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兰福德·威尔逊三部都市剧的狂欢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30 14:34

  本文关键词:兰福德·威尔逊三部都市剧的狂欢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3年

兰福德·威尔逊三部都市剧的狂欢化研究

杨倩  

【摘要】:兰福德·威尔逊(1937-2011)是20世纪美国最有成就的戏剧家之一,一生著作颇丰,共有42部作品面世。他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一个小乡村,17岁辗转去芝加哥和纽约追寻戏剧创作,推动了外外百老汇的兴起,并见证了其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因早年的生长环境,威尔逊的代表作如“塔里三部曲”多描述乡村和城镇生活,展现出来的戏剧张力和活力在其都市剧中也有体现。他的都市剧始终关注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这些人和具有同性恋身份的威尔逊一样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此外,威尔逊本身的文化二重性(扎根乡土和丰富的城市生活经验)也使他的都市剧呈现出与其他本土剧作家的作品迥异的新风貌。 本文主要围绕威尔逊的三部都市剧《吉里德的香膏》(1965)《巴尔的摩旅馆》(1973)和《烧掉这个》(1987)展开讨论,尝试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依次从狂欢化的情节、狂欢化的人物、狂欢化的主题三个方面来解读其中蕴含的狂欢化特征。首先,三部剧中的咖啡馆、大厅和顶楼分别作为狂欢化的广场,承载着加冕脱冕情节的进行,威尔逊以此来控诉都市化对人性的摧残。其次,借助对狂欢化人物双重性形象的塑造,威尔逊展示了现代都市人既敏感退缩又寻求释放的矛盾诉求。最后,威尔逊通过对宗教信仰、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以及爱的本质的颠覆和乌托邦精神的展现揭示了都市边缘人的情感创伤和生存压力。 由此,论文得出结论:威尔逊的三部都市剧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并进一步指出剧作者创作的目的是让都市边缘人在“狂欢”的模式下构架与主流社会交流的桥梁,突破自我,迎接新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3;K837.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文铁;郝利群;;美国当代戏剧家兰福德·威尔逊评析[J];戏剧艺术;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利娜;;《萨勒姆的女巫》的原型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徐丽;;《推销员之死》中的反英雄——威利·洛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田俊武,王庆勇;愚昧与死亡——论美国愚人文学的主题嬗变[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温军超;;奥尼尔剧作《马可百万》中的道家思想[J];大舞台;2013年04期

5 李晓瑜;象征手法在《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运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郗雪蓉;;简析《推销员之死》中人物心理表现手法的两大特征[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7 郭建辉;;神性·人性·兽性——对《萨勒姆的女巫》中“谬论”的解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孙燕;;《奇异的插曲》女主人公尼娜的女性主义探析[J];考试周刊;2010年45期

9 杜新宇;谈阿瑟·米勒的悲剧观及剧作中的小人物[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10 张秀清;;论象征手法在《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英;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欲望的心理透视[D];山东大学;2006年

3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保杰;当代奇卡诺文学中的边疆叙事[D];山东大学;2009年

5 岑玮;女性身份的嬗变:海尔曼和诺曼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范煜辉;意识形态幻象的批判与超越[D];南开大学;2009年

7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海娟;追寻自由灵魂的重塑,,挣脱宿命论的囚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霍洁;一朵脆弱的彩色玫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燕;杀死“屋里的天使”:《奇异的插曲》的女性主义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文丽;从《悲悼》看奥尼尔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传承与超越[D];安徽大学;2011年

5 张明花;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丽莲·海尔曼五部剧作中的女性人物[D];聊城大学;2010年

6 郭振校;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奇异的插曲》中的尼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严前海;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诗意[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8 高明;尤金·奥尼尔戏剧的解构主义思想及其来源[D];山东大学;2005年

9 朱莉;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作品对自我身份的探索[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刘红艳;奥尼尔后期剧作中女性自我的迷失与自我的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特;;20年后的复仇[J];故事世界;2009年04期

2 梯姆;;爱德蒙·威尔逊[J];读书;1989年Z1期

3 诸枫;;“驼峰飞行” 历险记[J];世纪行;1995年11期

4 蒋一之;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4期

5 王华溢;威尔逊·普勒蒙特利国家公园游记[J];神州学人;2005年05期

6 张澜;;伍德罗·威尔逊的人性观[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3期

7 邵珊;;半个世纪美国文学史的鲜活写照——介绍威尔逊的新传记[J];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05期

8 凯瑟琳·艾润丝;王洋;;罗伯特·威尔逊:后现代表演能否成立?[J];戏剧艺术;2009年02期

9 段奇清;;一只鸡蛋的距离[J];视野;2010年12期

10 王涛;;砸车的老汉[J];故事世界;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新;;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塑造[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2 洪时中;;叠溪古城照片辨[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3 R·亚历克·麦肯齐;马大抗;;秘书怎样使我的工作有条理[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Ikuo Abe;;奥林匹克主义的理想与学校教育:鼓励学生热情的尝试(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Vincent Mosco;;理解新媒介:从神话到政治经济学(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6 孙浩;;范式变迁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Patrice Higonnet;;是言之过早吗? 关于1789年革命的特殊性问题(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田辰山;;文明演进的辩证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9 罗凤;;威尔逊的公共舆论监督思想对我国舆论监督体系构建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甘明;;悬索结构动态分析[A];第三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国际商报;2007年

2 孙瑞;[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昆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早报记者 沈雁飞;[N];东方早报;2009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钟华;[N];财经时报;2004年

6 王如君;[N];人民日报;2005年

7 特约通讯员 先云仲;[N];乐山日报;2008年

8 ;[N];温州日报;2005年

9 高钒;[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晓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澜;伍德罗·威尔逊社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俞沂暄;国际秩序转变背景下的威尔逊主义:起源、政策和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3 韩莉;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米满月;威尔逊人性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邵珊;威尔逊的文学与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贺真真;数学教育研究中运用数据处理方法的若干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雪飞;战时中立国海上贸易权利之争的历史考察[D];南京大学;2002年

8 文圣;索尔·贝娄与菲利普·罗斯大屠杀小说中的记忆政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沈莉华;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倩;兰福德·威尔逊三部都市剧的狂欢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冯兵;论威尔逊的“文学的历史解释”批评[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王艺霖;埃德蒙·威尔逊文学批评的新闻性探究[D];集美大学;2012年

4 尹保丽;威尔逊与国际联盟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巴亮;埃德蒙·威尔逊俄国文学观初探[D];苏州大学;2013年

6 臧瑞杰;论威尔逊政府的对美经济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锐玲;伍德罗·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8 任璇;个人性格与美国强势总统关系之探析[D];辽宁大学;2012年

9 解琦;威尔逊政府对菲律宾政策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云莲;摩根索的权力观与威尔逊的道德观[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兰福德·威尔逊三部都市剧的狂欢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99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