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 清雅 幽玄—细川俊夫室内乐作品创作技法分析及风格研究
本文关键词:简洁 清雅 幽玄—细川俊夫室内乐作品创作技法分析及风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细川俊夫 室内乐技法 主要音 日本传统音乐 创作风格
【摘要】:细川俊夫(Toshio Hosokawa,1955-)是继武满彻之后倍受国际乐坛瞩目的日本作曲家之一。细川俊夫的音乐创作基于传统亚洲艺术和美学,吸收了他老师作曲家尹伊桑“主要音”创作技术思维和西方先锋派作曲技法。在当代音乐创作同化现象日益广泛的大潮下,他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尝试将具有个人风格色彩的音乐语言融入到当代音乐创作技法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同时他还在亚洲音乐传统尤其是雅乐等音乐形式上做出大胆的创新。 细川俊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中室内乐是他创作数量最多的音乐形式,也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技法与风格特征。本文意在对他室内乐作品作曲技术特点和创作风格形成过程及创作思维进行研究。 本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细川俊夫个人艺术经历和创作特点的简要介绍。第二章,针对他1979年以来室内乐创作中的技法研究;以音高、音色、音响关系以及结构上的特点作为观察角度,阐述他较具特点的创作技术手段。第三章,深入分析跨时近30年的三部室内乐作品:《旋律》(Melodin,1979)、《断章Ⅱ》(Fragment Ⅱ,1989)、《歌曲》(Lied,2007),通过对这三部不同阶段的代表作中多种音乐参数的剖析,勾勒出他音乐的构成和创作方法的更迭与发展。第四章转向细川俊夫创作风格的研究,基于不同层面的探索,论述其音乐风格形成的脉络并阐释支持其创作的精神和美学背景。
【关键词】:细川俊夫 室内乐技法 主要音 日本传统音乐 创作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K83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细川俊夫其人其乐10-20
- 第一节 艺术生平略介10-14
- 一、幼年时期10
- 二、少年时期10-11
- 三、青少年时期11
- 四、青年时期11-12
- 五、中年时期至今12-14
- 第二节 细川俊夫创作特点简述14-19
- 一、“主要音”思维14-15
- 二、日本传统音乐的影响15-16
- 三、音乐中的“寂静”16-17
- 四、音色中的“雕琢”17-18
- 五、力度中的“渐变”18
- 六、结构中的“生长模式”18-19
- 小结19-20
- 第二章 细川俊夫室内乐作品中的技法20-39
- 第一节 音高结构形态21-30
- 第二节 日本传统音乐的借鉴和映射30-34
- 第三节 音色与音响结构形态34-38
- 第四节 整体结构38
- 小结38-39
- 第三章 三首室内乐作品的综合分析39-88
- 第一节 《旋律》39-54
- 一、记谱方式的创新40-42
- 二、音高结构42-51
- 三、整体结构分析51-53
- 小结53-54
- 第二节 《断章》54-75
- 一、与日本传统音乐的关联55-59
- 二、音高结构:单一音的贯穿59-74
- 小结74-75
- 第三节 《歌曲》75-88
- 小结87-88
- 第四章 细川俊夫室内乐作品创作风格研究88-102
- 第一节 风格形成的背景89-92
- 第二节 自然呼吸与宗教92-96
- 第三节 日本的传统艺术96-98
- 第四节 日本美学98-101
- 一、“物哀”观念对创作风格的影响98-100
- 二、“幽玄”观念对创作风格的影响100-101
- 三、“寂”观念对创作风格的影响101
- 小结101-102
- 结语102-103
- 参考文献103-104
- 附录104-118
- 后记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广宇;;电子音乐中中国传统吹管乐器音色制作与创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芷廷;;如何处理琵琶演奏中的音色[J];音乐大观;2011年01期
3 黄桂娟;;论建立“合式”的声乐演唱音色观[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张巍;;简论克拉姆音乐作品中织体-音色形态及其作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5 Paul Fang;Ella;;Phywave Talking发烧碟录音解密[J];音响改装技术;2007年04期
6 张爽;;浅谈钢琴演奏的心理声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5期
7 冯庆生;;浅论圆号的音色[J];考试周刊;2007年45期
8 佘艳;;如何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吴巧;;浅论歌唱的音色[J];中国音乐;2009年04期
10 张邦联;;圆号音色的成因与调节[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仪华;;魅力永恒的《圣栎树》——浅论莱斯·默瑞的创作风格[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邓笛;;译者的风格[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杨政业;;试论白剧艺术的创作风格[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4 薛高保;;理解与翻译[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5 房日晰;;论李白诗的飘逸风格及其成因[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6 卢艳玲;;魔幻之下的真实建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王玉倩;;关于“80后”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贺琴;;关于性别的深层思考——评长篇小说《性别:女》[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王少良;;中国古代文学流派论要[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亚雄;日本传统音乐的特点[N];音乐周报;2004年
2 ;理想的音色应该“又明又暗”[N];音乐生活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关平 通讯员 李诗波;儋州是东坡创作风格的转折点[N];海南日报;2010年
4 伍斌;民乐新作比赛莫成圈内“游戏”[N];解放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新荣;离老百姓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艳敏;独特的创作风格源于艺术的融合[N];中国黄金报;2006年
7 程兴旺;创作与学术融合 个性与人文并重[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作家出版社编审,,编辑室主任 刘英武;从《外科医生》想起的[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王彬;为心灵寻找安居之所[N];文艺报;2011年
10 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 张立贵;女性成长史 小城风物画[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艺;简洁 清雅 幽玄—细川俊夫室内乐作品创作技法分析及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2 胡筱铮;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中的复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檀革胜;武满彻晚期乐队作品的音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9 李东军;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许扬宁;许常惠现代风格室内乐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璇子;长笛在室内乐演奏中的音色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李希萌;莫五平室内乐作品《凡I》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3 陈奕霖;合作的艺术[D];四川音乐学院;2013年
4 李金菁;论钢琴室内乐的演奏[D];山西大学;2012年
5 谢培根;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及相关个例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杭婷婷;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何家国;莲花山花儿会“串把式”及其创作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孔雯文;“琴人合一、依心神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袁蓓;肖邦圆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朱慧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3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08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