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侨领许东亮与华侨大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7 21:39
海外华社精英在当地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能关心华侨华人事业,团结带领侨团人士共同进步。对印尼侨领许东亮的个案研究,揭示了华侨华人在国内教育事业,尤其是侨教事业中的贡献。在资料分析和口述访问的基础上,从许东亮与华侨大学发展的视野,探讨其爱国精神和教育观念的践行及其历史作用。文章分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以许东亮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开篇,主体部分阐述了两点内容:一是他如何从普通侨民到侨社骨干,最终成长为爱国侨领;二是他参与华侨大学的创建发展,重点论述他在担任华侨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和华侨大学香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期间,对办学机制和学校建设的贡献,由此揭示华侨大学在发展中形成的办学特色以及许东亮对国内侨教事业的贡献。华侨大学是建国初成立的一所为侨服务的高等学府,是国家重视侨务工作的一个表现。在华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许东亮等一批爱国华侨,支持关心祖国的侨教事业,侨校与华侨之间的互动不仅是华侨精神的传承,也为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经验。许东亮以归侨的身份支持国内侨教事业等侨务工作。通过分析他对华侨大学发展的贡献,可看出归侨对开展侨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施行侨务政策的桥梁作用。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许东亮的故乡——金门后湖村24
8岁时的许东亮26
船家会让他先装满鱼篓,挑往集市上贩卖,以此赚取佣金,换些活所需的油盐用品。为了改善贫穷的生活环境,深谋远虑的祖母决定让全家节衣缩食,送孙们进私塾读书。乃昌是家中的长子长孙,自幼便备受家人的宠爱和期望。他书聪明且用功,稍大些便只身前往福建龙溪工业职业学校深造。民国二十三(1934),许东亮在长辈的安排下与邻村的欧阳氏订婚。此时日本侵华气焰张,人心惶惶,欧阳家决定举家移民新加坡,许东亮与妻子一同前去,抗日争爆发后,南下的许东亮便与金门的家人断了音讯,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又恢联络。25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慈善事业:香港经验及其启示[J]. 艾歆,张丽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2]伍连德精神与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探索[J]. 陈英云,乔蕤琳,贺苗,孙福川,候树山,孙理,曹景文,刘连新. 学理论. 2013(05)
[3]张弼士与晚清护侨招商政策的形成[J]. 李吉奎. 广东社会科学. 2012(05)
[4]晚清驻外领事中的华商侨领[J]. 马一. 东南亚纵横. 2011(10)
[5]林文庆与厦门大学早期的发展[J]. 张亚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6]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述评[J]. 庄国土. 世界民族. 2009(01)
[7]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建构的个案研究——以“福建人”闽帮总机构为例[J]. 李勇.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3)
[8]李光前先生“多元文化共存”思想探究[J]. 洪彩真.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3)
[9]巴达维亚甲必丹制度与华侨包税制关系探析——以玛腰陈永元为个案[J]. 沈燕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1)
[10]对我国教育基金管理与发展机制的透视与探索[J]. 魏真. 教育财会研究. 2007(01)
硕士论文
[1]我国公立高校董事会制度研究[D]. 蓝静.青岛大学 2012
[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政策研究[D]. 童蓉.暨南大学 2011
[3]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渠道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 钱敏.安徽大学 2011
[4]华侨办学典范[D]. 杨婉蓉.福建师范大学 2010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侨务政策的演变[D]. 杨宏健.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3779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许东亮的故乡——金门后湖村24
8岁时的许东亮26
船家会让他先装满鱼篓,挑往集市上贩卖,以此赚取佣金,换些活所需的油盐用品。为了改善贫穷的生活环境,深谋远虑的祖母决定让全家节衣缩食,送孙们进私塾读书。乃昌是家中的长子长孙,自幼便备受家人的宠爱和期望。他书聪明且用功,稍大些便只身前往福建龙溪工业职业学校深造。民国二十三(1934),许东亮在长辈的安排下与邻村的欧阳氏订婚。此时日本侵华气焰张,人心惶惶,欧阳家决定举家移民新加坡,许东亮与妻子一同前去,抗日争爆发后,南下的许东亮便与金门的家人断了音讯,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又恢联络。25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慈善事业:香港经验及其启示[J]. 艾歆,张丽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2]伍连德精神与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探索[J]. 陈英云,乔蕤琳,贺苗,孙福川,候树山,孙理,曹景文,刘连新. 学理论. 2013(05)
[3]张弼士与晚清护侨招商政策的形成[J]. 李吉奎. 广东社会科学. 2012(05)
[4]晚清驻外领事中的华商侨领[J]. 马一. 东南亚纵横. 2011(10)
[5]林文庆与厦门大学早期的发展[J]. 张亚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6]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述评[J]. 庄国土. 世界民族. 2009(01)
[7]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建构的个案研究——以“福建人”闽帮总机构为例[J]. 李勇.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3)
[8]李光前先生“多元文化共存”思想探究[J]. 洪彩真. 贵州民族研究. 2008(03)
[9]巴达维亚甲必丹制度与华侨包税制关系探析——以玛腰陈永元为个案[J]. 沈燕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1)
[10]对我国教育基金管理与发展机制的透视与探索[J]. 魏真. 教育财会研究. 2007(01)
硕士论文
[1]我国公立高校董事会制度研究[D]. 蓝静.青岛大学 2012
[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政策研究[D]. 童蓉.暨南大学 2011
[3]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渠道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 钱敏.安徽大学 2011
[4]华侨办学典范[D]. 杨婉蓉.福建师范大学 2010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侨务政策的演变[D]. 杨宏健.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3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300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