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的老师_俞樾戏曲的分析.pdf
本文关键词:俞樾戏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论文题目: 俞樾戏曲研究
专 业: 戏剧戏曲学
硕士生: 李凌雪 签名:
指导教y¨币l:丁日寸孑X IJ: 杨飞 签名: 手葡 斐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巨儒。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
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主要著述均收录在近500卷的《春在堂全书》
里。俞樾少年时便聪慧好学,通过科举入仕,可惜后来遭到罢免。俞樾归乡后便
开始著书讲学,此间,他结识了大批朝廷官员、文人墨客、海外学者,所教学生
也数以千计,并不断地进行学术与文艺交流。 成长在杭嘉湖畔的俞樾,自小就对戏曲有着特殊的情感,晚年的俞樾更是喜
爱俗文学,尤其是戏曲,与戏曲家刘清韵、陈娘等人的交往,更是让他产生强烈
的创作欲望。俞樾所作戏曲存世三种,分别为传奇《骊山传》、《梓潼传》和杂剧 《老圆》,传奇以历史题材为主,突出表现忠臣的人物形象,其语言通俗自然、
明白晓畅,场面描写时而宏大、时而细腻。其内容丰富,包括文学、经学、史学、
地理、军事等,是“以学为戏”的代表作品。两剧中的主人公“骊山圣母"与“梓
潼文君",在当时民间传说中充满传奇色彩,但却与人物原型有很大差别,俞樾
更是以考据学作为创作出发点,力求给予民众正确的历史导向。杂剧创作虽然篇
幅短小,却将人物的情感表达的淋漓精致,故事虽虚构,却将自己晚年对命运和
国家兴衰的感叹投注到剧中人物身上,传递着激愤的情绪,再通过出家人的点化,
用以劝诫、教化当世处于动荡不安社会中的百姓。剧中深奥的佛家用语,也彰显
着俞樾深厚的文化底蕴。 虽然俞樾的戏曲作品名声不大,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
本文关键词:俞樾戏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7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