇发展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分析为核心,运用实际调研资料和统计数据,通过对兵团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主要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构建了兵团城镇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兵团城镇化是在特殊的军事化管理体制和单一的农垦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发展受边疆政治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明显,而作为城镇化的普遍动力的非农经济发展的作用则相当微弱,即在兵团城镇化发展历程中政策性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城镇实际上以管理和组织农业生产为主要职能,城镇化发展的工业化推动力严重不足,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和人口与产业非农化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城镇发展缓慢; (2)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使传统的军垦模式下的城镇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业经济增长的有限性和新疆资源环境条件的限制性,使得农垦经济已经支撑不起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特殊使命的履行,要求兵团转变发展模式,走一条既能够履行戍边、稳疆使命,又符合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城镇化道路。即通过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兼具维稳戍边、服务现代农业、引领区域工业化发展等职能的新型兵团城镇; (3)兵团的特殊性使其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有别于一般区域,特殊的维稳戍边历史使命仍然是是兵团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石,尽管人口迁移和非农产业发展都还不是目前兵团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在,但非农产业发展缓慢的确是兵团城镇化低质推进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推进兵团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工业,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从兵团实际出发,城镇非农产业发展可采用工业园区主导型模式、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模式、边境口岸地缘型模式等城镇发展模式等;也可以依据兵地关系选择发展模式,如兵地互动模式、兵地共建型模式、师市合一型模式等; (4)加快兵团城镇化发展应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采取措施,即:积极探索和创新兵团特色城镇管理体制;以城镇建设为核心,加快周边垦区小散居民点人口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团场和师部驻地转移;加快培育和发展兵团城镇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城镇发展动力;统筹规划与布局,合理配置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关键词】:兵团 城镇化 发展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7;K90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2
- 第一章 绪论12-35
- 1.1 研究背景12-16
- 1.1.1 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12
- 1.1.2 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首要任务与需求12-14
- 1.1.3 兵团城镇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堡垒14
- 1.1.4 兵团城镇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平台14-15
- 1.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迎来城镇化的大发展时期15-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1.2.1 实践意义16-17
- 1.2.2 理论意义17
- 1.3 研究目的17
- 1.4 国外研究及实践动态17-24
- 1.4.1 国外城市(镇)化研究状况17-19
- 1.4.2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主流模式19-21
- 1.4.3 国外农村地区城镇化实践经验21-23
- 1.4.4 国外城镇化的基本经验23-24
- 1.5 国内研究动态24-31
- 1.5.1 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历程24-25
- 1.5.2 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25-27
- 1.5.3 我国农垦区城镇化发展研究27-29
- 1.5.4 兵团的城镇化研究29-31
- 1.6 研究内容31-32
- 1.7 研究思路与方法32-33
- 1.8 本文创新点33-35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35-47
- 2.1 城镇化及城镇化发展模式35-36
- 2.1.1 城镇化35
- 2.1.2 城镇化发展模式35-36
- 2.2 农垦城镇化36-37
- 2.2.1 屯垦与军垦36
- 2.2.2 新疆屯垦36
- 2.2.3 农垦城镇化36-37
- 2.3 兵团城镇化的内涵37-42
- 2.3.1 兵团城镇化的提出37
- 2.3.2 兵团城镇化的特殊性37-40
- 2.3.3 兵团城镇化的特点40-42
- 2.3.4 兵团城镇化的发展趋势42
- 2.4 相关理论脉络42-47
- 2.4.1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42-43
- 2.4.2 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结构”理论43
- 2.4.3 区域经济学的空间统筹理论43
- 2.4.4 转变城乡关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论43
- 2.4.5 推—拉模式43-44
- 2.4.6 要素集聚与扩散理论44-47
- 第三章 兵团城镇化历史过程与现状特征47-71
- 3.1 兵团城镇化历史过程47-50
- 3.2 兵团城镇化现状特征50-58
- 3.2.1 兵团经济社会指标增长迅速,兵团城镇化基础良好50-52
- 3.2.2 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52-53
- 3.2.3 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四层级的城镇体系已初步形成53-55
- 3.2.4 初步具备了维稳戍边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双重城镇职能55-56
- 3.2.5 兵团城镇空间布局日趋合理56-58
