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2:07

  本文关键词: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举制度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由隋唐兴起,至明清鼎盛,于清末衰灭,为历代王朝输送了无数人才。其中,,进士作为科举制度的高端产物,因其重要的社会影响,成为学者研究的重心。本文以明代江西进士为研究对象,引入进士家族概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江西历史现状,提出了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概念范畴,即:凡四代以内,出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士的家族即为进士家族,兄弟亦可。在明确了进士家族的概念后,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明代江西进士家族进行了探讨: 第一,明代江西进士家族数量的统计。本文依据《明代进士登科录》、《类姓登科录》及江西的地方志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明代江西共有121个进士家族,303位进士; 第二,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时空分布。对科举人才时空分布的分析是科举研究历久弥新的问题,我们结合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分析进士家族地域分布特点,对时间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进士家族断代及延续性的分析; 第三,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基本特征。经济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被提及,但并不能影响其在科考中的重要性。另外,明代进士家族在教育特征体现在互为师友的族学上,明代特有的户类特征亦体现了其科举特征; 第四,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贡献。本文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进士家族中众进士在历史上取得的政治地位、为官特征及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 第五,个案分析。结合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基本特征及贡献,选取费氏家族为例进行分析,探讨进士家族从兴起到衰败的全过程。
【关键词】:明代 江西 进士 家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2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7-8
  • 1.2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8-10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0-11
  • 1.4 研究创新之处11-13
  • 2 明代江西进士家族基本概况13-26
  • 2.1 明代江西进士总体情况13-15
  • 2.2 明代江西进士家族数量统计15-17
  • 2.3 明代江西进士家族时空分布17-26
  • 3 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基本特征26-32
  • 3.1 江西进士家族经济特征26-28
  • 3.2 江西进士家族教育特征28
  • 3.3 江西进士家族户类特征28-32
  • 4 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功业32-49
  • 4.1 江西进士家族的政治作为32-41
  • 4.2 江西进士家族的文化贡献41-49
  • 5 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的个案分析49-53
  • 5.1 费氏家族的发展历程49-52
  • 5.2 费氏家族的政治文化贡献52-53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53-55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53-54
  • 6.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一:明代江西进士家族明细58-67
  • 附录二:明代江西进士家族地理分布明细67-73
  • 附录三:正二品以上官员为官历程73-81
  • 致谢81-82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宪隆;;家族制度与西北穆斯林家族社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方芳;;清代科举家族地理分布的特点及原因[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谢宏维;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数量变化与地区分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周小英;邱进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补——以明代江西进士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陈长文;《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黄明光;论明代科举制度对文学的影响[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何忠礼;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8 陈高华;《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的一点补充[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9 郭培贵;;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10 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明代江西进士家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465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