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万时华《诗经偶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庆师范学院》 2013年
万时华《诗经偶笺》研究
秦金
【摘要】:《诗经偶笺》是明末人万时华撰写的一部注解《诗经》的书。该书目前获得过不少关注,但始终憾乏专门性的研究。为免千古英才沉寂下潦,本研究从文本出发,以文献为基础来做这本书的文学阐释性研究。 要了解万时华其人,厘清其生平事迹并加以考订。从“知人论世”取法,虽着眼于小处却很能展示其生活的状况。又在文献的基础之上,介绍《诗经偶笺》的版本情况和批评特点,开掘其著述态度和著述理念,为整体性研究打下基础。 万时华在阐释时,十分重视对文学作品艺术特性的揭示。对《诗经》文本中的艺术手法加以分析,点评其诗篇的体式特点,关涉字法、词法、句法和情境的营造,这些对于确定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方向而言都是很有益处的。其中尤难为难得的是他在解诗的过程中能打破文体间的拘隔,发掘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情感表达和主题表现上互通的一面,圆融贯通之下,显示出宏大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眼光。 《诗经偶笺》虽不乏经学评点的痕迹,却终胜在能从人情、人性出发,着重发掘其中文学性的一面。结合是书自身的特点来看,无论是文字训诂、名物考据中的文学尺度,还是本事批评甚至是索隐批评中都有对社会人和个人情性的阐发,,充分地给予文学的关注。所以,万时华悉心其中说“风”“雅”“颂”各有味道,经其解读的诗篇也散发出不同层面的情味来,“晶晶然著纸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庆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2;K825.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肖;;文章作法自不同 十年论争缘意气——论明末时文大家艾南英与复社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春芳;;从《牡丹亭》对《诗经》的接受看汤显祖的情教观[J];长城;2011年06期
3 崔海峰;;王夫之诗学中的“以诗解诗”论[J];东方丛刊;2009年03期
4 何宗美;;《谭元春集》复社成员考——兼论复社与竟陵派的相互影响[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02期
5 何海燕;;清代以文学说《诗》文献述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2期
6 郭丹;《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诗经》批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启成;明代诗经学的新气象[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8 曾肖;以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与复社诸子的交游[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傅丽英;竟陵派的诗经学──兼谈对钟惺的评价[J];河北学刊;1996年01期
10 王林飞;;团结御外侮 并非刺用兵——解读《秦风·无衣》[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兆禄;清前中期《诗经》文学诠释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熊刚;;论《绿衣》、《葛生》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卜师霞;;《诗经·载驰》诗意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董常保;;《战国策》中策士对君主的劝谏方法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朱万曙;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马育良;儒门《诗》学中的“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段二丽;;姚鼐山水诗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母进炎;;传播与接受——岳飞形象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嬗变[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9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向天渊;;学人荟萃,共襄盛举——“巴蜀文化”与陪都时期重庆的比较文学[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立甫;欧阳修是开拓《诗经》文学研究的第一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龚鹏程;;诗话诗经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曾玲先;王船山对《诗经》的两种解读[J];船山学刊;2002年01期
5 何海燕;;清代以文学说《诗》文献述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2期
6 岳书法;《红楼梦》与《诗经》[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兆鹏;萩原正树;;《全明词》补遗——日本藏稀见明人别集所载词辑录之一[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1期
8 王兆鹏;萩原正树;;《全明词》续补遗——日本藏稀见明人别集所载词辑录之二[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2期
9 周明初;叶晔;;《全明词》续补(一)——台湾所藏珍稀本明人别集所辑明词之一[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02期
10 周明初;叶晔;;《全明词》续补(二)——台湾所藏珍稀本明人别集所辑明词之二[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海燕;清代《诗经》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超华;姚际恒的《诗经通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金;万时华《诗经偶笺》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3年
相关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
相关作者
>秦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万时华《诗经偶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4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