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治国、党政双重身份下的潘公展研究(1927-1931)
发布时间:2020-07-01 21:43
【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改变了中国长久以来的政治运作模式,一个党治政权诞生了。既是实行党治,国民党的力量就必须渗透到各个社会领域。尽管学者王奇生指出国民党是一种“弱势独裁”,但这种“弱势独裁”更多的是受制于现实环境,在主观上国民党是想要并且努力做到“强势独裁”的。在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后,国民党内要求“以党治国”的呼声很高,但国民党中央坚持把“以党员治国”和“以党义治国”分开,强调真正的“以党治国”是“以党义治国”,而不是“以党员治国”。但落到实际层面,“以党员治国”和“以党义治国”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是存在着一定程度合流的,毕竟“以党义治国”也需要熟悉党义的党员来执行。尽管国民党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以党驭政的制度,但党内确实是存在一批重要党务人员兼任政府要职的,潘公展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潘公展一生的辉煌都和上海息息相关。他在上海求学,在上海发迹,在上海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他本是一知名报人,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给他带上了仕途的轨道。由于和国民党高层关系密切,他得以“空降”上海市党部,长时期出任常务委员;他还曾担任社会局长、市政府代秘书长等一系列要职。同时,他也没有完全放弃笔杆,继续为国民党代言,充当国民党理论宣传方面的鼓手。角色分析是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潘公展作为社会局长,他成功地控制住了大革命后上海汹涌澎湃的工潮,稳定了上海的局势。同时,他对不大听指挥的上海商界,提出取消商会的议案,对商界又打又拉,希望能制服商界。在市党部内,他参与了斗倒陈德征的行动,目的是控制救国基金的支配;他扭转了市党部此前的激进状态,转而提倡党政合作。潘公展同时担任上海市党部常务委员和上海市社会局长两大要职,这种党政双重身份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他可以交叉使用这两种身份,调动党政两方面的资源来推行政令,在党政爆发冲突时充当调解人的角色;另一方面,他是坚持以党治国的,他想要通过政府把党的政策贯彻下去,但由于国民党本身的弱势和政权结构设计的缺陷,潘公展在推行党的政策时遭遇到了失败。这样的结局令人深思。本文打算通过细致梳理潘公展在1927—1931年的政治活动,从一个重要中层官员的角度来看待国民党推行党治的努力及其失败的结果,或许这样更能理解国民党“有心无力”的处境。这对于研究今天的现状从另一面提供了思考的角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27
本文编号:2737297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玉;;中国近代市政府的产生及其研究刍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匡淑平;上海近代体育研究(1843-1949)[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魏晓锴;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的发展与制约(1945~1949)[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燕子;移动的风景线[D];北京大学;2011年
2 吴价宝;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训政与禁烟新政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7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273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