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与《国闻报》
本文关键词:严复与《国闻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严复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他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而且对中国的报刊事业曾有过重要贡献.拙文仅就严复主办《国闻报)略作阐述.一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如严复所见:“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堂堂天朝上国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件》.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而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诚如梁启超所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孙中山也说:“中国之初醒,实在中日战役之后.”
【作者单位】: 黔东南州电大!教师.556000
【关键词】: 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派 保国会 梁启超 北洋水师学堂 维新运动 汪康年 夏曾佑 报馆 戊戌变法
【分类号】:G219.29
【正文快照】: 严复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①,他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而且对中国的报刊事业曾有过重要贡献。拙文仅就严复主办《国闻报)略作阐述。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如严复所见:“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战而剪我最亲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3 张永;国会解散与进步党的分裂瓦解[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4 夏晓虹;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朱皓;晚清三次改革得失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6 邱国盛;从戊戌维新看近代北京、上海的城市互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孙燕京,周福振;善耆与清末新政——以20世纪初十年的北京新政改革为视点[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高强,刘海玲;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胡俊荣;晚清西方图书馆观念输入中国考[J];图书与情报;1999年04期
10 张洁,张德让;翻译与政治——梁启超翻译活动中的“善变”与“不变”[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程郁;张和声;;明末以来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蓄妾恶俗的态度及其影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耿云志;;关于近代思想史的几个问题[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左玉河;;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识体系之尝试[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春声;;地域认同与族群分类——1640~1940年韩江流域民众“客家观念”的演变[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7 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广波;;丁文江科学思想研究论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张昭军;;新思潮冲击下的晚清程朱理学[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晚清审判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林;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3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6 申晓勇;结社集会律与晚清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梁媛;论梁启超的新闻人才观[D];湖南大学;2002年
8 刘兰;商务印书馆馆办期刊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10 朱永香;梁启超政治功能论小说观[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丝丝;;华侨新闻界片断[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年01期
2 徐铸成;;文汇报是怎样诞生的?——在文汇报工作的回忆之一[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年01期
3 夏衍;;广州最后之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年02期
4 于刚;郑新如;谢韬;;熊瑾玎同志与新华日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年03期
5 官伟勋;;张友渔同志早期的新闻生活[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年03期
6 马荫良;储玉坤;;史量才接办申报初期史料[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0年04期
7 陆诒;;谈采访之道[J];新闻大学;1981年01期
8 顾执中;;一·二八上海抗战目击记[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1年03期
9 黄重远;;缅甸华侨新闻事业记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1年03期
10 徐四民;;我与新仰光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珠;朱卫民;;翻译的目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赵光慧;;议文学翻译标准之不确定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吴文藻;;新进化论试析[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4 汪惠迪;;联合早报新闻用字与用词的计量研究[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5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6 杨书澜;;金岳霖先生前期的逻辑思想[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陈卫平;;中国哲学近代化的一个侧面——简析严复、胡适和金岳霖改造传统哲学概念的理论[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8 颜华东;;简评严复译介西方逻辑的历史贡献[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普莱斯;;20世纪初中国对于世界展望之达尔文主义的见解[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10 马勇;;中英开平煤矿权利纠纷的再认识:以严复为中心[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明;求职需要出其不意[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冯浩;网络广告亟待规范[N];中国工商报;2000年
3 任灏;天下为公[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唐希;三坊七巷说古事[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黄河鸣;福建船政建筑群 见证中国近代史[N];福建日报;2000年
6 胡瑞华;清末民初进步人士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0年
7 丰捷 黄越;百年多艰 前路犹长[N];光明日报;2000年
8 俞祖华;略论近代先驱者的赶超意识[N];光明日报;2000年
9 平泽;一名香港学生眼中的台湾传播业[N];工人日报;2000年
10 阿兰;香港报纸全面涨价[N];工人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何卓恩;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宰民;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批评试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丽军;想象农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董小燕;严复政治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李新丽;中国近代报刊与人的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丽;中国报业采访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分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侯冬梅;试论翻译中的“信”与“顺”[D];郑州大学;2000年
3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天林;严复与老庄[D];河北大学;2001年
5 张继军;论严复的历史观与国民性改造[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蒋浩;严复思想与近代中国哲学转型[D];湘潭大学;2001年
7 谭舒;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成都《新新新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赵璐;近代中国的进化论与社会历史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彭斌;商务翻译的语用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10 刘怡君;[D];广西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严复与《国闻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5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