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我国军队士官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3:10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人是军队战斗力的决定因素,教育训练始终是军队战斗力生成和增长的最主要途径。世纪之交,我国军队实行了新的士官制度,并随即开始实施包括建设一支高素质士官队伍在内的人才战略工程。加速推进军队士官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士官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我国军队士官职业教育体系为研究对象,围绕新军事变革、新的士官制度和终身教育思想对士官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系统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新世纪我国军队士官教育的历史背景(国际视野)、基本定位、基本特征、发展方略和体系构建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体系构建中,着重就我国军队士官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实现模式和培训体制进行了研究。论文分六章展开: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军队士官教育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论文研究的主要任务。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一方面,风起云涌的新军事革命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催生了我国军队新的士官制度,从而引发了与新的士官制度相适应的士官教育培训问题;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完美结合,从而使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士官队伍综合素质成为当前...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兵役制改革给我国军事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 目前我国军队士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落脚点
    第二节 基本概念及其界定
        一、 教育与培训
        二、 军事教育与军事教育训练
        三、 士官与士官教育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论文大纲
        一、 研究现状
        二、 论文大纲
    第四节 研究方法、特色和意义
        一、 研究方法
        二、 主要特色
        三、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军队士官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
        一、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性
        二、 人力资本理论与教育培训
        三、 军事人力资本与军事人才资本
    第二节 终身教育理论
        一、 终身教育的由来和发展
        二、 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 终身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士官制度与士官队伍建设
        一、 士官制度概况
        二、 士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军队士官教育
        一、 树立开放教育观念,努力实现开放式教育
        二、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逐步实现士官全程教育
第三章 军队士官教育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我军士官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 我军士官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
        二、 我军士官教育与其它类型军事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三、 我军士官教育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外军士官培训体制比较
        一、 外军士官培训体制综述
        二、 美国军队士官的培训体制
        三、 俄联邦军队士官的培训体制
        四、 印度军队士官的培训体制
    第三节 军队士官教育比较研究的结论
        一、 外军士官教育培训的主要特点
        二、 各国军队士官教育培训体制的差异
        三、 军队士官教育培训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新世纪我国军队士官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士官教育对象研究
        一、 士官队伍的基本现状分析
        二、 士官的职业分析
        三、 士官的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第二节 士官教育功能分析
        一、 把士官培养成为作战训练的骨干
        二、 把士官培养成为专业技术的骨干
        三、 把士官培养成为行政管理和思想工作的骨干
    第三节 我国军队士官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 我国军队士官教育的基本定位
        二、 我国军队士官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我国军队士官教育发展的基本方略
        一、 实行“跨跃式”发展方略的动因
        二、 “跨跃式”发展应实现的主要目标
第五章 新世纪我国军队士官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构建
    第一节 构建体系框架的基本原则
        一、 层次结构与士官人才结构相适应原则
        二、 外部相承接轨、内部相互衔接原则
        三、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构建体系框架的基本要素
        一、 教导机构培训
        二、 专设训练机构培训
        三、 士官院校教育
        四、 部队自训
        五、 依托国民教育资源
        六、 远程教育
    第三节 体系框架的实现形式
        一、 纵向衔接
        二、 横向融合
        三、 纵横整合
        四、 整体优化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 军队士官教育必须摆在重要地位优先发展
        二、 “军事职业性”是军队士官教育的本质特征
        三、 建立新世纪我国军队士官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内涵
        四、 实现我国军队士官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政策性建议
        一、 创新士官教育领导管理体制
        二、 改革士官院校招生制度
        三、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 建立培养晋升关联制度
        五、 提高新兵入伍文化标准
        六、 建立士官教育福利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终身教育思想与职业技术教育[J]. 吕鑫祥.  教育发展研究. 2003(08)
[2]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 高原,曹晔,高玉峰,宁永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03(10)
[3]论职业教育学制间的职业能力衔接[J]. 严雪怡.  职教通讯. 2003(01)
[4]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 蒋作斌.  职教论坛. 2003(01)
[5]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 高志敏.  教育研究. 2003(01)
[6]美国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 柳艳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02)
[7]“双证”沟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J]. 马必学,刘晓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02)
[8]再论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J]. 严雪怡.  职业技术教育. 2003(01)
[9]职业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着力点[J]. 韩云鹏.  职教论坛. 2002(24)
[10]对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J]. 蒋作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24)



本文编号:3155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155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