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岑参边塞诗的突出成就_《浙江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5 12:28

  本文关键词:岑参的边塞诗和山水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3年

岑参的边塞诗和山水诗

黄雅幼  

【摘要】:在盛唐诗歌的顶峰上,边塞诗和山水诗最为突出。对于边塞诗,人们一直称道岑参,以致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样的研究是不全面的,因为岑参的诗歌,就其创作过程而言,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就其题材表现而言,边塞诗和山水诗都是很擅长的,甚至边塞诗中有山水;就其诗歌体裁而言,其以七言歌行为主,又是众体兼擅的。故而以边塞诗为主的岑参研究还有重要的开拓空间。本文的基本研究的范围是以岑参诗文为主要依据,透过诗文的了解与整理,辅于其他史籍资料,来研究岑参诗歌的风格,探讨其边塞诗与山水诗的风格特色与异同,进而论述其对后世的影响。大体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岑参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分期研究。岑参以远赴西域担任安西判官的经历为中心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其生平则有早期、中期和晚期之别。早期的诗歌以侧重写景的山水诗成就较为突出,中期最则是备受后人推重的边塞诗,晚期则又呈现出对山水的回归。第二,岑参边塞诗创作研究。其边塞诗大略可分为两类,一为抒怀之作,一为写景之作,前者写征人情怀,后者写边塞奇观。他的边塞诗形成了自已突出的风格,这就是豪雄壮美,奇丽奔放。第三,岑参山水诗创作研究。岑参早期的山水诗与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有一致之处,写景清丽,表现隐居情怀。他从军边塞时期的山水诗则与边塞诗融合在一起,描写边疆奇异山水,也表现出博大的胸襟。他在后期因为寓居蜀中,山水的特异魅力促使岑参尽情地表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第四,岑参边塞诗和山水诗相互融合和比较研究。岑参边塞诗与山水诗的相同和共通之处,着重有两个方面的呈现,一是它们之间都具有写实性,二是其共性特征还表现在“实中求奇”的风格上。其山水诗和边塞诗,虽然同样是“丽”,而边塞诗表现的是“奇丽”,山水诗表现的则是“清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K82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峰;岑参轮台诗及其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向章婷;赵深艳;;遗落的明珠——浅谈岑参山水写景诗的艺术价值[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葛琳;论岑参边塞诗的传播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4 刘娜;;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思想内容[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廖立;走马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申明秀;;岑参边塞诗的阳刚风格初探[J];理论界;2008年12期

7 颜邦逸;;岑参早期山水诗的艺术特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6期

8 李振中;;谈岑参诗中梨花意象意义及成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陈中群;;浅谈岑参的山水诗[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朱雷;;吐鲁番出土天宝年间马料文卷中所见封常清之北庭行[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997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徐礼节;;论张王乐府寓“变”于“复”的艺术追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林大志;;萧统与《文选》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礼节,余恕诚;张王与元白新乐府创作关系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潘啸龙;邹旻;;《高唐赋》与先秦的“山水审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郭铜;;《红楼梦》神话原型中的政治寓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王颖;;试论晚唐缘情派诗歌创作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南瑛;;从《河岳英灵集》的选录标准看盛唐气象[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田恩铭;中唐大历时期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演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袁晓薇;;《终南山》阐释现象与传统诗教观念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金善;;《离骚》“滋兰树蕙”证解——也谈《离骚》香草的象征意义[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绍恒;;屈原被流放到溆浦的时间考[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陈秀美;;反思《文心雕龙》“文体通变观”之近现代学者的问题视域[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7 曹旭;文志华;;“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静;韩偓诗歌意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倩影;春秋战国时期的中下层妇女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岭;也释“胡琴琵琶与羌笛”——兼与胥洪泉先生商榷[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王韶华;自由人格·功业理想·人道精神——李白、岑参、杜甫写妻诗之别[J];昌吉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 葛琳;论岑参边塞诗的传播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4 陈晓红;;从盛唐诗人到盛唐“边塞”诗人——从历代选诗的角度看岑参诗歌的接受[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陈晓红;;试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的确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任文京;论岑参边塞诗中的矛盾心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柴剑虹;“桂林”、“武城”考——岑参边塞诗地名考辨之一[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8 黄丽芝;;佛教对岑参的影响[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岩;岑参边塞诗的阳刚之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李初阳;试论岑参诗中表现的功名思想[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中群;;浅谈岑参的山水诗[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巢晶晶;成松柳;;岑参山水诗之“清奇”特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尹在勤;;《当代四川山水诗选》[J];诗刊;1986年05期

4 章尚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J];江淮论坛;1994年05期

5 曾明;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精神[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刘立云,陈华明;栖居“山水”寻家园──评《古代五大山水诗人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喻学才;孟郊山水诗的特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8 冯国双;精工之笔 诗画相生——读王维的《山居秋瞑》[J];语文学刊;1983年05期

9 荆立民;;再议王维晚年的山水诗[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10 李天道;古代山水诗的审美构思心理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镜清;陈凌;;浙东山水旅游与中国山水诗之形成和昌盛[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陈家生;;朱熹咏闽山水诗的美感特征[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李芳民;;简论杜甫的山水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4 吴翔明;;论李白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特殊地位[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道文;;二谢山水诗之时空比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孙勇先;;南朝诗歌的成就与贡献[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涤云;;论李白三峡诗的美学特征[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8 唐凤鸣;;山水文化: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筱华;;天台、雁荡的另一种解读——兼论徐霞客山水游记的文学性[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10 金泽民;;六朝名士的山水情结[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晓华;[N];马鞍山日报;2011年

2 郭军;[N];贵州政协报;2003年

3 邢宇皓;[N];光明日报;2005年

4 李振远;[N];大连日报;2010年

5 高蔚 郭丽君;[N];文艺报;2010年

6 桑原;[N];长白山日报;2011年

7 王建平;[N];光明日报;2004年

8 雷涛;[N];文艺报;2011年

9 张晓虹;[N];四川政协报;2003年

10 兰翠 烟台大学文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张润平;元嘉三大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杨文榜;柳宗元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兰宇冬;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D];复旦大学;2006年

6 高智;六朝隐逸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赟馨;唐代游艺与诗歌[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芳;清前谢灵运诗歌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大伟;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鉴生;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琳;论六朝山水诗结构的成因及嬗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雅幼;岑参的边塞诗和山水诗[D];浙江大学;2013年

4 宋航;佛教与谢灵运的思想及其山水诗[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牛丽娜;论谢灵运山水诗之成因及影响[D];山西大学;2006年

6 傅怡静;宋代山水诗与山水画关系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长生;朱熹山水诗的渊源与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红群;起视万花开,一花一天地[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小青;庄园经济下山水题材的变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冯静芳;生态美学视野下谢灵运的解读与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岑参的边塞诗和山水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91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