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09:12

  本文关键词: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五四新思潮及传统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他独特的社会改造思想。面对末世的老大中国,王光祈主张建立一个适合于二十世纪的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并且把少年中国视为理想的少年世界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成立了五四时期著名的社团——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工读互助团运动,以后走上了音乐救国的道路。 在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中,少年中国学会是改造社会的依托力量,工读互助团是他改造社会的最初尝试;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改造的主力,并借助他们来实现对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改造与联合。与其他社会改革家不同,王光祈反对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改造社会,冀图以改造民族生活、复兴民族文化、音乐育民和民族革命等手段来实现社会改造的目标。在社会改造的步骤上,王光祈认为在政治改革之前应先下一番“预备”功夫;应走一条先改造个人,再改造团体,进而改造全社会的改造之路。正因为如此,他曾激烈反对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进行政治活动。后来,为了维持学会的团结和实现做好“预备功夫”的目的,才同意进行有选择的政治活动。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但其民族主义只是一种基于民族平等的民族主义;他虽主张民本主义,其民本主义却不乏空想社会主义的特色;他追求自由、平等,而这种自由、平等也具有较强烈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性。 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既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也有许多不足。其社会改造思想及其实践对五四时代的青年产生过较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影响到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变迁。在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关键词】:王光祈 社会改造 少年中国学会 工读互助团 音乐救国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61;K82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第一章 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的形成14-19
  • 一、社会改造思想的萌芽14-15
  • 二、以社会运动改造中国主张的提出15-16
  • 三、社会改造思想的形成16-19
  • 第二章 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19-41
  • 一、社会改造的目标19-23
  • (一) 社会改造的直接目标——建立“少年中国”19-22
  • (二) 社会改造的最终理想——建立“少年世界”22-23
  • 二、社会改造的步骤23-26
  • (一) 先下一番预备的工夫23-24
  • (二) 先进行社会改革而后进行政治改革24-25
  • (三) 从个人到团体再到社会的改造路径25-26
  • 三、社会改造的依靠力量26-29
  • (一) 社会改造的先锋和主力——青年26-28
  • (二) 社会改造的主要方向——各阶级的联合28
  • (三) 社会改造的依托——少年中国学会28-29
  • 四、社会改造的方法和手段29-41
  • (一) 改造民族生活29-32
  • (二) 复兴民族文化32-34
  • (三) 用音乐陶冶民族灵魂34-37
  • (四) 民族革命与国际革命并举37-39
  • (五) 实行社会的政治改革39-41
  • 第三章 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的评价41-50
  • 一、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的特点41-46
  • (一) 鲜明的民族主义特色41-42
  • (二) 浓厚的空想主义色彩42-43
  • (三) 主张社会活动,反对以政治活动改造社会43-45
  • (四) 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强权的无政府主义色彩45-46
  • 二、王光祈社会改造思想的影响46-50
  • (一) 王光祈“少年中国”主义的影响46-47
  • (二) 王光祈工读互助思想的影响47-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季民;;《少年中国》上的毛泽东等人[J];博览群书;2011年07期

2 邹承瑞;;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光祈文集》读后感[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3 周海南;;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青年社团 少年中国学会[J];北京档案;2011年07期

4 刘金渠;;风雨兼程九十年[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年07期

5 方可;;浅析北京工读互助团发起人思想主张[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6 杨善武;;宫调史研究导论[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7 胡琪;;哈尔滨解放初期的社会稳定与控制[J];世纪桥;2011年16期

8 吴敏;;女权主义视角下的格林童话公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张先飞;;五四新文学的俄国现代人道主义思潮观[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10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流派[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盛泽;;毛泽东关于人的改造与社会改造的思想及实践[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2 李滨;;马克思的报刊使命观[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永春;肖志伟;;毛泽东与少年中国学会[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4 王元周;;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5 陈时见;;雷沛鸿教育改革论的宏观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曹又文;谭群玉;;略论雷沛鸿教育、社会“双改造”的现代化模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牟映雪;;雷沛鸿与晏阳初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s

本文编号:477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477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