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戏曲红脸学生作品_《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0 14:13

  本文关键词:陆采戏曲作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闽南师范大学》 2013年

陆采戏曲作品研究

顾周禄  

【摘要】:陆采,原名陆灼,字子玄,号天池山人,又号清痴叟。明代戏曲家,小说家,诗人。他生于1497年,卒于1537年,今江苏苏州人。 他虽然英年早逝,但少时成名,,名播江东儒林,可谓天纵英才,著作亦颇丰,在诗歌、散文、戏曲、传奇等领域多有建树。他著有诗文集《天池山人小稿》五种(明刻本,今存),这是他诗文作品的代表作,其他的还有《壬辰稿》、《陆子玄诗集》等;著有文言小说《艾子后语》、《冶城客论》、《天池声隽》四十卷,辑录唐人小说《虞初志》;另写有五种传奇,即《明珠记》、《怀香记》、《南西厢记》、《分鞋记》、《椒觞记》,后两种散佚。此外还有史类著述《国朝史余》八卷,游记《览胜记谈》十卷。 但是在陆采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当以戏曲最为著名,成绩最大。他的《明珠记》、《怀香记》和改编的《南西厢》,以典雅、骈俪的语言讲述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关注点从外在的戏曲冲突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将“情”之一字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符合文人士大夫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后世风情剧的发展,特别是汤显祖所代表的“临川派”、沈憬所代表的“吴江派”等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陆采的生平、思想和主要作品,结合原始资料对陆采短暂的一生进行梳理;第二章介绍陆采三部主要的戏曲:《南西厢》、《明珠记》、《怀香记》,对作品题材内容的源流演变以及故事情节进行探究评价;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陆采戏曲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思想,探究他如何达到爱情与伦理纲常的和谐;第四章是对陆采戏曲创作艺术特色进行研究,主要着力于文词典丽的语言特色、丰满细致的人物描写,精心设置的巧妙情节三个方面,最后对他在创作中蹈袭、陈陈相因的缺憾问题进行探究批评,以求全面公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37;K82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邸晓平,胡璟;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研究回顾[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邸晓平;胡璟;;明中叶吴中文人的才士风度形成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伏涤修;;论陆采改编本《南西厢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郑利华;明代中叶吴中文人集团及其文化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张勇;;江南文化与明中期吴中文人团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伏涤修;重评李日华《南西厢记》[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王胜男;;南北西厢之文辞比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2期

8 罗宗强;弘治、嘉靖年间吴中士风的一个侧面[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静;《聊斋俚曲》的曲牌运用情况[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王平;《聊斋志异》在清代的传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3 郑秀琴;;清代《聊斋志异》戏曲改编及其研究综述[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4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5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朱万曙;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吴玉红;;清秀神俊 韵逸洒脱——玄学对魏晋工艺美术风格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韩蓉;韩芬;;论六朝文学集团与赠答诗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甘松;;《草堂诗余》与明前中期词学演变——以陈铎、张綖等人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蔚玮;;晚明与清中叶山人心态比较研究——以徐渭和郑燮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应秋;;明清时期女子缠足风行现象窥探[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常江;;旅游写作学:新学科构建条件与要点[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董金平;;作为社会的身体——女性身体改造的质询与批判[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母进炎;;传播与接受——岳飞形象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嬗变[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5 黄书光;;论儒学社会化的若干途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周建华;;武夷理学对南赣理学的反哺[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白葵阳;;常州地域文化对瞿秋白的影响[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8 任光伟;;中国戏剧治史方法的再探讨——兼论傩戏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作用和地位[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忠义;何新所;;泉州之元明清文学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张富强;;北海园林文化研究[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志坚;元代科举与士人文风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荷艳;《萤窗异草》叙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光;“玩世自放”的才子祝允明[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01期

2 张春萍;佛教与唐寅诗歌思想内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孙学堂;明弘治、正德时期吴中文学思想的新变[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王乙;;唐寅诗与《列子》享乐主义[J];昆明师专学报;1989年03期

5 宋戈;论唐寅诗歌的艺术特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暴鸿昌;论明中期才士的傲诞之习[J];求是学刊;1993年02期

8 陈红;徐祯卿的撰述及其版本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陈红;徐祯卿的吴中交游及诗歌创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10 郑利华;明代中叶吴中文人集团及其文化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天彪;;朱红赤戏曲创作艺术论[J];剧作家;2009年01期

2 李小菊;;2009中国戏曲文学创作盘点[J];剧本;2010年10期

3 黎学文;;求真求趣——吴梅《论作剧法》中的“真”“趣”原则浅探[J];戏文;2007年02期

4 李惠康;当代戏曲创作之我见[J];上海戏剧;1991年05期

5 安葵;戏曲文学的创新与继承[J];剧本;1986年02期

6 寻霖;明清湖南戏曲作家和戏曲刻书[J];艺海;2004年05期

7 安志强;面对戏曲创作“主体意识”的困惑[J];广东艺术;1999年02期

8 王星琦 ,张宇声;明代曲论中“本色”与“当行”相结合的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9 赵锡淮;;关于当下戏创作的三点思考[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10 孙茂廷;;寻找审美结合点——戏曲创作刍议[J];戏曲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简;;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韩健;;浅谈李十三剧作的艺术特色[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録(2008)[C];2008年

4 刘云;;试论蒋士铨的戏曲创作[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5 颜全毅;;最早文人创作的京剧剧作《错中错》[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孙书磊;;典型理论与20世纪戏曲批评“失语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7 周邦良;;首届全国蒋士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8 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10 任广世;;【北骂玉郎带上小楼】及【渔灯儿】套源流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傅谨;[N];人民日报;2011年

3 廖奔;[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朱恒夫;[N];光明日报;2009年

5 演讲人 廖奔;[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薇;[N];中国艺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徐馨;[N];人民日报;2011年

8 安葵;[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白勇华;[N];文艺报;2011年

10 裴潇 王雪;[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玉人;勃发与超越——新时期建戏曲创作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郑恩玉;徐渭戏曲与戏曲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3 赵继红;明万历《乐府红珊》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徐国华;蒋士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新苗;屠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易;屠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坤;尤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庆晏;孟称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周禄;陆采戏曲作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周萍;明代江南妇女的戏曲参与[D];苏州大学;2013年

3 吴媚秋;林章作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可;吴梅村戏曲创作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玲燕;徐渭本色戏曲创作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朱芳;《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考释[D];华侨大学;2011年

7 徐风娟;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审美共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宇;论吴梅村戏曲的神话色彩[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楠;明代皖人戏曲中文学母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一承;林任生、王冬青戏曲创作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陆采戏曲作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46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