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解读利玛窦“由僧到儒”的身份转换

发布时间:2019-01-17 08:12
【摘要】:在中国近30年时间里,作为传教士的利玛窦,为了掩盖传教之目的,竟然一直不敢以"神父"身份自称,而是前十几年以"僧人"自称,后十几年以"儒者"自居。无疑,对于一个公众人物而言,这种身份上的转换不仅需要一种巨大的勇气与魄力,而且还存在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陷入更为难堪的风险境地。然利玛窦为何在异地竟敢"由僧到儒"进行身份上的转换?其实,对于此举,不仅利玛窦,乃至整个东方耶稣会都是经过缜密思考与反复衡量才决定的。因为,对利玛窦而言,无论是"僧人",还是"儒者",都不过是他掩盖自身真实身份的权设而已,并无特大之差别。但两者相较而言,僧人身份不仅没能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反而带来重重困难与障碍,而儒者身份则既可弥补僧者身份上所导致的一些缺陷,而且还可推动上层传教路线的实施,以及化解传教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挫折。
[Abstract]:For nearly 30 years in China, Matteo Ricci, as a missionary, dared not claim to be a "priest" in order to cover up his missionary purpose, but called himself a "monk" in the previous decade and a "Confucian" in the following ten year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for a public figure, this transformation of identity requires not only a great deal of courage and courage, but also the risk that a slight carelessness will lead to an even mor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Why did Matteo Ricci dare to change his identity from monk to Confucian in a different place? In fact, not only Matteo Ricci, but also the whole oriental Jesuits were determined by careful thinking and repeated measurement. For Matteo Ricci, neither the monk nor the Confucianist is but his authority to conceal his true identity, and there is no great difference. But in contrast, the status of monk not only fail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ssionary cause, but also brought many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while the status of Confucianism can make up for some defects caused by the identity of monk.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pper-level missionary route and resolve some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encountered in the missionary process.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肇庆学院2015年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开放性课题
【分类号】:K835.46;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必成;章太长;;试论利玛窦的灵活性传教方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闫莉;;从利玛窦的中国形象析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J];传承;2009年20期

3 薄海昆;;利玛窦传奇的海陆两栖旅行家[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2期

4 杨英;;论利玛窦的科学传教[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5 林金水;代国庆;;利玛窦研究三十年[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6 庞乃明;;晚明所见利玛窦名称字号琐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军;;利玛窦传教中的文化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8 王超杰;;交流与碰撞——利玛窦视野下的中国法律[J];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钟鸣旦;代国庆;林金水;吴小新;;利玛窦:因人成己[J];学术研究;2012年08期

10 伊拉里奥·菲奥雷,白凤阁 ,赵泮仲;画家利玛窦[J];世界美术;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5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6 宋荣培;;利玛窦向中国文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意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7 戴继诚;;中极玲珑 外极朴实——利玛窦的人格特质[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8 刘克敌;;受青睐的与被冷落的——明末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策略与失误[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9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知远;利玛窦的方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王青笠;利玛窦 创造过汉字的老外[N];华夏时报;2010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4 美国汉学家 史景迁;西人眼中的利玛窦[N];文汇报;2012年

5 刘子刚;利玛窦眼中的考试[N];中国测绘报;2000年

6 沈一民;利玛窦和李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包光潜;利玛窦与《交友论》[N];中国档案报;2010年

8 记者 周舒 实习生 王菲宇;利玛窦:回头十万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之恒;利玛窦特展:16世纪的科技使者[N];北京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孝德;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1年

2 袁炳婕;《文化中国的话语长城》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夏玲;明末清初天主教在杭州地区的渗透与士人的互动[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静;利玛窦的生死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符金宇;利玛窦中文译著中文学重写现象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马春华;利玛窦传教策略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严晓,

本文编号:2409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409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