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本文关键词:书海钩沉—董康日本访书事迹述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内藤湖南与小林爱雄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燕山楚水》、《中国印象记》为例
吴菲吟
【摘要】:自1895年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之前在日本人心中的文明母国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形象内涵发生巨变。本文选取内藤湖南1899年的中国游记《燕山楚水》和小林爱雄1908年的中国游记《中国印象记》为研究材料,剖析二人视野下的中国形象,并确认其帮助中国走向进步的实质,实际上是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下将中国作为反证日本自身价值的工具这一内在思维逻辑。
【关键词】: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我们因为国在东亚,又因为东亚各国以中国为最大,我们天职的履行必须以中国为主要对象。”(内藤湖南吴卫峰译,2007:183)自小接受汉学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内藤湖南在《所谓日本的天职》一文中如是说。“必须想到“沉睡国家”有觉醒的那一刻,我们须在一段时间内为他们盖上被子好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天舒;韩宾娜;;近代日本学人的中国观察——以小林爱雄的《中国印象记》为中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胡天舒;;内藤湖南中国观的变与不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阳;;梦与现实之间——关于《今昔物语集》中的梦故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刘岳兵;;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J];历史研究;2010年06期
3 王美平;;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华观的变迁——以报刊舆论为中心[J];历史研究;2012年01期
4 高增杰;福泽谕吉与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思想史和国际关系的接点[J];日本学刊;1993年01期
5 李雁南;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浅析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7 苏明;;“诗意”的幻灭:中国游记与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之建立[J];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8 石之瑜;李圭之;曾倚萃;;日本近代中国学:知识可否解放身份[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德民;杨际开;;内藤湖南进步史观的形成——对章学诚《文史通义》的共鸣[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勤合;马新蕾;滑红彬;;足本《庐山记》在近代的重新发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张思齐;;内藤湖南的中国史观对我国学术建设的启示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陈丽君;;内藤湖南与魏斐德的汉学观研究对比[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6 何培齐;;内藤湖南的历史发展观及其时代[J];史学集刊;2008年04期
7 刘红光;;试论钱穆与内藤湖南对中国史的比较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陈金凤;;内藤湖南“时代区分论”与日本二十世纪中国史研究[J];日本研究;2010年04期
9 谷川道雄;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杨鹏;罗福惠;;古史辨运动与日本疑古史的关联[J];探索与争鸣;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川合安;;日本的六朝贵族制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葭森健介;;近代日本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研究回顾——京都文化史学与六朝文化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刚;孙以栋;;诗意的景观构图 和谐的色彩点缀——由沈阳北国之春四期景观方案设计谈色彩与景观的搭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王应宪;;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咏华;殷玉倩;;框架建构理论透视下的英国《卫报》 2005年关于中国的报道[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瞿宛林;;观察新中国的一个视角——试析龙须沟治理与新中国形象[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9 鲁明勇;;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国际营销[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菁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毕研韬 旅欧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肖同庆;[N];人民日报;2004年
4 李伯星;[N];今日信息报;2007年
5 记者 季明 王优玲;[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周宁;[N];文艺报;2008年
7 木弓;[N];文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景 王思璟 见习记者 江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本报驻外记者 席来旺 施晓慧 李景卫 吴乐珺 孙广勇 谭武军 黄培昭 张梦旭 温宪 莽九晨 王恬 暨佩娟;[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詹新慧 赵永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天舒;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知识人的中国体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妥建清;颓废与中国现代性的近代起源(1573-1644)[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5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6 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泊功;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周文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沁;内藤湖南的“满洲国”建设方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琳琳;日本“京都学派”形成的文化地理空间和学术交流空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崔鸣敏;书海钩沉—董康日本访书事迹述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梁宏玲;针灸与想象的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左燕;权力与话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素霞;“自塑形象”[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李毅;言说美国属性[D];武汉大学;2005年
9 徐海燕;沈从文文学创作对乡土中国形象的塑造和守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陶常荔;论林语堂的中国形象创造[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书海钩沉—董康日本访书事迹述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4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3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