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王夫之主要的诗学思想_《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5 13:33

  本文关键词:贺贻孙及其诗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3年

贺贻孙及其诗学思想

石静  

【摘要】:贺贻孙是明末清初仅次于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家的诗学家,他的一些诗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年代的诗论中,还是历代的诗论中,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继承了传统儒家的诗学思想,也吸收了道家的诗学思想,儒道互补容通,处处突破传统的桎梏,在性格与诗论上偏向于张扬与悲壮。然而因为大家的光辉,使得对他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就贺贻孙在明清易代时的生平与气节进行阐述,以说明时代背景与其成长环境对他个性与诗论的影响。对他的儒道思想基础进行分析,以说明他在诗学方面,以儒为主,儒道互补,所以他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思想,而又多有突破,他能够不拘于儒家严正的风格,其审美眼光广泛而独到。 第二,对贺贻孙的几点主要诗学思想进行一个论证,并指出其继承传统而又与众不同的方面,主要有“朴”、“洁”、“悲”几个方面。他认为“朴”中有真、有情、有自然,也有飞扬跋扈、猖狂恣肆的变态风格,并认为无意为之的作诗之法,才能作出好诗。 他认为陶渊明在道德操守方面是“洁”的,但在诗歌风格方面的“洁”独推王维。他详细论说了王维的“洁”,有冰雪为魂、澹荡疏远、静穆和平、悟而能化等特点,非一般世人所能达到。 贺贻孙的悲与忠孝相连,体现出浓重的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经典的诗骚多源于“悲”,而并非起于和平。他要求以痛快淋漓的方式抒发世人内心之“悲”,但是柔艳之中也常郁积沉重的悲痛。他的“悲”与黄宗羲、廖燕的诗学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从贺贻孙对流派的批评来分析其在诗论方面的主张与偏向,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贺贻孙流派批评的背景及其公允审美眼光。本文主要从他对竟陵派的批评为切入口进行分析,他既欣赏竟陵派的胆识与慧灵,但也指出其幽僻与空疏之蔽,得出贺贻孙公正而不偏激的流派批评态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K82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志嘨;;论贺贻孙《骚筏》[J];晋阳学刊;2010年03期

2 陈国安;;论清初诗经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刘浏;;贺贻孙生卒年小考[J];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 llan Barr(白亚仁);论《王者》的由来[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4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宋翔宇;王锡渭;;从《聊斋志异》探究蒲松龄事业与爱情的围城[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7 李兆禄;;蒲松龄对《诗经》世俗性的还原——兼谈蒲松龄屡试不第的深层原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8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白兆麟;蔡英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俊潮;杨定;;蜚”、“蠦蜰”、“蜚蠊”辨考[A];“回眸六十年,再创新局面”——北京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刊[C];2010年

6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7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8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中明;;论姚鼐鲜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进步性[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日晰;《诗筏》作者辨[J];晋阳学刊;1998年02期

2 张节末;感慨不极则优柔不深——贺贻孙美学思想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3 张节末;感慨不极则优柔不深——贺贻孙美学思想初探[J];殷都学刊;1992年01期

4 卢善庆,徐强,翁向红;《诗筏》《骚筏》中美学思想初探[J];吉安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5 刘德清;贺贻孙与《激书》[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李舜臣;气势·厚·化境──贺贻孙诗歌美学述评[J];吉安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7 曾肖;;论谭元春与复社的诗学关系及相互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杜华平;;论魏禧与贺贻孙的“若不相知”[J];江汉论坛;2006年08期

9 刘浏;;贺贻孙生卒年小考[J];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04期

10 李柯;;论李流芳的诗学思想及其批评史意义[J];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陶薇;;论刘开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照岩;;画在诗中,意在画外:济慈诗画观与实践——以《秋颂为例》[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田柳;;注重名节 鄙薄仕进——从许学夷陪同徐霞客首游太湖说起[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5 段从学;;面向新诗未来的回顾与交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6 何佳真;;王船山《六十自定稿》探析[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虹;[N];文艺报;2011年

2 张晶;[N];光明日报;2002年

3 萧霖;[N];青海日报;2011年

4 华风;[N];光明日报;2002年

5 通讯员 彭海涛 朱国朝;[N];江西日报;2011年

6 林大志;[N];光明日报;2003年

7 张开焱;[N];文艺报;2003年

8 诸葛忆兵;[N];光明日报;2004年

9 高蔚 郭丽君;[N];文艺报;2010年

10 石玲;[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凤;保罗·利科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袁愈宗;《诗广传》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虞又铭;多维的棱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秦丹;燕卜荪诗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季品锋;钱钟书与宋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7 何忠盛;刘克庄诗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江增华;清初历史文化视野中的施闰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静;贺贻孙及其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伍燕闽;贺贻孙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曹莲香;贺贻孙《诗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沈清华;许印芳诗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方明霞;何良俊诗学思想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6 郑诗雨;洪亮吉诗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聂敏莉;黄生诗学思想与其批评实践[D];安徽大学;2011年

8 钟义彦;铁保诗学思想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永超;顾随诗学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声;泰戈尔与叶芝诗学思想比较[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贺贻孙及其诗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65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