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1989年
本文关键词:丁文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1989年
中国地质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年谱
王德孚
【摘要】:丁文江先生(1887-1936年)不但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而且是近代历史上对文化界和科学界有特殊贡献的第一流学者和传奇式人物,这就是本文为什么叙述他的生平和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缘故。丁先生通晓(?)文,精通英、日、法、德和瑞典五种外语,生前发表自然科学著作六十多项、社会科学著作约百篇,其详细目录,只有本文收录较为完全。丁文江有句名言:"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和科学事业的写照。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分类号】:P5
【正文快照】:
中国地质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年谱@王德孚$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丁文江先生(1887-1936年)不但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而且是近代历史上对文化界和科学界有特殊贡献的第一流学者和传奇式人物,这就是本文为什么叙述他的生平和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缘故。丁先生通晓(?)文,精通英、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祯;;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J];地质论评;2007年06期
2 潘云唐;;翁文灏年谱[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9年04期
3 张以诚;国人初迈步——漫话我国最早的地质学家和最初的地质调查[J];国土资源;2003年04期
4 陈江;丁文江与徐霞客——论丁文江在研究徐霞客中的贡献[J];地理研究;1986年01期
5 潘云唐;纪念丁文江100周年章鸿剑110周年诞辰及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举行[J];地球科学进展;1988年01期
6 张九辰;地质学研究中的科学与社会——以中国近代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4期
7 蒋婷;;丁文江的地质学思想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0期
8 吴凤鸣;;一代宗师丁文江[J];国土资源;2008年04期
9 翁文灏;;丁文江先生传[J];地质论评;1941年Z1期
10 刘松;陈宝国;;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J];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四光教授主要著作目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3)[C];1989年
2 万新南;蔡劲松;钱江澎;李廷强;王晓东;;“生态环境地质”概念及其质量评价[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冯彩霞;李国会;樊守忠;潘宴山;范辉;;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其在地质学方面的应用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广波;;丁文江科学思想研究论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董连慧;李凤鸣;;新疆北部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郑志春;;矿井地质预测的程序和原则[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张九辰;;学会在地质学近代化中的作用——对中、英地质学会的比较研究[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8 ;有关临朐县山旺的著录资料目录[A];中国古生物学会山旺现场会议暨第二届第八次扩大理事会论文集[C];1978年
9 孔文;;交流经验 推进改革 努力构建地质教育新体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新世纪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张复新;张云翔;;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A];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韩晓蓉;[N];东方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凡 李晓明;[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记者 易博文 通讯员 胡秋君;[N];湖南日报;2006年
4 李长久;[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张尔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孙明(北京大学团委);[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蓉 赵应繁;[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晓明;[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9 宋广波;[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杨雪梅;[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召林;三江北段玉树地区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2 秦素菡;美国华侨社会与保皇派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余浩科;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静熔;《独立评论》的宪政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6 王翠香;模糊数学在个旧东区锡矿资源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闫伟杰;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赵凤清;山西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地壳演化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凌标灿;综放面顶板岩体稳定性地质动态评价及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夏根;丁文江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风华;自由的平台——《努力周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查晓英;从地质学到史学的现代中国考古学[D];四川大学;2003年
5 马丽娜;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评析[D];安徽大学;2010年
6 狄丽娜;丁文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双双;丁文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魏万平;为文试论西南夷,半生走遍滇黔路[D];云南大学;2011年
9 宋燕;我国地质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林楠;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丁文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2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