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0 20:47
中国加入WTO以后,给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置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因此进行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机制的实证研究,指明不同旅游地之间应从哪些方面参与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它包括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的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第二部分是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机制的理论研究,指明不同旅游地之间怎样参与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它包括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博弈分析。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地区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具体模式。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①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不同旅游地之间应从旅游资源、旅游支持因素、区域旅游管理、区位条件和需求状况五个方面参与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文章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以及15个假设;其次进行了小样本测试,检验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删除一...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
2 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本研究的基本理论
2.1.1 区域旅游系统理论
2.1.2 产业竞争力理论
2.1.3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
2.1.4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相关概念的不同界定
2.2.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2.2.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2.4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2.2.5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研究
2.3 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的构建
3.1 引言
3.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3.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构建
3.3.1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提出
3.3.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内涵
3.4 相关假设的提出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设计
4.4 变量设计
4.4.1 观察变量设计
4.4.2 属性设计及尺度选择
4.4.3 初试的问卷形成
4.5 问卷预检验(pilot study)——小样本数据收集与处理
4.5.1 小样本数据收集
4.5.2 小样本数据处理
4.6 正式测试量表的形成(Scale Development)——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处理
4.6.1 大样本数据收集
4.6.2 大样本数据处理
4.7 数据分析
4.7.1 假设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4.7.2 假设变量的路径分析
4.7.3 研究结果和讨论
4.8 实证模型进一步检验
4.8.1 验证性因素分析
4.8.2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4.8.3 结构模型的估计与评价
4.8.4 假设检验结论
4.9 本章小节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5.1 引言
5.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5.2.1 定义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
5.2.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数学模型
5.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过程
5.3.1 观察变量标准化与观察变量的权重
5.3.2 参数估计结果
5.3.3 计算潜在变量的分值
5.3.4 计算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值
5.3.5 计算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实际分值
5.4 本章小结
6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博弈分析
6.1 引言
6.1.1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关系
6.1.2 竞争博弈、合作博弈和“竞合”博弈比较
6.2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博弈分析——以区域旅游市场开拓为例
6.2.1 模型假设
6.2.2 产出弹性设计
6.2.3 求解“纳什均衡”
6.2.4 “帕累托最优”分析
6.2.5 结论及管理学意义
6.3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稳定性机制研究——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为例
6.3.1 相关假设
6.3.2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博弈模型
6.3.3 对“纳什均衡”解的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共生理论的重庆地区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
7.1 旅游行业共生理论
7.1.1 旅游共生关系构成条件
7.1.2 旅游共生机制建立
7.1.3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组织和行为模式
7.2 重庆地区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旅游共生单元
7.3 重庆地区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旅游共生条件
7.3.1 区位条件
7.3.2 旅游资源条件
7.3.3 基础设施条件
7.3.4 产业发展政策条件
7.4 重庆地区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旅游共生模式
7.4.1 旅游空间拓展与资源(产品)整合模式
7.4.2 交通、信息网络共建模式
7.4.3 旅游区域统筹管理模式
7.4.4 发挥区位优势模式
7.4.5 旅游认知深化模式
7.5 本章小节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概念模型(部分)
C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测试量表
D 初试量表的信度分析
E 初试量表的效度分析
F 正式测试量表的信度分析
G 正式测试量表的效度分析
H 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
本文编号:4033057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
2 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本研究的基本理论
2.1.1 区域旅游系统理论
2.1.2 产业竞争力理论
2.1.3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
2.1.4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相关概念的不同界定
2.2.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2.2.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2.4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2.2.5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研究
2.3 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的构建
3.1 引言
3.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3.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构建
3.3.1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提出
3.3.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内涵
3.4 相关假设的提出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设计
4.4 变量设计
4.4.1 观察变量设计
4.4.2 属性设计及尺度选择
4.4.3 初试的问卷形成
4.5 问卷预检验(pilot study)——小样本数据收集与处理
4.5.1 小样本数据收集
4.5.2 小样本数据处理
4.6 正式测试量表的形成(Scale Development)——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处理
4.6.1 大样本数据收集
4.6.2 大样本数据处理
4.7 数据分析
4.7.1 假设变量的相关关系分析
4.7.2 假设变量的路径分析
4.7.3 研究结果和讨论
4.8 实证模型进一步检验
4.8.1 验证性因素分析
4.8.2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4.8.3 结构模型的估计与评价
4.8.4 假设检验结论
4.9 本章小节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5.1 引言
5.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5.2.1 定义潜在变量和观察变量
5.2.2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数学模型
5.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过程
5.3.1 观察变量标准化与观察变量的权重
5.3.2 参数估计结果
5.3.3 计算潜在变量的分值
5.3.4 计算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值
5.3.5 计算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实际分值
5.4 本章小结
6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博弈分析
6.1 引言
6.1.1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关系
6.1.2 竞争博弈、合作博弈和“竞合”博弈比较
6.2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博弈分析——以区域旅游市场开拓为例
6.2.1 模型假设
6.2.2 产出弹性设计
6.2.3 求解“纳什均衡”
6.2.4 “帕累托最优”分析
6.2.5 结论及管理学意义
6.3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稳定性机制研究——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为例
6.3.1 相关假设
6.3.2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博弈模型
6.3.3 对“纳什均衡”解的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共生理论的重庆地区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
7.1 旅游行业共生理论
7.1.1 旅游共生关系构成条件
7.1.2 旅游共生机制建立
7.1.3 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组织和行为模式
7.2 重庆地区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旅游共生单元
7.3 重庆地区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旅游共生条件
7.3.1 区位条件
7.3.2 旅游资源条件
7.3.3 基础设施条件
7.3.4 产业发展政策条件
7.4 重庆地区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竞合”的旅游共生模式
7.4.1 旅游空间拓展与资源(产品)整合模式
7.4.2 交通、信息网络共建模式
7.4.3 旅游区域统筹管理模式
7.4.4 发挥区位优势模式
7.4.5 旅游认知深化模式
7.5 本章小节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概念模型(部分)
C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测试量表
D 初试量表的信度分析
E 初试量表的效度分析
F 正式测试量表的信度分析
G 正式测试量表的效度分析
H 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
本文编号:4033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033057.html
上一篇:虢国综合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