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战场微弱声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22:41
【摘要】:由于真实战场中的环境噪声较强,远程的声目标非常微弱,导致需要被检测的声目标信噪比降低,如何实现强噪声背景下微弱声目标的快速检测是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目前应用于微弱信号检测的线性检测方法都是尽量抑制噪声,从而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然而,如果噪声与有用的信号处于相同的频段,对噪声进行抑制处理时,有用信号也可能会受到损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弱信号检测的性能,另外当噪声很强时,一般的线性检测技术在短数据集条件下可能已无能为力。随机共振是在某些非线性条件下,因微弱信号和随机干扰的共同作用导致的非线性系统增强周期性输出的现象,随机共振检测法利用噪声的部分能量转化为信号能量的机理得以实现更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微弱信号的检测与特征提取。随机共振模型的检测法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其高效、快速的特点使之具有能够实现实时检测的能力。声场由具有声压信息的标量场和振速信息的矢量场组成,无指向性的单声压传感器不能提供目标的方位信息。单矢量传感器具有偶极子指向性,可以根据振速传感器测定振速的方向从而提供声场的源方位信息。因此,本文以战场中的微弱声信号检测为目标,首先阐述基本的检测模型和理论,分析双稳系统离散模型的稳定条件。仿真分析出现随机共振状态时非线性双稳态系统、待测信号和噪声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结构参数、噪声及信号特征参数对随机共振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规律,引入一种尺度变换,拓展随机共振所能检测信号的频率范围。分析并研究了多个频率驱动信号情况下的随机共振现象以及直流分量对随机共振系统的影响。对带限色噪声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共振方法。针对微弱周期信号、微弱冲击信号这两类特征信号的检测,给出双稳系统随机共振模型的检测算法。探讨平均声强器和复声强器的单矢量传感器方位估计方法,并与随机共振法相结合实现更低信噪比下的微弱声目标的方位估计。最后,通过试验数据的处理,对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际军演中的微弱稳态声目标和微弱瞬态声目标的试验结果表明,将随机共振检测法应用于战场微弱特征声目标的检测与处理之中并结合声矢量传感器实现微弱声目标的方位估计是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E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海霞;;智能算法在自适应随机共振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年32期

2 任昱昊;季冰;许丽艳;段法兵;;震荡随机共振的信噪比增益研究与电路仿真[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5年01期

3 李忠虎;蔡志全;;基于调制随机共振的微弱信号频率检测方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4年08期

4 赵军;赖欣欢;孔明;林敏;;双频信号作用下的单稳随机共振数值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3年01期

5 方倩;赵文礼;;基于随机共振原理的自适应检测系统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雷亚国;韩冬;林京;何正嘉;谭继勇;;自适应随机共振新方法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7 涂水林;邬正义;吴正阳;;阵列调制随机共振在微弱信号特征提取方面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年06期

8 张丽珠;于健;;基于调制随机共振大频率信号检测的仿真[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万频;詹宜巨;李学聪;王永华;;一种单稳随机共振系统信噪比增益的数值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10 冷永刚;赵尔华;石鹏;张莹;;二维随机共振参数调节的图像处理[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艳梅;;关于随机共振的理论研究——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靳艳飞;;随机共振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申建伟;;自诱导随机共振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网络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许勇;;非线性系统的逻辑随机共振研究[A];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刘甜;王青云;张红慧;;异质神经元和信息时滞对神经元网络随机共振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6 邢锴;周萍;欧阳楷;;随机共振理论及其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何美娟;孙中奎;徐伟;;基于统计复杂测度的随机共振研究[A];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徐博侯;章惠全;;参数诱导的随机共振在浅海混响目标探测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靳艳飞;;周期势系统的随机共振研究[A];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郭卫民;王留芳;;基于发光二极管对的低功耗氨氮在线检测器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映璧;复杂物理系统存在多样性共振[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琳琳;基于非线性随机共振的数字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韩靖;基于随机共振的弱光信号非线性重构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8年

3 李志星;基于强噪声背景下随机共振的微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4 刘军;随机共振与感觉信息处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杨祥龙;随机共振理论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李建龙;随机共振的参数调节方法及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杨定新;微弱特征信号检测的随机共振方法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冷永刚;大信号变尺度随机共振的机理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汪茂胜;耦合动力系统中若干复杂性和非线性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郭锋;随机共振及其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昌;基于周期势随机共振的印刷机轴承故障诊断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乔小雪;基于复合多稳随机共振的微弱信号检测与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李源;基于随机共振的轨道电路信号检测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4 姚杰;双稳随机共振在微弱OFDM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曹维维;α噪声下大参数信号双稳随机共振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思媛;战场微弱声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7 刘真真;活性布朗粒子的熵随机共振[D];云南大学;2017年

8 王海宁;基于随机共振方法的刀具状态监测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9 郑平;基于随机共振微弱信号检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10 刘运江;强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的检测[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21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621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