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关于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人文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19 12:04

  本文关键词:关于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人文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师范大学》 2010年

关于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人文地理研究

乔一博  

【摘要】: 新德国电影运动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两德统一前宣告结束,前后经历了将近30年的时间。此电影革新运动起初以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影为宗旨,在存在的二十余年间,诞生了一批以“新德国电影四杰”为代表的优秀电影创作者以及数量巨大的以反思历史和批判现实为主题的电影作品。纵览这一运动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联邦德国特殊时期的人文地理背景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的文章便是以此为切入点,运用结构主义地理学方法论以及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影视分析学相关理论,对人文地理因素与新电影运动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主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新德国电影运动产生的人文地理背景研究。本部分涉及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人文地理背景在新德国电影运动产生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第二、新德国电影运动代表人物及其整体特征的人文地理研究。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对于新德国电影运动代表人物的介绍、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整体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人文地理因素的研究;第三、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两大主题及其人文地理研究。本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对于新德国电影作品中反思和批判两大主题的介绍以及相关代表作品的文本分析,其次是通过相关人文地理因素的分析,研究其与这两大题材作品之间的作用机制。 经过上述研究,笔者得出结论:一、战后西德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本国的政治、社会概况以及经济与文化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极端不平衡构成了新德国电影运动诞生的人文地理背景; 、受地缘政治条件影响所形成的德国历史走向与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征在新电影导演创作风格的形成中起到了特殊的影响作用;三、新德国电影作品所表达的反思与批判两大主题一方面是当时西德人文地理状况的反映,另一方面则也是受这些人文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9
  • 1.1.3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0-11
  • 1.2.1 国外研究动态10
  • 1.2.2 国内研究动态10-11
  • 1.3 研究的主体内容11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11-15
  • 1.4.1 相关地理学理论11-13
  • 1.4.2 相关电影概念及理论13-15
  • 2 新德国电影运动产生的人文地理背景15-23
  • 2.1 政治地理背景15-20
  • 2.1.1 战后联邦德国的地缘政治背景15-18
  • 2.1.2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变革浪潮18
  • 2.1.3 战后初期联邦德国内部的政治、社会情况18-20
  • 2.2 经济地理背景20
  • 2.2.1 马歇尔计划与联邦德国经济重建20
  • 2.2.2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奇迹20
  • 2.3 文化地理背景20-22
  • 2.3.1 战后联邦德国文化的萎靡20-21
  • 2.3.2 国际文化地理背景21-22
  • 2.4 小结22-23
  • 3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人文地理分析23-33
  • 3.1 代表人物及其特点23-25
  • 3.1.1 代表人物简介23-24
  • 3.1.2 新德国电影导演的整体特点24-25
  • 3.2 对于代表人物整体特点的人文地理分析25-33
  • 3.2.1 历史文化地理分析25-30
  • 3.2.2 政治、文化地理分析30-33
  • 4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两大主题及其人文地理分析33-51
  • 4.1 反思主题电影的人文地理分析33-41
  • 4.1.1 反思主题电影简介及其总体特征33-34
  • 4.1.2 代表作品的文本分析34-36
  • 4.1.3 反思主题电影产生的人文地理原因分析36-41
  • 4.2 批判主题电影的人文地理分析41-51
  • 4.2.1 批判主题电影简介及其总体特征41-42
  • 4.2.2 代表作品的文本分析42-44
  • 4.2.3 批判主题电影产生的人文地理原因分析44-51
  • 5 结语51-53
  • 5.1 结论51
  • 5.2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51-53
  • 致谢53-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嵩;康拉德·阿登纳外交战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冀伯祥;简析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军国主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邵培仁;方玲玲;;流动的景观——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公路电影的地理再现[J];当代电影;2006年06期

    4 刘新华;地缘政治、国际体系变迁与德国外交战略的选择[J];德国研究;2004年01期

    5 刘立群;;论德国当代政治文化若干特点[J];德国研究;2006年01期

    6 周红;;论两极国际格局背景下德美关系的互动[J];德国研究;2006年04期

    7 刘宁;;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青年文化政治化评述[J];德国研究;2007年04期

