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以婺源古村落为例
本文关键词: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以婺源古村落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开发背景下我国古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本文以江西婺源古村落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定量研究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赖是形成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的重要因素,而居民的情感因素在古村落保护中有着比功能因素更大的影响作用;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赖是居民迁居的阻力因素,而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是迁居的推力因素,而且情感依恋的推力作用大于地方依赖的阻力作用。不管是对于增强居民的古村落保护意识,还是提高居民对迁居政策的支持度,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可为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古村落 居民 地方依恋 迁居意愿 婺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居民地方依恋特征、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40961007)
【分类号】:F592;K928.5
【正文快照】: 一、引言 古村落是我国乡村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丰富的文化遗存、优美的田园风光、精巧的建筑风貌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旅游开发一方面促进了地方文化的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莉萍;周尚意;;城市化对乡村社区地方感的影响分析——以北京三个乡村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许振晓;张捷;Geoffrey 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3 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余勇;田金霞;粟娟;;场所依赖与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以价值感知、满意体验为中介变量[J];旅游科学;2010年03期
5 黄芳;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中居民参与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6 唐文跃;张捷;罗浩;卢松;杨效忠;;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10期
7 张春晖;白凯;;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与游客忠诚:以场所依赖为中介变量[J];旅游学刊;2011年02期
8 姚国荣,陆林,章德辉;古村落开发与旅游运营机制研究─以安徽省黟县宏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
9 白凯;;乡村旅游地场所依赖和游客忠诚度关联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J];人文地理;2010年04期
10 梁德阔;西递、宏村古村落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设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军;张树夫;;社区旅游整合发展建设的探讨——以云南澄江禄充社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2 孟明浩;顾晓艳;;乡村旅游休闲化发展趋势分析——以浙江兰溪市诸葛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3 杜忠潮;高霞;金萍;;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与妇女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5 姚国荣;陆林;;旅游风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以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郑芬丽;赵振斌;;村民自主经营模式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杨建容;;甘孜州民居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唐文跃;;九寨沟旅游者地方感对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9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Management of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s[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年02期
10 段东;张蓉;;柳州乡村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慧;;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旅游产业社会文化效应及其调控的理论与实践[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韩国圣;张捷;黄跃雯;钟士恩;;基于旅游影响感知的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分类及影响因素——以天堂寨景区为例[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李禹辰;罗述龙;;浅议都市古村落保护与再生——以深圳市宝安区古村落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邱云美;;社区参与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赵宗金;董丽丽;王小芳;;地方依附感与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沙滩旅游人群的调查[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邱宏亮;吴雪飞;范钧;李镇华;;旅游地意象对地方依恋与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以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区为例[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周运瑜;尹华光;曾丽云;;旅游地社区居民满意度理论模型构建及其应用[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杨明;王斐;潘运伟;;浅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与文化商业业态引导[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唐梅;城市化进程中转制民族社区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钟福国;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成长—瓜州回族东乡族疏勒河移民村的民族学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张志胜;开发区的治理与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宁;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树伟;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空间感应测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宋华;休闲者的地方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邹娅;传统体育赛事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于吉京;张谷英村社区参与旅游经营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微芳;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休闲业态创新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李芳;山地·家族·堡院[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石斌;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李明德;旅游购物的发展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J];北京观察;2005年10期
3 高谋洲;李红岩;;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4 胡永明;;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J];城建档案;2006年12期
5 邹伏霞;阎友兵;王忠;;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6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7 唐文跃;张捷;罗浩;杨效忠;李东和;;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8 卢松;张捷;李东和;杨效忠;唐文跃;;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9 李东和;张捷;章尚正;方超;;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10 徐琪;;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路;;“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举行[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2 周志雄;;文化视野下的古村落建设——以俞源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3 秦筑;;古村落真实性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与协调[J];小城镇建设;2009年05期
4 徐成华;;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年07期
5 赖e,
本文编号:464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6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