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打游诗_《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曾燠交游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3年
曾燠交游诗研究
申瑞坤
【摘要】:曾燠是清中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身居高位,在幕府中召集了一大批文人,诗酒唱和盛极一时。目前学界对其幕府内的文学活动多有研究,而对曾燠诗歌的研究尚有待挖掘。考察其诗集《赏雨茅屋诗集》,交游诗占其诗歌近半数,在风貌上能够代表其诗歌创作的总体风貌和艺术特点。因此,本文以曾燠诗集《赏雨茅屋诗集》及其幕府内唱和诗集《邗上题襟集》、《邗上题襟续集》、《题襟馆联句诗》中所存的交游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曾燠交游诗的概况,并对其诗史地位给予评判。 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选题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详细地论述,进一步梳理学界的研究现状,并对交游诗的定义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主要以曾燠的宦迹为分界点对曾燠交游诗作分期研究,共分为五个阶段:京畿宦游期、扬州宦游期、离扬后宦游期、二次来扬宦游期、召还留京宦游期。对每一个阶段的交游诗创作进行分析,通过联系其人生遭际、交游人物,来考察诗歌风格和心态上的呈现出的历时性的变化,以期对其交游诗诗歌风貌作宏观的了解。 第二章主要介绍曾燠的交游诗中涉及的重要人物。曾燠一生交游人物颇多,上及名公巨卿,通儒大僚,次及当世名家,诗坛名流,下有诗坛后进之士。通过对其交游人物的考察,以见交游对曾燠交游诗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与他所交游的诗人,也可探寻曾燠对诗坛的影响的脉络。 第三章主要考察曾燠交游诗的主要内容,以其交游诗创作功能为依据,主要分为雅集宴会之作,送别、寄赠、相思之作,题图题画诗。其中雅集宴会之作是曾燠交游诗的一个重要部分,诗人们齐聚一地,诗酒酬唱,对诗艺的提升,诗学的交流,文风的带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送别、寄赠、相思之作是曾燠与友人间真挚感情的流露,其中与对寒士生存状态的描绘极其细致;题图题诗之作是对宋诗风神的继承,这些诗中既有学理性的思考,又有诗人个人思想的传达。 第四章论述曾燠交游诗的诗学意义。曾燠交游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整体风貌,因此考察其交游诗的诗学意义,也就能给曾燠的诗歌在诗史上定位。一方面,曾燠在学人诗盛行的诗学背景下,坚持着对诗歌抒情传统的继承,在诗论上对格调派和性灵派进行融通,创作上俗雅一体;在整个清代宗唐祧宋发展的过程中,曾燠坚持广师唐宋,转益多师的传统,而这样的诗论在其交游中与文人间广通声气,形成了嘉道诗坛上一种浑厚的诗学氛围。结语部分对曾燠的诗歌优缺点做出了评判,评述了对曾燠在清诗坛上的代表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K82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瑞豪;;乾嘉时期幕主的欧、苏情结与幕府文学[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2 宁夏江;魏中林;;论清诗以学胜[J];江海学刊;2011年03期
3 奚彤云;;清嘉庆至光绪时期沟通骈散的骈文理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刁美林;;乾嘉学术幕府中的文人宴集现象[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徐雁平;;扬州的两个幕府与两个书院[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邬国平;清诗的优势与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李瑞豪;;曾燠幕府与清中期的骈文复兴[J];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03期
8 王汉民;;王文治年谱[J];中华戏曲;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王文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孟伟;清人编选的文章选本与文学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宁夏江;清诗学问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张丽华;清代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郑幸;袁枚年谱新编[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车崛;曾燠及其《江西诗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毛毛;盛唐交游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广平;清代乾嘉时期学人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青松;邓显鹤年谱[D];南昌大学;2007年
5 刘凤;《江西诗征》明代部分数据库及其诗歌概说[D];南昌大学;2008年
6 王万祥;清代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 llan Barr(白亚仁);论《王者》的由来[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4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7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8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9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朱孝远;;以通信对象为核心考察彼特拉克的交游圈:一位知识精英如何建构和调动社会关系网络[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5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6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成;;桐城诗派二题[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9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秦偲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李瑞豪;;乾嘉时期幕主的欧、苏情结与幕府文学[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3 陈凯玲;;广东清代诗歌总集的集大成之作——论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的编选旨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韩文宁;曹寅和扬州诗局及其刻书[J];图书与情报;1998年04期
5 谢宇衡;李杜交游诗述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6 祝国瑞,高小明,徐智勇;电子地图网页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5年02期
7 黄良;文学与文化的新视角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讨论会”述要[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王礼培;;论清代诗派(续第十期)[J];船山学报;1936年01期
9 史素昭;论江西派诗话[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5年03期
10 孙超;浅谈唐代的送别诗[J];大连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永晓;江西诗派研究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岳娟娟;唐代唱和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D];苏州大学;1997年
4 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D];北京大学;1997年
5 孟伟;清人编选的文章选本与文学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眭骏;王芑孙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兵;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刘和文;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继红;初盛唐干谒诗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祝乃花;唐代友朋交往诗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鲍开恺;扬州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凤;《江西诗征》明代部分数据库及其诗歌概说[D];南昌大学;2008年
5 俞映红;卢见曾在扬时期的文学活动[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崎岷;王豫《江苏诗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天一;杜甫交往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钦华;明代抚州府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飞;;曾燠扬州幕府戏曲活动叙论[J];求是学刊;2011年06期
2 侯冬;;曾燠幕府雅集与乾嘉之际文人心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高政锐;;曾燠扬州题襟馆考述[J];文艺评论;2014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玉林;;近代福建爱国诗人张际亮[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瑞坤;曾燠交游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申瑞坤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曾燠交游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3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