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基于分布式的网络中心战

发布时间:2020-09-17 19:32
   网络中心战是将军队的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及通信、指挥与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组成一个无缝隙连接的信息网络体系,各级作战人员利用该网络体系交流作战信息、了解战场态势、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的作战概念。分布式网络作战把战略、战役和战术级传感器联为一体的传感器网络,能迅速提供“战场空间态势图”,将各级指挥机构联结成的指挥控制网络,能够协同进行快速有效的战场管理和作战决策,各主要武器系统组成的火力网,能够根据感知和指挥信息进行精确打击而通信网络对前三者起支撑作用,分布式网络是它们的神经中枢。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格化,可以加速信息流动,使分散部队共享战场信息,把信息优势变为作战认知优势,引起军事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实现战争形态由机械平台向信息平台的跃升。 自1997年美国海军提出“网络中心战(NCW)”的概念之后,很快成为全球军事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各国的军队也纷纷投入到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军队转型的大潮当中,回顾过去十年研究历程,人们发现关于“网络中心战”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不论是从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比如,网络化部队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构建“网络中心战”的数字化部队?如何充分发挥和定量评估网络化的作战效能?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所谓“数字化部队”、“信息化战争”及“全球信息栅格(GIG)”等等这些概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炒作的成分。网络中心战是一种新的作战理论,其研究与应运还处于初期阶段,许多现实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首先给出了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概念框架和网络中心作战的核心思想,然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论证军队战斗力的三态演化过程,提出军队战斗力涌现和战斗力量子化的特征,构建了信息结构力数学模型,推导出“梅—兰方程”方程,科学评估信息时代军队的作战能力。网络的结构和效能指数是分布式网络作战的关键,在作战单元演化为“质点”和“信息伞”之后,本文从整体和全局入手,给出分布式网络作战系统结构,建立了分布式作战模型,分析了网络化部队的特征,评估了网络化作战的效能,提出了一种具有循环反馈的分布式作战系统构建过程,为研究和应运网络中心战奠定了基础。 我军正面临机械化向信息作战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建设我军特色的信息化部队,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网络中心战研究和应运成功经验,为建设打赢信息化条件的军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对于进一步理解“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如何使我军在现有基础建立分布式网络化作战体系,加快作战节凑,如何评估网络作战效果,在信息化作战模式如何发挥我军的作战指挥艺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机动灵活、反应快速、合成高效、指技合一的现代化军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E869
【部分图文】:

信息优势,敌方,地位,制信息权


将信息优势转变为作战优势,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战斗力的目的。网络实现未来联合作战的主要途径。网络中心战的定义制信息权信息时代,某些商业组织利用信息优势,占据了相关领域的优势地位。域的类似,可以将军事行动中的制信息权看成获得竞争优势比如,全方所达到的一种状态。义 1:制信息权是收集、处理和分发不间断信息流的能力,以及利用或阻这方面的能力。[4]息、信息处理和通信网络是军事活动的核心,制信息、权是先敌制胜的器。制信息权可以转变成高级的知识和决策,为联合部队提供信息优势队利用高质量的信息实现决策优势,做到先敌决策,遂行战斗任务。在中,这种竞争优势来自于利用优势信息地位的能力。

制信息权,全方位,网络中心战


图 2.2 表述了蓝方的全方位优势的实现,这是形成和利用优势信息地位的结。蓝方通过制信息权的获取,保护和促进己方的感知、共享和执行,同时扰乱方的感知,破坏和捣毁其指挥控制活动,推迟其作战行动,从而获得全方位优。②网络中心战网络中心战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即军事行动以网络为中心展开。Alberts、rstka 和 Stein 在《网络中心战:开发和利用信息优势》一书中对网络中心战定义下:定义 2:网络中心战是一种获取制信息权的军事行动的概念。这种作战概念,过传感器、决策制定者和射手的网络化,获取共享感知,增加指挥速度,加快战节奏,增大杀伤力,增强生存能力,提高自同步能力,从而形成新增的战斗5]。图 2.2 由制信息权促成的全方位优势Fig.2.2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contribu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网络中心战,作用域,活动过程


定义 3:网络中心战是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这种作战方式,通过有效连接军事动相关的所有部门和单位,以可靠安全的高速网络为通信平台,实现信息从传器到射手的近实时传递,先敌打击,遂行作战任务。网络中心战关注各作战实体间高效的互联互通产生的战斗力倍增的能力。这使地理上分散的作战部队建立高度共享的、全面的作战空间感知,并且这种感可以通过自同步和其它方式提供给各级作战人员,从而实现指挥官的作战意图。对参战部队的职能、规模以及作战地理环境而言,网络中心战是透明的。网中心战可以提高命令的执行速度,可以迅速将信息优势转化为作战优势。因此,络中心战将为战术、战役及战略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联合作战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肖飞;严建钢;丁伟锋;王子明;;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体系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7期

2 徐合江;;信息化条件下外军转型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郭世泽;牛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网络中心战脆弱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2 杨庆;于小红;刘震鑫;;基于小世界模型的网络中心战网络构建分析[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松;蒋园园;曾广军;;GIG——网络中心战的实施环境[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舒治安;;21世纪海军通信技术发展新特点[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5 吴开泉;吴扬;;网络中心战概念下的舰载多平台综合电子战系统设计[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赵良明;刘卫东;;水下网络中心战概念与框架研究[A];2009年中国东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姚强;苏敏;陶建锋;;现代侦察和反侦察技术的分析与应用[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易大章;王宇翔;郭技武;;通信网络系统在数据链中的地位和作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韦晓萍;许锦洲;陈春;;构建网络中心战体系结构[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董阳泽;刘平香;;网络化水声对抗的初探[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孝文 雪微 任秋凌;美军网络中心战遭遇反恐尴尬[N];中国国防报;2004年

2 王君学 田吉庆;网络中心战———从实验室走上战场[N];解放军报;2003年

3 温万田 栗靖 张岩松;无人机将显威网络中心战[N];解放军报;2005年

4 谭小龙;网络中心战:俄落后北约10~15年?[N];中国国防报;2009年

5 轻舟 李湘北;2005年:印军“打响”网络中心战[N];中国国防报;2005年

6 黄志澄;网络中心战制天权争夺新看点[N];中国航天报;2003年

7 本报专稿 虞非凡;美国提出网络中心战步骤白皮书[N];世界报;2006年

8 郑杰 辑;“网络中心战”管窥[N];战士报;2004年

9 魏刚;解读海上网络中心战[N];解放军报;2003年

10 钱逢水;网络战与网络中心战[N];战士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代建民;基于网络中心战的C~4ISR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任彦;网络中心战条件下C2组织的知识服务建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王勇;面向信息优势的C~4ISR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耀中;编队协同对地攻击智能指挥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宋峻峰;面向语义Web的领域本体表示、推理、集成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唐立军;网络中心战下指挥控制决策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7 严体华;网络中心战概念、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国兵;基于分布式的网络中心战[D];重庆大学;2008年

2 王钰洁;网络中心战概念及其网格体系结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朱磊;虚拟机技术在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国;混编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概念及协同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花旭恩;传感器网格资源管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吴琼;NCOW系统中基于概率的赋时Petri网理论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小蕾;从自然中心战到网络中心战[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陈建宁;网络中心战指挥控制系统及其效能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何风;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军事需求工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磊;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C2系统结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1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2821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