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毕节地名词的历史层次与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7-09-27 09:41

  本文关键词:毕节地名词的历史层次与文化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毕节方言 地名 历史 文化 城镇化


【摘要】:毕节方言地名词具有丰富的历史层次。探寻毕节方言地名词的历史层次,可以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毕节方言地名词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涵盖秦汉、明清至现代的漫长历史,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色,是毕节试验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的文化资源。
【作者单位】: 毕节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毕节方言 地名 历史 文化 城镇化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毕节方言词汇与黔西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GH012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民族与民俗文化色彩,在毕节方言语汇中留下了清晰的纹理和痕迹,沿着这些纹理和痕迹,剥开语言符号的表层,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内核,是如此的斑斓夺目。毕节方言词汇的研究,作为传统方言研究的一个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兆春;;汉、彝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汉译地名——毕节地区古彝地名考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余婕;周青;宋冬雪;孙哲;;浅析芜湖近代西方建筑[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6 朱小阳;;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保宏彪;;唐肃宗兴复基地取舍于朔方和河西的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赵鹏;;固原地区城市兴起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王洪瑞;;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德新;;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吉成名;;明代土盐产地和石盐产地[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肖蕴英;;西夏流通的北宋货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孙冬虎;;永定河流域历史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朱林芳;;出土墓志所见长治地区的清河崔氏[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魏坚;;元上都城址的考古学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8 孟克巴雅尔;;历史上的九十九泉[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9 张祖群;;试论首都经济圈内部(晋—京津冀)的空间联系与文化变迁——基于“太行八陉”线路文化遗产之概念[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邱志荣;;浙东运河概述[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夏利N,

本文编号:928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928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