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陈忠村诗歌研究论文_《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4 07:12

  本文关键词:许景衡及其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0年

刘挚及其诗歌研究

邢春江  

【摘要】: 刘挚(1030——1097),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刘挚在北宋政治、文学上都颇具影响力,但一直以来都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对刘挚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考证生平,编订年谱,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诗歌创作独有的风格与艺术成就,揭示其在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 刘挚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卷入新旧党争之中。在北宋中后期几次大的政治事件中,刘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一生之中也因此多次遭受打击,仕途坎坷。这使他更加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个体价值。对归隐的向往和病老的哀叹,成为其心态的典型表现,这种心态对他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刘挚喜“清”,诗歌创作也追求“清”的审美风格。他的诗歌呈现出清新、清雄、清寒等多样化的风格。他在诗中经常运用水、雨、云、秋等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清美风格。刘挚尚“清”审美祈向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他的人格风尚、生活方式都有关系,也是北宋文风以及与其交游友人影响的结果。 刘挚诗歌还具有“平淡”之美,他从理论到实践完成了自己对于“平淡”美的艺术追求。他的诗歌无论从情感、还是从形式特征上,都具有“平淡”的美学特征。他为这一诗歌审美理想在北宋的最终确立,并成为有宋一代的审美风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刘挚重视诗歌创作,将其提高到与致功王侯相媲美的价值高度。他一生勤奋作诗,努力追求诗歌艺术,以“苦吟”的方式创作诗歌,精心锤炼,刻意雕琢,同时转益多师,注意吸取前代诗人的优秀成果,从而自成一家,在北宋诗歌史上占据一定地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1
  • 一、研究价值7-8
  • 二、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9-11
  • 第一章 北宋党争与刘挚诗歌创作11-30
  • 第一节 北宋党争与诗人的坎坷命运11-17
  • 第二节 归隐心态下的诗歌创作17-24
  • 第三节 病老心态下的诗歌创作24-30
  • 第二章 刘挚诗歌尚“清”的审美祈向30-46
  • 第一节 诗歌风格之清的三种类型30-34
  • 第二节 诗歌意象之清34-41
  • 第三节 刘挚诗歌尚“清”的原因41-46
  • 第三章 刘挚的“平淡”诗美观及其实践46-59
  • 第一节 贬谪与“平淡”诗美观的提出及其意义46-49
  • 第二节 “平淡”美的情感特征49-53
  • 第三节 “平淡”美的形式特征53-59
  • 第四章 刘挚诗歌创作观念及艺术手法59-74
  • 第一节 刘挚诗歌创作观念59-61
  • 第二节 刘挚诗歌艺术手法61-68
  • 第三节 刘挚诗歌的艺术渊源68-74
  •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76
  • 附录76-122
  • 附录一:刘挚年谱76-116
  •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116-121
  • 附录三:主要参考论文121-122
  • 后记122-12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12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建玉;桂林古代山水诗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蕴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乔庆刚;许景衡及其诗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诸葛忆兵;洛蜀党争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于永森;;后二十四诗品[J];山东文学;2009年08期

    3 张宏生;姚贾诗派的界内流变和界外余响[J];文学评论;1995年02期

    4 莫砺锋,陶文鹏,程杰;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J];文学遗产;1998年05期

    5 韩经太;;论宋人平淡诗观的特殊指向与内蕴[J];学术月刊;1990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方向红;;命意宏博 气贯一篇——论司马相如辞赋的气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杜丽萍;;秦七黄九谪居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罗海燕;;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月亮意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张艳;;简论元代女诗人郑允端诗歌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李春林;;角色同一与角色分裂——鲁迅与卢那察尔斯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余继平;;涪陵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9 李永东;;区域文化与20世纪中国小说的消长沉浮[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邹迎双;反思图像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丛慧;探析漆艺发展现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斌;黄铮;;唐代桂林山水诗与桂林旅游审美的自觉[J];桂海论丛;2006年02期

    2 朱寿兴;感觉的推移、衍化、笼括及物化[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赵鲲;;王安石与陶渊明——兼论北宋诗人的慕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朱明伦;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朱寿兴;;在品牌文化的塑造和建构中生成与拓展文化品牌——关于花山文化品牌的生成与拓展的一些思考[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胡念贻;略论宋诗的发展[J];齐鲁学刊;1982年02期

    7 邓乔彬;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家;2002年06期

    8 张利群;论桂林山水审美中的儒家文化蕴涵[J];社会科学家;1997年02期

    9 邓程;宋诗的特点新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莫砺锋,陶文鹏,程杰;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J];文学遗产;199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本厚;六朝游文化视野中的山水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荣小措;试论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D];西北大学;2002年

    2 陶春林;略论谢朓诗歌的“清丽”风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承英;论王维山水诗歌的审美意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秦刚;论山水诗的审美特性及其对旅游建设的意义[D];贵州大学;2006年

    5 鲁冰;宋代隐逸审美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继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殿玲,赵晓庆;试论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文学思想[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刘冠丽;别张壁垒于“茶陵” 拔戟自成一阵营——试论杨慎的诗歌理论及创作[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3 罗家坤;黄庭坚、陶渊明诗歌承传关系浅谈[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尹子能;;“立象以尽意”何以成为可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菊;;探秘:在民族历史与文化经籍之间——论巴莫曲布嫫对贵州彝族诗文论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6 王强;;生在此山中——诗歌《中年》赏读[J];阅读与写作;2008年05期

    7 雷于怀;;诗歌的生命在于独创[J];东坡赤壁诗词;2009年01期

    8 ;第二届中国(西安)诗歌节《人民文学》增刊征稿启事[J];人民文学;2009年03期

    9 李春艳;;浅说钟嵘《诗品序》[J];今日科苑;2009年10期

    10 黄俊;;清末至五四时期中国诗歌理论的现代转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群;;“深秋有如初春”——论屠岸90年代以来的诗歌[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玮;;诗歌殿堂的朝圣者——与屠岸谈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向卫国;;“修辞的修辞”——臧棣诗歌及其诗学的一种修辞学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姜光斗;;李白诗歌理论二题[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5 霍俊明;;“郑敏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召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6 潘慧琼;;诗歌研究之“第三只眼”——《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评析[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7 于坚;;温故知新——在北京与日本诗人对话有感[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8 蒋登科;;论叶维廉诗论的学术品格[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中国华南青年诗歌研讨会在广西召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10 张志忠;;现代汉语诗学的寻绎和建构——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述评[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忠志;[N];文艺报;2010年

    2 蓝棣之;[N];文艺报;2004年

    3 叶延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聂茂;[N];文艺报;2008年

    5 吴小曼 刘福春;[N];财经时报;2007年

    6 何晓园;[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舒晋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梁平;[N];文艺报;2007年

    9 孙暖;[N];人民日报;2006年

    10 ;[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孔燕妮;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磊;朱彝尊诗学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4 陈丽媛;胡应麟文艺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雪根;清代吴江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范氏义云;越南唐律诗题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赵林涛;卢纶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周志强;当代诗歌理论批评研究(1979-1999)[D];暨南大学;2009年

    9 孙凯昕;方回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柏林;黄滔诗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媛;黄滔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邢春江;刘挚及其诗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非非主义诗歌艺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冰;张凤翼诗歌与《文选纂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乔根;汪道昆诗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姜蕴菡;韩菼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孔令敬;周弼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温世亮;明遗民徐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志芳;爱新觉罗·宝廷诗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许景衡及其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12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