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txt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16-07-22 09:00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的回顾、反思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51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100068037/9787100068031 ·条形码:978710006803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51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100068037/9787100068031
·条形码:97871000680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简介:《人文地理》是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至2008年4月已编辑出版了100期。创刊以来,始终以追踪理论前沿、引领研究方向、占领学术高地为己任,坚持专家办刊,走精品化、专业化、国际化道路,使刊物在国内外始终保持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连续多年人选CSSCI期刊。
2008年4月下旬,我校隆重举办了《人文地理》百期庆典活动。活动期问,我们邀请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专家学者,召开了期刊发展座谈会。大家围绕期刊的学术定位、办刊理念、发展方向、人才队伍以及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等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这对我们明晰期刊今后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流的人文地理学术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集中展现《人文地理》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弘扬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气,激励学界同仁不断奋进,我们决定对《人文地理》以往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优活动。编辑部本着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的原则,采用论文引用率、专家打分、综合评定的方式,提出了建议授奖名单。经中国地理学会九届十四次常务理事会议研究,决定对吴传钧“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文地理学”等71篇优秀学术论文进行表彰并汇集出版。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录

前言
《人文地理》100期题词与贺信
《人文地理》100期庆典活动和研讨会照片

综论
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文地理学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述要
人文地理学的历史概况与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国外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人文地理学的困惑——挑战、机遇与前途

人地关系·方法
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地域系统实证
论人地关系的现代意义
时间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广州市城市意象空间分析
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学派评述
区域城市体系的定量分析——以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研究为例

社会
对城市社会一生活空间的本体解构
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模式的人文探析
“后社会主义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述评
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
城市地理学空间研究的新视角——都市区阴阳结构
中国农村社区演化的型式及动力机制
城市密集区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

文化·旅游
中国文化的区域对比研究
北京美术产业对地方文化的嵌人性程度分析
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趋势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途径和对策
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
山岳旅游地旅游者动机行为研究——黄山旅游者实证分析
人一人感知系统:旅游地形象设计新领域
论区域旅游发展中旅游区与行政区的矛盾与融合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
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论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与后评价研究
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
旅游功能系统:结构与要素分析

经济·人口·政治·交通
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及研究特点
长江三角洲技术扩散规律及其对策初探
我国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技术学习与创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企业地理研究述评
技术、产业和地方:互联网的经济地理学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融合发展的思考
增长极理论的困境与产业集群战略的重新审视
今后120年内世界各国的人口演变——介绍一个科学的乐观的测算方案
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迁居研究进展综述
上海大都市区行政区划体制研究
巨型城市走廊理念及其规划与管制

城市
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评价和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的城市地理学——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评述
西方地理学界关于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述评
从信息网络到城市群区内数码城市的建立
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西方国家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莫斯科大都市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发展特点
中国内陆特大城市中心商业区发展布局探讨——以西安城市中心区为例
新经济时代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
关于城市带的研究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网络:城市研究的新方向

乡村·区域
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农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领域——兼论李旭旦先生的农村地理思想
古村落——独特的人居文化空间
有关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探讨
香港的发展模式对开发沿海地区的启迪
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十年若干问题的讨论和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
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镇域乡镇工业发展及其地方经济影响研究
对可持续发展与城乡发展的理性思考
……
序言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创刊于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文地理》迄今已走过了24个春秋。依靠学界同仁的辛勤努力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文地理学在这20多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治学理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人才队伍,与复兴初期相比都更为成熟、宽广、先进和壮大,形成了既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人文地理研究接轨,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专业学科。
《人文地理》是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至2008年4月已编辑出版了100期。创刊以来,始终以追踪理论前沿、引领研究方向、占领学术高地为己任,坚持专家办刊,走精品化、专业化、国际化道路,使刊物在国内外始终保持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连续多年人选CSSCI期刊。
2008年4月下旬,我校隆重举办了《人文地理》百期庆典活动。活动期问,我们邀请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专家学者,召开了期刊发展座谈会。大家围绕期刊的学术定位、办刊理念、发展方向、人才队伍以及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等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这对我们明晰期刊今后的发展思路,打造一流的人文地理学术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集中展现《人文地理》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弘扬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气,激励学界同仁不断奋进,我们决定对《人文地理》以往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优活动。编辑部本着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的原则,采用论文引用率、专家打分、综合评定的方式,提出了建议授奖名单。经中国地理学会九届十四次常务理事会议研究,决定对吴传钧“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文地理学”等71篇优秀学术论文进行表彰并汇集出版。
在《人文地理》百期庆典及优秀论文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中科院资深院士吴传钧、中科院院士陆大道等领导、专家和诸多同仁的关怀、支持和帮助,这对我们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以“百期”为起点,着眼发展要务,凝聚学科实力,坚持理论创新,促进学术繁荣。借本书出版发行之际,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人文地理》的领导、专家、作者、读者致以衷心的谢意。
文摘 插图:

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txt免费下载


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我觉得是格外有意义的。因为南师是终身致力于发展人文地理学的李旭旦老师生前执教的学府;再因为如果没有李老师在他晚年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而奔走呼号,也许至今人文地理学还不能够在师范院校确立它必修课的地位,也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研讨会。所以我们饮水思源,就必然会怀念李旭旦老师。李老师离开我们快三年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从钻研人文地理学起步到奠定人文地理学结束。
早在大学求学时期,他就精心翻译了法国人文地理学家让·白吕纳的《人地学原理》这本经典著作。从而确立了他终身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志趣。1939年他从英国学成归来,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但他毅然回到了临时设在重庆沙坪坝的他的母校执教,不论他讲系统地理学课程还是区域地理学课程,他都灌输了人地相关的学术思想。当时他只是一个28岁的青年教授,我是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我们两人在年龄上相差了六七岁,但由于李老师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的学习,所以我和李老师经常会面,无话不谈。我对他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感情。当时我们所接受的地理教育,是综合地理学教育,而我之所以后来对人文地理学发生偏爱,就是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李老师才思敏捷,虽然他发表的文章不算太多,但每篇文章都有独到的见解,发人之所未发,树立了很严谨的学风。解放以后,本来可以发挥他的专长,大展宏图,不幸的是,从1957年以后,在将近二十年的过程中,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以说是历经坎坷,但是不利的环境并没有磨灭他发展地理科研、教学的事业心。十年浩劫过去以后。1979年底,中国地理学会在广州召开“文化大革命”以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登高一呼,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主张。他那种对地理事业的热情、勇气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赞赏。此后的五年虽然已是李老师的晚年了。但他不顾病魔缠身,承担起主编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分卷的重任,并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的人文地理学术讨论会,终于促成了在中国地理学会中成立了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作为推动和组织专业学术活动的中枢,为发展这门学科建立了组织的保证。李旭旦老师可说为复兴我国的人文地理学鞠躬尽瘁,如果我们把他推崇为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我相信大家都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李旭旦老师生前曾在多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
(作者:bkbkc00840 编辑:kind887)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的回顾、反思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4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4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