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颜惠庆故居为何没人_《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1 20:20

  本文关键词:颜惠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8年

颜惠庆研究

高文红  

【摘要】: 作为一名政治生涯跨越晚清王朝、民国北京政府、民国南京政府、新中国四个重大历史阶段的政治人物,颜惠庆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颜惠庆出身于基督教家庭,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教育。这种中西合璧、古今通览的教育不仅使颜惠庆此后得以顺利进入外交界并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保证了颜惠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坚守个人操守,将祖国利益始终置于最高位置。 作为一名著名的外交家,颜惠庆数次出任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总长,期间还担任过驻德国、瑞典、丹麦、美国等国的公使,驻苏联和出席国际联盟大会的中国首席代表。他曾参与了外蒙谈判、禁烟谈判、巴黎和会、退还庚款、华盛顿会议、中苏建交谈判等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在众多的对外谈判中,颜惠庆为挽回中国权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事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多年对外交涉经验的积累,颜惠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思想体系,即在务实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国家主权至上、外交相对独立和团结对外的外交方针。这种外交思想体系的形成与颜惠庆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及其自身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颜惠庆曾三次正式组阁,担任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国务总理。虽然颜氏内阁多匆匆上台而后又匆匆解散,颜惠庆的政治抱负没有得到充分施展,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在中国近代政界有着卓越的地位。 致休之后,颜惠庆虽然结束了职业外交官的生涯,但是他并未将民族利益置于脑后。面对日益紧迫的时局,已逾花甲的颜惠庆为挽救民族存亡而不辞劳苦,四处奔走呼告。抗日战争胜利后,颜惠庆不顾古稀之龄,毅然拖着病重之躯为实现国共和谈而南北奔走。 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颜惠庆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他关注平民教育问题,积极参与筹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国立北平图书馆等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在其署理内阁总理时,他利用美国退还中国的第二批庚款余款成立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该基金对中国发展现代文化教育多有贡献。 不论是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还是政治史、教育史上,颜惠庆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27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导论12-17
  • 第一节 选题价值与意义12-13
  • 第二节 学术史综述13-15
  • 第三节 重点、难点、创新点与不足15-17
  • 第一章 时代及其生平17-27
  • 第一节 基督家庭17-22
  • 一、接受西式教育17-19
  • 二、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9-22
  • 第二节 留学生涯22-24
  • 第三节 宦海沉浮24-27
  • 第二章 外交活动与外交思想27-57
  • 第一节 初绽锋芒27-38
  • 一、参与外蒙问题谈判28-31
  • 二、清末民初的禁烟谈判31-35
  • 三、对北京政府对德宣战的见解35-36
  • 四、出席巴黎和会36-38
  • 第二节 执掌外交38-44
  • 一、与苏俄建交谈判38-41
  • 二、与日本的交涉41-42
  • 三、遥控华盛顿会议42-44
  • 第三节 参加国际会议,维护中国主权44-48
  • 一、国联调停“满洲争端”44-47
  • 二、国际裁军会议47-48
  • 第四节 沟通苏联48-52
  • 一、中苏复交谈判48-50
  • 二、驻苏大使50-52
  • 第五节 外交思想述评52-57
  • 一、主要外交理念52-55
  • 二、外交思想的来源55-56
  • 三、其外交思想的历史价值56-57
  • 第三章 颜氏内阁及其他政治活动57-68
  • 第一节 颜氏内阁57-62
  • 一、第一次组阁57-59
  • 二、第二次组阁59-60
  • 三、第三次组阁——光杆内阁60-62
  • 第二节 退而不隐的和平使者62-68
  • 一、为抗战而尽力62-65
  • 二、为国共和谈而奔走65-68
  • 第四章 教育实践及学术贡献68-74
  • 第一节 教育实践68-70
  • 一、参与筹办清华学堂68
  • 二、与南开大学68-69
  • 三、筹建中华教育基金会69-70
  • 第二节 对中英语言交流的贡献70-74
  • 一、编纂《英华大辞典》70-72
  • 二、编纂《华英翻译捷诀》72
  • 三、参与创办外文报刊72-74
  • 结语74-77
  • 参考文献77-80
  • 致谢80-8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雁;颜惠庆之“盖棺论定”[J];档案与史学;2002年01期

