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首大学》 2012年
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
娄可
【摘要】:在现当代文学家中,对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研究是一个独有的文化现象,他的生命伦理价值观念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课题从生命伦理角度切入,先介绍了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的内涵和价值取向,及由此在战争年代的主流文化挤压下造就的“边缘化”命运,把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作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积极的亚文化代表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它的现当代价值,,有助于我们重视积极亚文化现象及亚文化群体,促进当前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也对当今建设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 论文第一部分从沈从文的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继承两方面追溯他的生命伦理思想生成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从敬畏生命的视阈审视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从中提炼出生命珍贵、生命平等、生命庄严、生命和谐的伦理内涵,并从生命之爱的高度阐释沈从文对个体、群体、人类、自然的爱的价值取向;最后一部分从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出发,审视沈从文及其生命伦理思想的“边缘化”命运,给当代人以启示和反思。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法则或资本法则日益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不同的市场经济领域内,资本法则以不可动摇的霸权地位成为统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铁律。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反生态、反人性的本质规定,决定了它本身必然是不道德经济。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作为一种反思和超越资本法则的亚文化代表应当受到伦理学的关注,对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关注自然和人类的命运,伸张正义的积极亚文化群体和积极亚文化现象予以高度尊重和赞扬,就是当今伦理学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05;K82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民;;沈从文伦理思想的文学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曾葵芬;;论沈从文对“生命”的诠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蒙培元;;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德禄,王文涓;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自由主义思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薛慧;;论沈从文40年代创作中的“生命”主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夏东民;陆树程;;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7 郑英杰;论沈从文伦理思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Z1期
8 易小明;对抗中彻悟人生[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Z1期
9 张登巧;发展伦理学如何发展——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张森;;沈从文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理论与创作;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永保;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哲学[D];扬州大学;2003年
2 尹君;论沈从文作品中的生态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汉族形象及其背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一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陈茂林;质疑和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论生态批评在文学实践中的策略[J];当代文坛;2004年04期
3 佘爱春;;自然·人·生命——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生态哲学意蕴[J];电影评介;2007年01期
4 吴立昌;;沈从文的“浮沉”与现代文学的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5 郑又贤;可持续发展及其哲学意蕴新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5期
6 刘文良;;沈从文女性叙事的生态内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严家炎;论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薛慧;;论沈从文40年代创作中的“生命”主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向成国;论沈从文的两种跨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10 刘一友;沈从文现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生滨;田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小说叙事——漫谈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灯》[J];朔方;2008年06期
2 周惠梅;;美的践踏 梦的摧灭——读沈从文小说《菜园》[J];山东文学;2008年06期
3 凌宇;;沈从文概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1期
4 贺仲明;;作家心灵的文化寻踪——评周仁政《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J];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03期
5 李天福;;沈从文的话剧期待及当代意义[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6 彭秀海;沈从文创作过程的三层境界[J];求索;1986年06期
7 邢建勇;;沈从文创作的边缘价值[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02期
8 赵学勇;张克军;;审美遇合:东方的美丽与悲郁——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之比较[J];飞天;2000年05期
9 彭涛;;《边城》——析沈从文的文学思想—爱与美的天国[J];大众文艺;2011年03期
10 万同林;从创作主体的文化构成看沈从文[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兆平;;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詹石窗;;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红玉;;生命伦理的暖色调——师陀作品的自然主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长明;;和谐伦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支撑[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5 李隼;;儒家“中庸之道”的生态伦理三原则的现代诠释[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余资江;曾柱;;尊重生命 热爱自然 弘扬奉献精神——贵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馆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闫坤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说起[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闫坤如;黄理稳;;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说起[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周琛;;伦理视角的财富再分配与老龄生命质量[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吕锡琛;;30年来中国大陆道家道教伦理思想研究简述[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瑾;[N];文艺报;2011年
2 杨元崇 蒋海兰;[N];团结报;2006年
3 吴泰昌;[N];南方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薛冬 通讯员 林志锋;[N];光明日报;2001年
5 余谋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韩立新 清华大学哲学系讲师 刘福森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郭玲玲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徐宗良;[N];光明日报;2004年
7 熊蕾;[N];南方周末;2004年
8 林颖;[N];法制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熊龙英;[N];湘潭日报;2010年
10 本报驻韩国记者 邰举;[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锋;沈从文创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文鑫;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詹琳;文学大众化的想象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巍;少数民族视野下的沈从文与老舍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森;在“诗”与“史”之间:沈从文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世勇;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瑛;巫风浸润下的诗意想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可;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D];吉首大学;2012年
2 彭建;沈从文书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周斌;论沈从文的启蒙姿态[D];西南大学;2010年
4 任娜;沈从文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玉;沈从文文艺观的道德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岩;沈从文笔下的血色暴力[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强;论沈从文美学思想的内在构成[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香云;沈从文美育思想研究[D];吉首大学;2010年
9 冯晓品;论沈从文笔下的男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亚丽;沈从文建国初期心灵世界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的生命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5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