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从《中国家谱总目》看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

发布时间:2016-11-02 18:00

  本文关键词:从《中国家谱总目》看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2年

从《中国家谱总目》看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

徐俊嵩  

【摘要】:安徽,作为一个家谱收藏大省,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家谱。根据《中国家谱总目》统计,仅徽州一府六县就有近1000部明清家谱,其实际留存于世的家谱数量应超出这个数字。尽管安徽地区保存有如此丰富的家谱资源,但以安徽地区的家谱为选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却不多见,因此,以明清安徽地区的家谱作为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本文主要以《中国家谱总目》为中心,结合正史、方志、文集、文书等相关文献,对《中国家谱总目》所收明清安徽地区编纂的家谱进行研究,以揭示这些家谱的类型特征、地域分布特点等。通过本选题,既有助于深化徽学、桐城派、安徽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又有助于深化谱牒学和历史文献学的相关研究,还有助于满足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学术界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区域界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为论文的主体。主要运用历史文献学、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利用《中国家谱总目》对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进行统计和研究。对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进行区域比较研究,并分析家谱的地域分布特点及编纂特色。 第三部分为全文结论。从总体上对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统计和分析进行概括。 明清时期安徽地区所存家谱数量较多,但是家谱的分布并不均衡,差异性较大,家谱存量分布呈现出极大的时间、空间差异和明显的南多北少的分布状态。 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因素,既有经济因素、地理因素,也有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明清安徽地区家谱存量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同时,宗族修谱意识的强弱、家谱纂修机制的完善与否、文化教育的发达与否、社会环境的稳定与否,以及家谱的收藏和保护措施完备与否都影响着家谱的存量,在上述诸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造成了明清安徽地区家谱存量南多北少的整体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K820.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贞芳;徽州谱牒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陈瑞;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及其内容与体例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7 王鹤鸣;上海图书馆馆藏徽州家谱简介[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8 陈瑞;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9 汪庆元;;徽州的家族文献与宗族文化——以歙县吴氏《冲山家乘》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10 翟屯建;;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的差异[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李英;论明清徽州的家法族规[D];安徽大学;2007年

2 魏运生;清代徽州迁苏状元家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富;论当代徽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胡益民,陈晨;徽州典籍文献与徽学学科建构关系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王裕明;《仁峰集》与明中叶徽州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周致元;;明代徽州官府与宗族的救荒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伯山;;清代徽州塾师的束脩——以《徽州文书》第二辑资料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在军;;资本主义初期中西工商业家族继承方式比较[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于秀萍;童广俊;;河北家族文化中的和谐因素[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高中建;冯倩倩;;公众参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理探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孙健;陈金城;;农民也休闲——粤西地区新农村休闲经济发展的另一向度[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顾建娣;;淮北的宗族与捻军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8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5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林美云;话语视角下的宗谱文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丛晓芳;中职实践课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吉保;我国遗产税立法理念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天旻;《颜氏家训》与颜氏家族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吴海云;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贞芳;徽州谱牒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胡中生;;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赵华富;;《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卷一非朱熹佚文考——与《朱子全集》辑录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陈柯云;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8 周致元;明代徽州的教化措施及其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9 卞利;论明清时期徽商的法制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刘和惠;;明代徽州农村社会契约初探[J];安徽史学;198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王昌宜;;浅论明清徽州的宗族办学活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昌宜;;浅析明清徽州宗族的教育理想[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傅培凯;;徽州审美理想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王传满;;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与徽州社会[J];南都学坛;2010年01期

6 陈肖;;文化穿越时空这旅——读《乡土中国·徽州》[J];蚌埠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7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前言[J];安徽史学;1985年03期

8 卞利;明代徽州的地痞无赖与徽州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9 卞利;明代中后期至清前期徽州社会变迁中大众心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李明;明清徽州区域风俗双重特性成因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家国;;徽州村志的研究价值——读绩溪新编村志有感[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阿风;;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3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4 郭因;;关于徽州社会现代转型问题的一点想法[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晓光;;试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卞利;;徽州碑刻的时间和地域分布及其学术价值[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学林;;强烈呼吁要对徽学进行深入地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伯山;;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振忠;;万历《歙志》所见明代商人、商业与徽州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10 阿风;;卖身“婚书”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泽;[N];光明日报;2003年

2 余秉颐;[N];光明日报;2003年

3 琚慧;[N];黄山日报;2007年

4 翟屯建;[N];黄山日报;2005年

5 彭家国;[N];安徽日报;2006年

6 王立武;[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卞利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N];安徽日报;2002年

8 曹天生;[N];安徽日报;2003年

9 贺为才;[N];安徽日报;2004年

10 栾成显;[N];安徽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徐松如;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1843-1953)[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磊;明清徽州山林经济与社会[D];安徽大学;2012年

4 王鹏;徽州历史人物碑传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冯剑辉;近代徽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孟凡胜;明清徽州水利社会几个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宋杰;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文献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樊程;清代徽州孝文化特征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魏运生;清代徽州迁苏状元家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光;论明清徽州乡村伦理教育内容及特点[D];安徽大学;2011年

6 杨克峰;明代徽州学者犯罪预防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林;清初徽州地区动荡的探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杨礼玉;明清时期徽州文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蓓蓓;清代徽州才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平平;明清徽州妇女的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从《中国家谱总目》看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家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62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