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分析和演唱处理以及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分析和演唱处理以及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音乐学院》 2013年
《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分析和演唱处理以及教学研究
叶青
【摘要】:《最后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是德国后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生平创作的最后、也是最伟大的一部声乐作品,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作曲家那种具有浪漫色彩的悲观主义情愫,体会到作者对生命即将终结时那种美好而又安静的意境的憧憬与哲理性的思考。 套曲由《春天》((Fruhling)、《九月》(September)、《入睡》(Beim Schlafengehen),配合《在晚霞中》(Im Abendrot)构成了这部绝笔之作——《最后四首歌》。适合于女高音声部演唱,交响乐队伴奏。正是由于伴奏采用了管弦乐队,使这部作品在演出时不再局限于小型的表演场所,而能面向更广大的听众,走向大型音乐厅。 本文以《最后四首歌》这部声乐套曲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整体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文章从套曲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演唱技巧及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从而体现该作品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艺术贡献,也为我们今后更好的理解并演绎此套曲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J614;K835.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丁;;十九世纪前西方艺术音乐指挥发展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马冰洁;;论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点及演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3 李爽;;音乐专业学生加强艺术实践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4 陈雪凡;;首调迁移视唱法[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5 周杰;;海特·维拉-罗勃斯(Heitor Villa-lobos)创作风格透视——以《巴西的巴赫风格No.6》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06期
6 郝梦;;独特的民族音乐技法——析希纳斯特拉《十二首美洲前奏曲》[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7 窦智;;浅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几个问题[J];北方音乐;2011年09期
8 袁娜;;巴赫及其《平均律钢琴曲集》初探[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9 耿悦;;专业词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10 王亚军;;汉语语音与歌唱发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8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安丽;三种唱法及声乐比赛分类方法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甘树兵;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咏叹调《妈妈,那些烈酒》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陆忠波;咏叹之中见“声”“情”[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单良;从舒曼声乐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袁媛;声乐教学中女高音常见问题的分析及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婧;柴科夫斯基音乐中的悲剧性再探[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邱金凤;卡娜娃演唱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建;;试论舒曼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以《献词》为例[J];黄河之声;2011年06期
2 张灿毅;张玉琳;;舒伯特艺术歌曲《流浪者之歌》的分析及演唱[J];黄河之声;2010年02期
3 马纳;;优美抒情 黄自艺术歌曲作品分析之《玫瑰三愿》[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4 祝颖;;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薛红平;舒伯特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孙晓媛;;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08年09期
7 崔婷婷;;简述理查·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创作[J];黄河之声;2008年17期
8 郑艳;;聆听理查·施特劳斯《四首最后的歌》[J];音乐爱好者;2007年03期
9 卓颐;;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与演唱初探——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马迪;;论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处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杨瑞庆;;群众歌咏和流行歌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谢爱华;;还原与诠释:宗教田野经验的现象学考察[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5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6 郭大为;;在上帝与虚无之间——黑格尔的苦恼意识及其现代变式[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吴旭昶;;李维公司的“点纱成金”[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一集)[C];2004年
9 ;与母校学友们谈谈心——在上海中学与年轻学友见面会上的发言[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10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惟正;[N];音乐周报;2008年
2 马梅;[N];音乐周报;2006年
3 于平;[N];光明日报;2001年
4 徐励;[N];音乐周报;2000年
5 李光华;[N];音乐周报;2006年
6 姚红卫;[N];音乐周报;2007年
7 徐涟;[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和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周皓;[N];音乐周报;2011年
10 董艳艳;[N];音乐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杨子飞;反启蒙运动的启蒙—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刘艳;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D];吉林大学;2006年
4 黎世光;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金星;论韦伯思想中的自然法[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汪栋;霍布斯公民科学的宪法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黎英亮;普法战争与厄内斯特·勒南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季涛;法律之思[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元圆;R.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叶青;《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分析和演唱处理以及教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赵晖;沃尔夫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与演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4 刘冰;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之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04年
5 王娜;福雷声乐套曲《美好的歌》及其演唱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颜佳玥;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与演唱处理[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7 薛娟;内蒙古本土艺术歌曲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张雪;黄自与舒伯特艺术歌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娴;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处理——对其中四个主要唱段的剖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分析和演唱处理以及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5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