- 3.3 兵团城镇化存在问题58-69
- 3.3.1 总人口增长缓慢,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58-60
- 3.3.2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非农产业支撑不力60-64
- 3.3.3 行政分割问题严重,城镇之间缺乏有机联系64-65
- 3.3.4 城镇规模普遍偏小,聚集效应难发挥65-66
- 3.3.5 生态环境脆弱,城镇规划建设不足66-67
- 3.3.6 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投资后劲不足67-69
- 3.4 小结69-71
- 第四章 兵团城镇化的背景条件分析71-90
- 4.1 自然地理背景条件71-80
- 4.1.1 资源优势独特,为兵团特色城镇化提供了基础71-74
- 4.1.2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兵团城镇化的关键因素74-77
- 4.1.3 生态与人居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彻底扭转77-80
- 4.2 经济社会背景条件80-87
- 4.2.1 国家宏观发展战略80-83
- 4.2.2 经济发展趋势与市场环境83-85
- 4.2.3 自身经济社会基础条件85-87
- 4.3 兵团城镇发展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关键问题87-88
- 4.4 小结88-90
- 第五章 兵团城镇化动力与约束机制研究90-130
- 5.1 兵团城镇发展机制总述90-91
- 5.2 人口转移与兵团城镇化91-100
- 5.2.1 兵团人口“非农化”转移过程91-93
- 5.2.2 兵团人口“非农化”转移特点93-97
- 5.2.3 兵团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关系97-100
- 5.3 产业发展与兵团城镇化100-112
- 5.3.1 兵团产业发展态势100-103
- 5.3.2 兵团产业发展特点103-108
- 5.3.3 兵团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关系分析108-112
- 5.4 水资源与兵团城镇化112-126
- 5.4.1 兵团水资源概况113-114
- 5.4.2 兵团水资源利用特征114-119
- 5.4.3 水资源与城镇化相关分析119-126
- 5.5 历史使命与兵团城镇化126-128
- 5.5.1 兵团城镇化的历史使命126-127
- 5.5.2 历史使命与城镇化相关分析127-128
- 5.6 小结128-130
- 第六章 兵团城镇已有发展模式研究130-140
- 6.1 石河子模式130-133
- 6.1.1 “石河子模式”的概念131
- 6.1.2 “石河子模式”的产生131-132
- 6.1.3 “石河子模式”的优势132-133
- 6.2 “石河子模式”的城镇化作用路径133-136
- 6.3 “场镇合一”模式136-138
- 6.3.1 “场镇合一”模式的产生136-137
- 6.3.2 “场镇合一”模式的特点137-138
- 6.4 “石河子模式”的不足之处138-139
- 6.5 小结139-140
- 第七章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及模式选择140-155
- 7.1 兵团城镇的转型发展140-143
- 7.1.1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的外部背景140-141
- 7.1.2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的必要性141-142
- 7.1.3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的内涵142-143
- 7.2 转型发展的模式选择143-154
- 7.2.1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143-144
- 7.2.2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144-148
- 7.2.3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模式选择148-154
- 7.3 小结154-155
- 第八章 兵团城镇转型发展的空间格局155-162
- 8.1 兵团城镇空间发展现状155-157
- 8.1.1 城镇空间分布呈现区位弱势155-156
- 8.1.2 城镇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156-157
- 8.1.3 城镇化水平空间发展不均衡157
- 8.2 兵团城镇空间发展问题157-158
- 8.3 优化兵团城镇发展空间158-160
- 8.3.1 兵团城镇空间发展原则158
- 8.3.2 兵团城镇空间发展思路158-159
- 8.3.3 兵团城镇空间发展重点159-160
- 8.4 明确兵团城镇转型的空间格局160-161
- 8.5 小结161-162
- 第九章 推进兵团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162-171
- 9.1 创新兵团城镇管理体制162-163
- 9.2 加快农业人口转移163-165
- 9.3 提升兵团城镇发展动力165-166
- 9.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66-167
- 9.5 加强兵团城镇特殊职能建设167-168
- 9.6 转变城镇管理理念168-169
- 9.7 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169-171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171-174
- 10.1 主要结论171-173
- 10.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173-174
- 参考文献174-177
- 致谢177-17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78-179
- 作者简介1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兆量;大城市的超前发展及其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2 陈伟民,蒋华园;城市规模效益及其发展政策[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3 饶会林,丛屹;再谈城市规模效益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0期
4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5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6 薛凤旋,杨春;外资影响下的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城市规划;1995年06期
7 叶裕民;有关中国城市化两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开发;1999年07期
8 于晓明;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几个问题的思索[J];城市问题;1999年05期
9 陈扬乐;中国农村城市化动力机制探讨——兼论中西部加速农村城市化的战略选择[J];城市问题;2000年03期
10 李迅,许顺才,朱文华,张勤;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西君;基于集群创导的西部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9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