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河内”地域称谓的演变
本文关键词:先秦两汉“河内”地域称谓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商代已有"河南"、"河东"称谓,但未见"河内"。在春秋中期以前,虽然仍没有"河内"称谓形成的直接史证,但从已经出现的"河外"称谓推断,晋人是将本国所在的地区视作"河内"的。随着晋国向太行山以东扩张,"河内"的地域内涵亦随之延伸,达于折而北流的东段黄河。在这一过程中,对应晋国初期封地的"河内"重要性相对下降,加之秦人势力不断渗入这一地区,导致"河东"称谓代替了晋人意念形态的"河内","河内"称谓的重心最终落在了太行山以东,并固化为秦汉时代的"河内"郡。经历秦汉王朝数百年的疆域一统,政治中心由关中移向河南,东汉末年的河内地区又被称作"河外",地域指向发生了反转。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河内 河外 晋 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秦汉‘三河’区域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号:13SZYB07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1](P3262-3263)司马迁此言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三河地区为华夏文明的早期演进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域平台。所谓“三河”,由“河南”、“河内”、“河东”这三个区域称谓综合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楠;周振峰;;方位词“里“”外”的对称与不对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张静;;从先秦方位词看汉民族方位概念的发展[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白兆麟;蔡英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魏宏灿;;建安时期的天灾对建安文学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王竞;;王斱《四六话》与古代骈文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俊潮;杨定;;蜚”、“
本文编号:481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8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