    8 杨烨;王道云;;在多边机制中实现国家利益——战后德国多边外交特点及成因分析[J];德国研究;2008年02期

    9 李娟;;媒介地理学观照下的美国动画电影地理景象[J];东南传播;2009年01期

    10 杨慧;;摧毁图像的人:亚历山大·克鲁格[J];电影艺术;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光;德国穆斯林族群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张家红;物理模型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吴立;刘红叶;;黄山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3 郭凯峰;陈琳;;宿迁市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刘海清;;中国热带农业及其国际化合作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5 夏玢;黄成林;;黄梅戏文化区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齐莉莉;张启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郭敏;;中世纪欧洲大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曾璇;;《毕德曼与纵火犯》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9 焦士兴;王安周;;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郭影影;李永文;;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占娥;王建梅;;基于GIS的上海银行网点及区位研究[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2 余国扬;;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专业镇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廖继武;;地理边缘与聚落过程的耦合及其机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沈再新;;省际结合部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涛;西欧穆斯林:困境与回应[D];西北大学;2011年

    4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帅;德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历史与现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寿雯超;从传统到现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冷显鹏;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琼艺;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谢雨;从译介学角度试析《正义的谋杀者》—分析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对《水浒传》的编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10 陈丹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国强;“新德国电影”运动初探[J];当代电影;1985年06期

    2 尹鸿;成人仪式:权威意识与东方主义的殊途同归[J];当代电影;2000年01期

    3 顾朝林,刘海泳;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4 顾朝林;战后西方城市研究的学派[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5 马润潮;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6 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7 郑再新;;发展中的西德电影[J];电影艺术;1983年05期

    8 邵培仁;;作为最新研究视野的媒介地理学[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年01期

    9 何晓丹;;异托邦:巴拉德构筑中国形象的思维模式[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潘琪昌;;略论西德和美国关系的发展[J];西欧研究(参考资料);198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光;;日本新电影主帅——森田芳光[J];国际人才交流;1993年10期

    2 ;最新电影原声唱片[J];电影评介;2002年01期

    3 许世玮;;台湾新电影一瞥[J];电影艺术;1990年01期

    4 贾磊磊;;台湾新电影的叙事与阅读[J];电影艺术;1990年05期

    5 黄仁;台湾电影事业的昨天和今天为电影诞生百年纪念而作[J];电影艺术;1995年03期

    6 陈犀禾;;“第五代”电影和台湾新电影之比较研究[J];电影新作;1995年06期

    7 马勇诚,张会军,穆德远;台湾新电影中摄影营造空间的特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因特网即将全面革新电影业[J];影视技术;2000年08期

    9 ;最新电影原声唱片[J];电影评介;2001年07期

    10 ;最新电影原声唱片[J];电影评介;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剑峰;;论新世纪电影作品文学改编的某种倾向[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特别荣誉奖”获奖演员名单及其主要电影作品[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3 ;“终身成就奖”获奖演员及其主要电影作品[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4 王利民;顾权;;论双重版电影版权的“二元”承认与保护——一个国际贸易体制下电影版权保护的国际法新原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燕;;台湾新新电影:在艺术与商业夹缝中艰难支撑起台湾电影的一线天空[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涵初;;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电影技术标准体系[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8 刘戈三;曾志刚;;数字电影摄影机性能对比研究[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9 陈培湛;;新时期中国电影民俗意象描写的启示[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姜燕;;由电影音乐发展史看电影音乐功能的演进(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雪飞;[N];云南日报;2008年

    2 朱永德 史文霞;[N];中国电影报;2009年

    3 朱永德 史文霞;[N];中国电影报;2009年

    4 作者 Gavin J.Blair 编译 山月;[N];中国电影报;2008年

    5 晓诗;[N];中国电影报;2009年

    6 赵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金涛;[N];中国艺术报;2010年

    8 邵春华;[N];中国档案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方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10 媒体工作者 赵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建;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新生代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郭越;中国电影“新浪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刘非非;电影产业版权制度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温朝霞;1980年后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6年

    5 亚宁;中国电视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周隽;第五代与新生代导演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蔡祖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冲突及其协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10 王雁;论台湾电影的国族认同观之变迁[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一博;关于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人文地理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权;论境外电影作品版权的保护[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冯士明;电影作品中“可单独使用的作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曹琳;电影作品对汉语学习者语言技能和文化认同的作用及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5 黄钟军;一代台湾人的心境塑像[D];河北大学;2004年

    6 刘鹏;电影作品构成及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金金;论析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版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王世杰;电影作品版权侵权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茵茵;论电影作品网络版权的法律保护问题[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10 钱箐;我国电影作品著作权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人文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3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3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