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北京天坛医院王文治_《苏州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8 18:15

  本文关键词:王文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06年

王文治研究

王平  

【摘要】:王文治是清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时人将其与袁枚、蒋士铨、赵翼相提并论,其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让前贤。然而,或许是由于其“诗名为书名所掩”,谈清诗者很少提及王文治,甚至谈及王文治者,也只论其书而未及其诗。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王文治与袁子才同时负盛名,以工书名海内。其诗超拔不群,特为书名所掩耳。故世之谈王者,皆倾倒其书毕肖赵吴兴,而未究其诗,实高出于赵也”。钱泳《履园丛话》:“太守既工书法,诗亦深纯精粹,远过时流”。可见,对王文治诗词成就的忽略,当为清诗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缺憾。钱仲联先生有论《三百年来江苏的古典诗歌》一文,提纲挈领地勾勒出了江苏三百年诗歌发展的轮廓。在阐述清代全盛期的江苏诗坛时,钱先生在标举了袁枚、赵翼之后,说“清中叶的江苏诗人,成就最为卓越的,集中在常州。其中黄景仁、洪亮吉、孙星衍三人最为突出”,而“与三家相先后的江苏诗人,常熟有陈祖范、徐兰、吴蔚光、孙原湘、赵允怀,江都有汪中、黄承吉,仪征有阮元,太仓有毕沅、彭兆荪,吴江有郭麐,都成家数,但没有形成为流派”,并没有谈及包括王文治在内的一名京江诗人。严师迪昌先生的《清诗史》,虽然在“乾嘉诗人谱”中给王文治留了一把交椅,但限于体例,不可能有更全面详尽的论述。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发掘,向世人展现乾嘉全盛时期繁极一时的江苏诗坛上,一名俊雅多才的萧散看客以及他所在的一片小角落。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王文治的生平进行考察,通过对王文治溺海生还、金榜题名、三年太守、优游四方等不凡人生经历的爬梳、分析,力图清晰地勾画出乾、嘉年间一位天才诗人的画像,既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又让现代人立体地了解和认识这位中国诗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第二章《王文治与乾嘉诗坛》从王文治与乾隆三大家的交游比较上入手,分析了王文治诗在乾嘉诗坛的地位。乾隆诗坛,以袁枚、蒋士铨、赵翼三家为名高,自家标榜外,附和者亦多。然三家虽盛,不足以笼罩乾嘉盛世,遂有增之为四家者。“袁王蒋赵”的提法始见于洪亮吉的《北江诗话》。 第三章《王文治与京江诗派》论述了王文治对于京江诗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王文治在京江无与伦比的声望,使得许多当地及外籍人拜入门下。加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第一章 王文治生平述论11-45
  • 第一节 风华少年11-13
  • 第二节 曾经沧海13-17
  • 第三节 探花及第17-18
  • 第四节 文章太守18-31
  • 第五节 优游林下31-35
  • 第六节 甘楚之游35-41
  • 第七节 晚年生活41-45
  • 第二章 王文治与乾嘉诗坛45-105
  • 第一节 “袁王蒋赵”的提出48-51
  • 第二节 王文治与袁枚51-72
  • 第三节 王文治与蒋士铨72-90
  • 第四节 王文治与赵翼90-105
  • 第三章 王文治与京江诗派105-139
  • 第一节 “京江诗派”导源与先声105-108
  • 第二节 “京江诗派”的形成与发展108-131
  • 第三节 王文治对京江诗派的贡献131-139
  • 第四章 王文治交游考述139-161
  • 第一节 姚王朱,三人行139-155
  • 第二节 李调元与“四家诗选”155-158
  • 第三节 诗友宋铣、吴嵩梁158-161
  • 第五章 王文治诗与诗学研究161-192
  • 第一节 王文治的诗歌创作161-164
  • 第二节 王文治的诗学主张164-167
  • 第三节 王文治诗歌略评167-181
  • 第四节 王文治的题画诗181-192
  • 王文治年表192-213
  • 王文治著作版本考213-215
  • 王文治佚文汇编215-229
  • 王文治研究资料汇编229-244
  • 参考文献244-249
  • 后记249-250
  • 中 文 详 细 摘 要250-2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铁华;王文治书法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祥云;方盛良;;论“小玲珑山馆”为中心的文学活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2 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克;;乾嘉时期戏曲评点理论发覆[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4 杜桂萍;戏曲教化功能的失范——元杂剧衰微论之一[J];北方论丛;1997年01期

    5 郭英德;独白与对话──论明清传奇戏曲的抒情方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郭英德;雅与俗的扭结——明清传奇戏曲语言风格的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周桂钿;儒学“忠孝节义”正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何小英;;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分子品格[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9 许金榜;;明清杂剧中的写心剧[J];当代戏剧;1990年02期

    10 吴新雷;关于昆剧研究的世纪回顾[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林香娥;盛衰之际—乾隆后期士人思想动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徐国华;蒋士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慧;折子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刘精瑛;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华;论明清杂剧的雅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艾立中;论杨潮观和他的《吟风阁杂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上官涛;蒋士铨戏曲略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聪;姚鼐法贴鉴定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青;清代“《红楼梦》戏曲”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巧群;集短剧创作之大成[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骥;张照年谱[D];吉林大学;2007年

    8 郑(韦华);唐英昆曲改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建杰;清廷禁毁戏曲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肖岸芬;清代宫廷戏剧研究综述[D];广州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军;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书法批评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盈袖;;王文治绘画思想及其对京江画派影响[J];艺术广角;2008年03期

    2 陈娜;;王文治举进士年考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徐苏;;清代人物王文治述评[J];镇江高专学报;2009年03期

    4 宁夏江;魏中林;;袁枚对乾嘉诗坛学问化风气批评的矛盾性和妥协性[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韩丹丹;;乾嘉吴中女性诗群成因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章燕紫;;张崟研究[J];中国美术;2009年03期

    7 马卫中;;“随园第一女弟子”席佩兰对诗的自觉意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王英志;袁枚于乾嘉诗坛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宫丹丹;;奇气漫漫溢九州——论王昙的诗歌创作[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尚达翔;高鹗和他的诗词[J];中州学刊;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文晶;[N];重庆日报;2010年

    2 李笙清;[N];中国文物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屈菡;[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徐苏;[N];镇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徐明徽;[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平;王文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石天飞;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丽华;清代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D];苏州大学;2006年

    5 徐国华;蒋士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温秀珍;张问陶论诗诗及其诗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青山;法式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周芳;道咸宋诗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菲菲;尚碑风气中的王文治书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张盈袖;王文治书法及书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珂;王文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铁华;王文治书法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章燕紫;张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秀春;舒位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周丽丹;诗人阮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延霞;舒位诗歌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亚茹;汪中诗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治国;王昶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王文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45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