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机制和郭沫若的创作及评介
本文关键词: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2013年
民国机制和郭沫若的创作及评介
张武军
【摘要】:正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郭沫若的研究或将迎来一个新的契机,也许会遭遇更多的挑战。稍微回顾近几十年来的郭沫若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郭沫若这样会引起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肯定者赞其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否定者贬其为不学无术的文化小丑;有人称颂他是不惧白色恐怖反对国民党专制压迫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有人嘲讽他是胆小懦弱屈从专制政权的御用文人;钦佩其人品高尚的,要发扬郭沫若精神,批判其人格低劣的,要反思郭沫若现象。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郭沫若研究中的两极评判,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郭沫若的两极创作问题。尽管肯定郭沫若的和批判郭沫若的争执十分激烈,甚至双方都带有了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郭沫若的研究或将迎来一个新的契机,也许会遭遇更多的挑战。稍微回顾近几十年来的郭沫若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郭沫若这样会引起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肯定者赞其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否定者贬其为不学无术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怡;;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陈俐;论郭沫若在四十年代民族文化建设中的话语转型——兼析“党喇叭”说[J];郭沫若学刊;2003年02期
3 蔡震;;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看郭沫若的1926-1927——兼论与此相关的史料之解读及补充[J];郭沫若学刊;2007年01期
4 李怡;;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5 吴奚如;;郭沫若同志和党的关系[J];新文学史料;1980年02期
6 廖久明;;郭沫若归国与王芃生所起作用考[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7 李怡;;“五四”与现代文学“民国机制”的形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山;张治中赢得中共尊重原因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齐芳;齐虎田;;传统和合文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曹国芳;张治中与新疆联合政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王志明;;国共和谈中张治中的思想变化及其贡献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张智丹;;战后国民党的组织危机与内战决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继山;张治中在新疆和平解放中的贡献[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张靖华;翟光逵;;巢湖北岸黄麓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锋;;抗战时期中共对国统区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唐正芒;李衍增;;二十世纪最大的城市火灾——抗战时期“长沙大火”扫描[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赖某深;国民党反腐败为何越反越腐败[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大华;刘鹤;;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范忠程;;抗日战争与湖南社会的演进[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宋彬玉;;大革命时期郭沫若同党的关系——兼谈郭沫若的思想发展[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4 袁洪权;;开明版《郭沫若选集》梳考[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5 段从学;;政党政治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共南方局的“寿郭”活动论析[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金龙河;两岸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尹红群;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与地方财政(1927-1945)[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伟娣;《大公报》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亮;抗战初期湖南省政府民众动员研究(1937-1938)[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飞飞;抗战初期长沙文化繁荣对长沙城市文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小强;清至民国玛纳斯地区社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李雪宾;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对美国政策的演变[D];安徽大学;2011年
6 王鑫;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天津大学;2011年
7 孙静;民国时期湘西匪乱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立永;张治中与新疆和谈[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陈雁;陶峙岳在新疆和平解放中的作用[D];新疆大学;2005年
10 王向文;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焦土抗战”政策[D];中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丹;;“现代文学史”命名的追问与反思——对“中华民国文学”概念的意义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李怡;;“民国文学史”框架与“大后方文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汤溢泽;郭彦妮;;论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4 秦弓;;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汤溢泽;;以“民国文学史”替代“新文学”史考[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秦弓;;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汤溢泽;廖广莉;;论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的迫切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张维亚;赵步阳;曹千里;章澄;;民国文学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民国文学为例[J];商业经济;2008年13期
9 赵步阳;曹千里;章澄;葛怀东;张维亚;;“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杨洪承;政治文化理念与现代文体的生成取向——2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的一种文化解读[J];齐鲁学刊;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庆华;;郭沫若研究辨析三则[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8年01期
2 何益明;韦雁;;郭沫若研究的新阶梯——读卜庆华的《郭沫若评传》[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2期
3 魏建;;郭沫若佚作与《郭沫若全集》[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4 ;1987年郭沫若研究论文索引[J];郭沫若学刊;1988年01期
5 卜庆华;;郭沫若研究札记四则[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蔡震;;“郭沫若与日本”在郭沫若研究中[J];新文学史料;2007年04期
7 谭继和;“郭沫若研究系列”出版缘起[J];郭沫若学刊;1991年04期
8 税海模;;关于郭沫若研究文献的思考[J];新文学史料;2007年04期
9 卜庆华;;郭沫若研究札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3期
10 杨均照;;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京成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税海模;;中西撞击中隆起的文化峰峦——我的郭沫若观[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编后记[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辰;;郭沫若研究学者代表团访日[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4 阎焕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待郭沫若和郭沫若研究[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5 ;编后记[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6 张武军;;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郭沫若1936年以来的诗文分析[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7 ;编后记[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8 ;编后记[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9 蔡震;;关于郭沫若文献史料工作的回顾与思考[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10 高文平;;郭沫若研究的历史回顾[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展雨;[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陈菁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祝晓风;[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陈俐;[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新 王建锋;[N];乐山日报;2007年
7 杨胜宽 陈晓春 税海模 陈俐;[N];文艺报;2005年
8 省澜;[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李钧;[N];文艺报;2011年
10 李斌 郭沫若纪念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宫下正兴;以日本大正时代为背景的郭沫若文学论考[D];山东大学;2006年
3 胡艳琳;文学现代性中的生态处境[D];北京大学;2012年
4 孟文博;郭沫若前期文艺论著校勘与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逯艳;论“十七年”郭沫若“非政治家”职务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建国初期郭沫若的多重身份与文学家形象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台丽静;郭沫若与日本[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媛媛;战国时代的再发现[D];北京大学;2012年
4 宋楠;自然的对象与不自然的审美[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兴盛;民国时期郭沫若演讲及演讲辞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宇;“自我”形象的塑造、改写与重构[D];西南大学;2008年
7 王珣;中国现代小说的另一类思考[D];苏州大学;2009年
8 山本优子;中日作家的交流与留日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晶晶;论郭沫若十七年诗歌的“改”与“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钱风强;奔突于文艺和政治之间——1948年香港时期的郭沫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4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