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诗文流派_《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谭元春及其诗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06年
谭元春诗文理论及创作研究
严赛梅
【摘要】:竟陵派是晚明时代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曾一度影响晚明文坛近30年。谭元春是竟陵派领袖和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及独特的个性、人格魅力对竟陵同人和同时代的文人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谭元春诗文产生的个人原因、社会原因、主要理论、诗文特点等方面作一点初浅的解说,希望能对深入、系统认识竟陵派有一点帮助。 首先,谭元春的人生经历包括其家世背景、科场失意、爱好交游、性喜旅游等都不仅是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产生的重要原因,还是他诗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谭元春文学理论及创作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它包括晚明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风起云涌的革新思潮、盛行一时的禅悦士风、繁荣而偏激的文学批评。 谭元春诗文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师心又师古的中和理念;二是求灵致厚的创作追求;三是幽深孤峭的审美旨趣。 谭元春诗歌风格总的来说是幽深孤峭,,但不同内容的诗,风格又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家居诗于天真朴素之中寓凄清;交游诗于情浓意厚之中寓孤寂;山水诗于清微静笃中寓苍寒:咏物诗于冷僻细微之中寓幽怨。 谭元春敞文也因类型不同风格各异。其序跋见识超拔,其人物传记醇厚率真,而山水游记幽深孤峭。为了表达“孤衷峭性”的需要,谭元春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和新变,如喜欢用短句、善用虚字、句式灵活多变等。 《诗归》是钟惺、谭元春选评的一部大型诗歌选集。它无论是选还是评,都有鲜明特色。 对谭元春的诗文理论及创作之评价,历来褒贬相去天壤。赞誉者推崇备至,诋毁者则极尽攻击。它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或是作品、选集、为人遭人嫉恨、嫌弃,或是社会、政治、文化因素。 总之,谭元春是一个在理论上卓有建树,在创作上确有实绩的人。客观公正地研究、评价谭元春会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美信;论公安派与竟陵派的分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沈金浩;;论竟陵派出现的契机及钟谭的诗歌创作[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3 曾肖;以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与复社诸子的交游[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桂芹;厚:竟陵派的诗学审美理想[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周群;佛禅旨趣与竟陵派诗论[J];江海学刊;1998年02期
6 陈敏;“灵”而"“厚”的创作要求——从《诗归》看竟陵派之诗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韩玺吾;“幽深孤峭”说新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熊礼汇;略说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商传;竟陵派与晚明时代[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10 陈少松;论钟惺散文的艺术特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寅;;朱彝尊的明诗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俞香云;;在高雅与世俗之间对自由人格理想的追寻——晚明文人心态新论[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3 曹春茹;;朝鲜文人对竟陵派的褒奖与责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许抄珍;《庄子》的表意技巧与风格[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高纯林;;苏轼词境界美赏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2期
6 顾克勇;;陆云龙与晚明小品文选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陈少松;钟、谭论“灵”与“厚”的美学意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沈金浩;;论竟陵派出现的契机及钟谭的诗歌创作[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9 林莹;;屠隆《娑罗馆清言》的多层镜像——兼谈晚明清言小品的另一维度[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3年Z2期
10 马心忠;;“四声说”与诗歌创作的美学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0年09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论郭绍虞的《诗话丛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戴红贤;;袁中道与钟惺断交时间和原因考论[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3 陈少松;钟、谭论“灵”与“厚”的美学意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朴璟兰;钱谦益的文学本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陈广宏;;竟陵派文学的发端及其早期文学思想趋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陈蕲,陈瑞生;论晚明进步哲学、文学中心在湖北[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白汉坤;试论钟惺的诗歌理论与创作[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12期
8 沈金浩;;论竟陵派出现的契机及钟谭的诗歌创作[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9 贺国强;;竟陵派诗歌理论刍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周静敏;;谭元春的文学史观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美信;论公安派与竟陵派的分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陈广宏;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圣华;钟惺与李维桢诗歌之比较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业茂;;钟惺生卒年及谭元春卒年考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2 张业茂;;钟惺谭元春评选《诗归》招尤原因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3 沈金浩;;以通感领转换组旧象成新篇——谭元春《舟闻》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05期
4 陈广宏;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李申;昭雪沉冤三百年 敢为“竟陵”作郑笺──评《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选集》“谭集部分”[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王鹤;;被诗与禅搭救的出水青莲——王微与谭元春、许誉卿[J];书屋;2009年09期
7 张业茂;钟惺生卒年及谭元春卒年考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8 严赛梅;;谭元春诗歌创作初探[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陈广宏;;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之关系平议[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曾肖;;论谭元春与复社的诗学关系及相互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光照;;明代纪游文学的兴盛与《徐霞客游记》的诞生[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苏金华;;浅谈诗词语言的精练[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自立;[N];扬州日报;2011年
2 陈一鸣;[N];南方周末;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解国旺;明代古诗选本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郑珊珊;明清侯官许氏家族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艳玲;钟惺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谭元春及其诗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林琼华;茅元仪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昕;《四库提要》竟陵派条目辨证[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王松景;《诗归》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刘宇;晚明竟陵派诗歌理论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7 高原;文学家、思想家金声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8 王士昌;曹学佺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胡海琴;晚明性灵游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袁朗;陈治安《南华真经本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谭元春及其诗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3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