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谢肇的玄孙孙谢鸿邺_《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1 21:56

  本文关键词:谢肇淛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11年

《五杂组》研究

陈磊  

【摘要】:晚明谢肇淛的《五杂组》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笔记,直到今天仍然被大量学者引用。在取材方面来看,是书在很大程度上一反明人因袭成风和荒诞不经的通病,很多记载和见解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独立思考,并不乏考据辨证之风,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从思想层面来看,此书可以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万象的深刻思考,其“实学”思想可以称之为纠正当时低下学风的良方,其睿智的社会治理思想更是拯救当时社会危机的金玉良策。由于《五杂组》一书中多有对满族不敬之语,故在清代被统治者销毁,其流传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对此书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学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五杂组》一书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已占有的史料入手,力求详尽的考证出谢肇淛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五杂组》其书,分为三个问题。首先是对此书的书名进行解释,并通过考证判断出以往称其为“五杂俎”的谬误所在。其次,利用文献学的知识对其版本的基本情况进行考证,并简要地比较各种版本之间的差别。最后,对《五杂组》的成书时间和流传情况进行考证。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五杂组》的史料价值。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补正史之疏和纠正史之谬,并配合以相应的文本材料加以论证。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五杂组》的思想价值。从谢肇淛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当时学术思想的特点出发,结合其一身的经历以及《五杂组》中的文本材料,对其学术思想给予客观的界定和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界定出其学术思想当归为明代心学的蜕变期,并立足于文本,论述其“实学”思想。其次,从谢肇淛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本材料,论述其睿智的社会治理思想。再次,从《五杂组》中对明末社会危机的认识概括出其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情怀。最后,从文本出发,结合当时西学东渐的背景,论述西学对当时士大夫的影响。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五杂组》的时代局限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广采旧说,博而不精;第二,多涉神怪,议论失当。 最后是论文的余论部分,在本文对《五杂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界定其特有的学术价值,对其在明人笔记中的地位进行定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9-10
  • (二) 研究现状分析10-12
  • (三) 研究方法和思路12-13
  • (四)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13-14
  • 一、谢肇淛生平事迹及其著作14-19
  • 二、《五杂组》其书19-27
  • (一) "五杂组"与"五杂俎"19-22
  • (二) 《五杂组》的成书时间22-23
  • (三) 《五杂组》的版本和流传23-27
  • 三、《五杂组》的史料价值27-40
  • (一) 晚明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28-33
  • (二) 晚明社会生活的万花筒33-40
  • 1. 腐败的官场34-35
  • 2. 污浊的世风35-37
  • 3. 别样的文化37-40
  • 四、《五杂组》的思想价值40-57
  • (一) "实学"思想40-44
  • (二) 睿智的社会治理思想44-53
  • 1. 吏治思想45-47
  • 2. 御边思想47-49
  • 3. 建都思想49-51
  • 4. 治水思想51-53
  • (三) 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情怀53-55
  • (四) 中西交汇下的的科学曙光55-57
  • 五、《五杂组》的局限性57-59
  • (一) 广采旧说,博而不精57-58
  • (二) 多涉神怪,议论失当58-59
  • 六、余论59-60
  • 参考文献60-62
  • 后记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寇海侠;谢肇淛诗歌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昶;明代经济活动对南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刘海燕;;谢肇淛笔记三种考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陈庆元;;谢肇淛年表[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廖虹虹;;谢肇淛《五杂俎》版本述略[J];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04期

    5 杨琳;;从五杂组诗到杂俎文——谈杂俎体诗文的发展过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4期

    6 陈庆元;谢肇淛著述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玉宝;;从《五杂俎》看晚明士人的心态[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8 赵盛印;;笔记小说与中国史学[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牛建强;广域的史料观念:谢国桢对明清笔记小说价值之认识[J];史学集刊;2003年04期

    10 王燕华;俞钢;;刘知几《史通》的笔记小说观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陆芹英,汪志国;近代安徽水灾之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尉利工;;论王畿与钱德洪对王阳明“四句教”的不同诠释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吴超;;清初士子的“明哲保身”论——以朱彝尊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左纯悦;张家臣;;建筑特色因循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更新——以天津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李更生;;颜元与洛克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9 周天庆;徐朝旭;;静、虚工夫与明中后期儒、道交涉——以朱熹后学蔡清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炘的思想、实践及其意义[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偲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燕;;谢肇淛笔记三种考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陈庆元;;谢肇淛年表[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孙文秀;;谢肇淛诗论与地域关系浅析[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崔建利;;谢肇淛居官山东及其笔下的运河风情[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陈庆元;晚明诗家谢肇淛——兼论《小草斋集》的藏传[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王枝忠;谢肇文言小说《麈馀》考论[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陈庆元;谢肇淛著述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李玉宝;;从《五杂俎》看晚明士人的心态[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9 王枝忠;谢肇淛文言小说《麈余》简介[J];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03期

    10 田聿月;谢肇浙在闽东的诗文创作[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玉宝;谢肇淛与晚明福建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暴鸿昌 ,胡凡;明清时期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的历史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季羡林,任继愈,刘俊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缘起[J];文史哲;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宝;;从《五杂俎》看晚明士人的心态[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磊;《五杂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陈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谢肇淛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31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