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傅路德:美国汉学的实践者与引导者

发布时间:2016-10-11 08:48

  本文关键词:傅路德:美国汉学的实践者与引导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

傅路德:美国汉学的实践者与引导者

朱东方  

【摘要】:美国汉学的产生和早期发展与来华传教士密不可分。傅路德(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1894-1986)是一位生于美国来华传教士家庭,后投身美国汉学研究的历史学家。幼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青年时期与中国学界密切的交流奠定了他深厚的汉学功底。1925年至1961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执教长达35年。期间还曾出任美国东方协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丁龙汉学讲座教授、美国亚洲协会会长,他所主编的《明代名人传》获得了1977年的法国儒莲奖——西方汉学著作最高奖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专业学术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在汉学研究的第一线,热衷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普及,及时回顾学术发展历程,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动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并主动从事美国汉学学科发展的基础建设工作。傅路德为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的强盛,和汉学在美国的发展振兴做出过重要贡献。文本通过对傅路德主要学术成果进行分期的梳理,并根据学界对这些成果较为普遍的共识对其学术价值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充分肯定傅路德倾其毕生精力对学术的切实推动作用,从而使我们对美国汉学发展长链的了解更加细节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07.8;K837.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丁;;近代美国在华教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8年06期

2 吴原元;;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北成,张耕华,彭刚,赵立行,郭艳君;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春艳;;从中世纪的市民社会透视西欧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刘云艳;刘建华;;论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3 徐希军;;“中国现代史”研究型教学的开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王良钧;学校管理权力运作的思辩[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6 韩震;全球化进程并不排斥发展道路的多样性[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俞金尧;;关于全球史上跨文化交流的评估[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8 张广智;;浅说古代西方史学的反省精神[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9 陈文江;周亚平;;西部问题与“东部主义”——一种基于“依附理论”的分析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周达;中国双市场体系理论探讨——对双市场体系下的低消费率与最终消费的模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克垚;;论农业社会的世界史体系[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胡志宏;;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鑫;;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关系——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悦;;梁漱溟与新儒家乡治论传统[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董经胜;;新大陆的“再征服”——18世纪西班牙波旁王朝在美洲殖民地的改革[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7 张伟伟;;全球史中的中国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滔;寻找“最基层”:民族村寨村民自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仕敏;以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观解读王际真的《红楼梦》英译本[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贾瑞霞;色诺芬的政体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中威;世界体系论视域下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关系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献民;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2 杨齐福;近代来华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吴洪成;传教士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4 肖朗;从传教士看西方高等教育的导入[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5 黄新宪;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6 聂资鲁;百余年来美国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7 胡卫清;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教育改革[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秦立霞;从传教为主到教育为本——试论近代教会大学角色转变的历史根源[J];江苏高教;2002年01期

9 陈振江;传教士与晚清教育改革刍议[J];南开学报;1999年05期

10 龚淑林;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慧清;;德克·卜德与中国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程章灿;;岁月匆匆六十年:由《哈佛亚洲学报》看美国汉学的成长(上)[J];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01期

3 孙康宜;;谈谈美国汉学的新方向[J];书屋;2007年12期

4 卞东波;;美国汉学的开山之作 读卫三畏《中国总论》中译本[J];博览群书;2006年04期

5 徐克谦;;美国汉学家对先秦思想文献的翻译阐释和研究[J];文史知识;1997年02期

6 阎嘉;;错位的尴尬——美国汉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汉学心态”[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胡燕春;;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胡燕春;;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吴原元;;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任增强;;美国汉学家论《诗大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辉;;欧美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况[A];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秀英;;《汉书》在西方:译介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华娟;;于“陈腐”中开出花来——评孙康宜《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6 葛夫平;;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7 施忠连;;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之进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8 熊月之;;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9 熊月之;;德国学术访问记[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10 葛夫平;;巴黎中国学院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慧;[N];东方早报;2011年

2 金涛;[N];中国邮政报;2005年

3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主任 顾彬;[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 顾彬(Wolfgang Kubin) 张穗子 译;[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特约撰稿 木叶;[N];文汇报;2010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N];中国经营报;2008年

9 纪宝成;[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郑实;[N];中国邮政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雯;中国文论在美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4 党为;近三十年来的美国清史研究:以新清史为线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元琪;清代道咸同时期的汉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赵鸣;战略之差异亦或价值观之差异[D];武汉大学;2012年

7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8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卢睿蓉;美国宋代思想史研究的多视角考察[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赵欣;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东方;傅路德:美国汉学的实践者与引导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辛颖;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辛欣;试析美国汉学研究的演化及发展方向[D];外交学院;2009年

4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娟;美国汉学界的丁玲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郭瑶;从《通报》看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王娟;德效骞《汉书》译介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卫华;西方汉学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背景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晨诗;论美国汉学到中国学的变迁[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傅路德:美国汉学的实践者与引导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36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