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李嘉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 2010年
李嘉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
王艳
【摘要】: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来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其中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并长期居于东方文化的主流地位,深刻影响着东亚以至整个亚洲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吸引到中国儒家文化上来,研究者认为如同马克思·韦伯所阐述的“先有‘清教伦理’所孕育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后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和繁荣”一样,影响东南亚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伦理价值,也为亚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文化支撑。可是我们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却有失偏颇,在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着眼于社会生活的儒家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已经内化成为它所辐射范围内人们的基因,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文化既人化,通过对人的研究,可以具体阐释文化的作用。同时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指出:“企业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及习俗的支配。”因此,本文选择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典型代表李嘉诚为研究对象,详细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引领企业家走向成功,从而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容的价值理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本文在考评李嘉诚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引领李嘉诚走向成功的理念。其次,在西方企业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说明李嘉诚不仅是符合西方标准的成功企业家,更是一个具有不同于西方企业家特质的中国企业家,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最后,仍以李嘉诚为个案,按照李嘉诚的成长阶段,从故乡家族、家庭、个人经历三个角度,以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视角分析李嘉诚走向成功所秉承理念的形成机制,具体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李嘉诚的全过程,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提供参考。 李嘉诚的成功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因素的合理运用。西方管理讲效果,东方管理讲动机。在大部分人看来企业要盈利要发展就很难守原则讲道德,特别是在企业的原始积累阶段更谈不上什么道德,然而在本文中透过李嘉诚的特质我们可以看到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做到用道德的手段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在企业发展中兼顾道德与利益。西方管理讲规范,东方管理讲人情,透过李嘉诚组建的充满人情的高效团队,我们也可以看到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兼顾效率和情感。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李嘉诚所推演出的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和形成机制,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并未与现代社会脱节,并具有许多西方文化所没有的价值特性,企业家们将其正确运用于企业当中,构建符合中国的管理方式和商业伦理,必将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双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25.3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现祥;论华人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00年01期
2 王志强;;文化价值取向与文化行为方式——中西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不同性探析[J];德国研究;2007年01期
3 徐义雄;传统文化因素对华人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及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2年05期
4 胡军,王霄,钟永平;华人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以港、台及大陆为例实证研究的初步结果[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5 俞蕾,韩亚文;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文化上的体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志峰,宋敏;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俊霞;;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改造与应用[J];经济管理;2001年07期
8 万友根;;传统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现代解读[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4期
9 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1994年07期
10 张林超,张新英,柴效武;从文化的视角看国外典型公司治理模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晓娜;战后日本经济波动的制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真贤;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晋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现代企业文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中宁;从海尔和松下的行为准则透视孔子思想对中日企业管理伦理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董静;基于中西文化渊源比较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变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6 苏剑;经济伦理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徐芹艳;;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6 杨育民;孔墨“爱人”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张辉;复修懿范 继美前贤——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人文理念及现代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天问;当代工笔花鸟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纯;制度变迁中的国有企业行为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徐晓敏,谢蕾,冯甦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构的双向效应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丽莉,刘艳;传统文化在日本企业中的应用——以“以和为贵”为中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鹏生,刘建生,燕红忠;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之比较——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J];沧桑;2003年01期
5 田冠军;论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二重影响[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6 龚红;宁向东;;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宏观与微观权力关系的渐进式变革[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7 韩晶;;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模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0期
8 杜伟,高林远;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9 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志强;;本我和他我——跨文化日耳曼学视角下文化异同认知互动性[J];德国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鉴;和谐美与企业文化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启勇;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03年
3 厉敏;人本管理的文化内涵与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迎;浩荡长江弄潮人——李嘉诚[J];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10期
2 崔鹤同;华人首富李嘉诚[J];现代企业;2001年03期
3 崔鹤同;华人首富李嘉诚[J];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03期
4 汪洋;李嘉诚的生活与工作[J];企业导报;2001年07期
5 路闻;什么造就了李嘉诚[J];煤炭企业管理;2004年11期
6 杨建华;;李嘉诚富而不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5年03期
7 任正平;;十八岁之前的李嘉诚[J];企业文化;2006年09期
8 苏广东;;“超人”李嘉诚[J];公关世界;2006年02期
9 ;李嘉诚 回馈社会才是真富贵[J];经营者;2007年01期
10 黄亮;;华人首富李嘉诚[J];金融博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同;张忠民;;坎坷的历程 辉煌的人生 读《李嘉诚传》[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朱钟棣;;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在贸易与收入分配问题上的论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3 颜鹏飞;;西方“和谐与冲突主线”论与和谐社会理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陈俊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从李嘉图到马克思[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知远;[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张强;[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3 ;[N];科技日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罗绮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特约记者 罗绮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晓波;[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王晶;[N];经济观察报;2006年
8 经世;[N];经理日报;2007年
9 江苏通州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沈建华;[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舒迪;[N];人民政协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艳;李嘉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洁;论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拜物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相关作者
>王艳 >杨洁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李嘉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1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