    2 黄尊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活动若干问题评析[J];历史教学;2004年10期

    3 陈雁;外交、外债和派系——从“梁颜政争”看20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运作[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4 经先静;内阁、国会与实力派军阀——20世纪20年代罗文干案始末[J];史学月刊;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玲燕;北京政府时期颜惠庆的外交思想及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周力;鸦片战后广州绅民反进城斗争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3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4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5 姜修宪;王列辉;;开埠初期闽浙沿海的海盗活动初探[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6 马陵合;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芮锐;光绪年间黄河郑工略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孙自俭;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李衍增;;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臧运祜;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栾景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比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王列辉;;交通网络建设与港口发展[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梁继超;肖海凤;;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唐德中;;力谋中国之统一——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论析[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葛培林;;天津与辛亥革命活动述论[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金以林;;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大学教育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9 黄道炫;;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的失败责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10 贾小叶;;督抚与晚清文化变革之决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张北根;1919至1921年间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张坚;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曦;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付蓓;论清末民初的中外合资企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武增锋;试论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的转型[D];河北大学;2001年

    4 甄红菊;中国反对封建主义评析(近代以来)[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金连;晚清新式军事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晓东;传统与现代的碰撞[D];西北大学;2000年

    8 沈惠芬;晚清海关与国际博览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志勇;清末禁烟运动研究(1906—1911)[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程淑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河南植棉业[D];郑州大学;200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国旗;近代中国国内公债简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方平;梁士诒的内债观与民三、民四内国公债[J];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05期

    3 武艳敏;略论1921年内债整理[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4 姜良芹;中国近代内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1期

    5 姜朝晖;;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与庚款用途之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吴景平;近代中国内债史研究对象刍议——以国民政府1927年至1937年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珍富;北洋政府时期的关税自主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良;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被罢免事件之再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刘稚旖;法国退还庚子赔款始末[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杨志强;安格联与中国近代海关(1911-1927)[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雁;颜惠庆之“盖棺论定”[J];档案与史学;2002年01期

    2 来新夏;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J];民国档案;1999年02期

    3 陈雁;外交、外债和派系——从“梁颜政争”看20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运作[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4 罗志田;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年[J];史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岩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2005年06期

    2 罗红希;;试论张荫桓实力外交的思想[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7期

    3 罗红希;;试论张荫桓实力外交的思想[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7期

    4 刘扬;;朱元璋外交思想浅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09期

    5 陈翠云;;郭嵩焘及其外交思想[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6 张子建;;孔子外交思想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7 陶欣欣;;李鸿章外交思想述评[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8 吴光会;郑观应“以夷制夷”外交思想初探[J];红河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君法;;彼得一世的外交思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郑雪峰;;宋教仁外交思想初探[J];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维;傅广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李跃华;;论邓小平的外交思想[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崔兰海;刘杏梅;;探析管子外交思想[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4 钮菊生;;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尹记远;;儒家文化与和谐外交[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颖;;和谐世界构建中的文化外交[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顾明道;黄武秋;;弘扬周恩来和平发展外交思想 促进地方对外友好交往[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王巧荣;;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外交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剑锋;;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低调务实地发展自己[A];百年伟人光百代——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4年

    10 郭沫若;;致李初梨、刘钧(一函)[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谢泳;[N];文汇报;2003年

    3 资深财经评论员 张庭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外交部部长 李肇星;[N];人民日报;2006年

    5 记者吕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田予冬;[N];财经时报;2004年

    7 记者 顾晓红;[N];联合时报;2006年

    8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N];光明日报;2006年

    9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梁强;[N];财经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孔凡河;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边红彪;吉田茂早期对华外交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罗珍;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子辉;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布什外交战略[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滕淑娜;欧内斯特·贝文与战后西方同盟关系的形成[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震;墨家军事学说及其对中国军事史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冒志祥;论宋朝外交文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玲燕;北京政府时期颜惠庆的外交思想及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文红;颜惠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朱秀春;刘坤一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方慧;许景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正宇;科德尔·赫尔外交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宏林;奕(讠斤)与晚清中外条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志成;论曾纪泽外交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新华;试述梁启超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薇;崔国因外交思想及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瑞芳;汉密尔顿经济和外交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颜惠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01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