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pdf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本文关键词:“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durian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姓名:王学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术学指导教师:孙晓云2010-09 II“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中文提要理论与创作在艺术研究领域中,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艺术的门类众多,有各自的特点,欲作全面详尽地探讨,实非易易。因此,本文就从艺术中的一个很小的部门——书法,来探讨这一议题。为了对有背景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关系加以研究,采取个案性的探讨,应该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出于这个缘故,本文从晚清苏州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姚孟起(1838—?)的“学”与“术”两个方面着眼,进一步探讨书法的理论与创作关系。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从选题缘由、研究现状、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几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立意。第一章对姚孟起的书法理论著作《字学臆参》,进行考证。第二章对《字学臆参》的性质及价值,做出评论。第三章论述姚孟起的书法学习(临摹)及创作。关键词:书法理论创作姚孟起作者:王学雷指导老师:孙晓云教授“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中文提要 IIIThought and Technique: On the Calligraphic Theory and Creation of Yao Mengqi Abstract Theory and creation are two necessary fields for artistic researchers. As different artistic categori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give a full-scale examination to all the categories. Here the author focuses on calligraphy to discuss 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istic theory and production. In this essay, Yao Mengqi, a calligrapher and a calligraphic theoretician from Suzho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s been discussed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The preface of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instructions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 values of the them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research pertinent to the field, the resources of reference datum and involved methods. In the first chapter, a textual criticism is offered to discuss the work “My Poor Opin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 Theory” written by Yao Mengqi. The second ments upon the essence and virtue of the work. The last section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leaning involved copy and creation of the author. Key words: Calligraphy, theory, creation, Yao Mengqi Author: Wang Xuelei Supervisor: Professor Sun Xiaoyun II“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中文提要 I“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引言 1引言一、选题缘由理论与创作在艺术研究领域中,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希腊思想史家曾说:“理论是行为的秘诀”。意思就是要从理论的贯通透彻里去求行为的动力。1易言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虽然如此,但理论却来源于实践,一位中国近代的史学家就明确指出:“历来理论之发明,皆先从事实上体验到,然后籍书本以补经验之不足,增益佐证而完成之耳”。2可见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的。但艺术的门类众多,有各自的特点,欲作全面详尽地探讨,实非易易。不仅非本文所能承担,更是笔者学力所限。那么,我们就从艺术中的一个很小的部门——书法,来探讨这一议题。近人余绍宋(1883-1949)有一段论述认为,书画艺术的理论与创作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凡治一艺,必通其学,乃可以善其术。书画之为学,有其源流派别及其法度。明乎此,而世俗凡近之见无以易,吾所自得而奔赴腕下者,神明、规矩,始卓然有所树立。”3概括地说,余氏提出的是关于“学”与“术”的问题。他强调的是——理论(学)对创作(术)的作用,也就是“理论是行为的秘诀”;当代的一些书画史论研究者,则逐渐意识到——创作(术)对理论(学)所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他们普遍认同的是:那些建立在创作实践经验之上的书画理论和论著,价值上显然要优于缺乏创作实践经验背景之作。4而这在当今的书法界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5这说明理论来源于实践。如果要对缺乏具体情境衬托的理论与创作关系加以研究,这种研究无疑会显得苍白贫乏,缺少说服力。这个“具体情境”,是指理论和创作的背景,也即,之所以提1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96年,174页。2吕思勉:《自述》,俞振基:《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三联书店1996年,225页。林志钧:《书画书录解题序》引余绍宋语,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4徐建融在他的长文《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四题》中对此有深入细致的讨论。另外,凌利忠的《明清画学著述的反思及启示》,则以更具体细致的例证与方法探讨、揭示了这个问题。两文具载于《中国画研究方法论》(《朵云》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5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孙晓云教授的大著《书法有法》。该著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十分畅销,以致一版再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全是出于作者在书法界的知名度,而是该著中的理论观念,大多数是建立在创作实践经验背景之上,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所有研究都与实践有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换来一个清醒的、客观的头脑,这才是我研究的最终目的。”孙晓云师:《书法有法》“自序”,知识出版社2003年。引言“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 2出这样的“理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创作”的具体因素。因此,通过对史料的爬梳,构建出具体的情境,应是研究的第一步。理论的表达和传播的媒介,主要以文本为主,书法理论自亦如此。历代流传下来的书论著作,虽然体裁各异,但都属于文本。当然,我们不是说理论的表达和传播只有依靠文本这唯一途径,某些创作同样能够清晰地表达出理论意识。6本文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学”与“术”:姚孟起的书法理论与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4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