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死与生:丁玲的精神创伤与文学想象(1927-1948)
发布时间:2021-06-07 18:56
丁玲和她的作品都有着无限的丰富性,这是许多研究者乐此不疲地加以阐释的前提。本文也是基于这种丰富性之上,不过更侧重在作者经历对作品面貌的影响方面,具体来说就是丁玲四岁丧父这一人生的重大不幸对她在1927年到1948年间创作的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影响。丁玲以叛逆的姿态登上文坛,可在作品中却和父亲达成了妥协,她塑造了许多温情的父亲,尤其是一个个没落的地主父亲形象,这不同于同时代大多数作家笔下的专制强横的父亲面目。这一矛盾现象是本论文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论文立足于具体作品分析,并试图结合心理学有关知识加以分析,力图建立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隐形桥梁。全文分为三章,具体如下:第一章论述了丁玲和她的“血缘父亲”的联系。丁玲的父亲是清末的一名秀才,从小体弱多病,脆弱敏感,但性情潇洒,心地善良。父亲敏感潇洒的性格在丁玲身上得到了延续,并影响着她笔下略显神经质倾向的莎菲等形象的塑造。面对父亲的早亡,丁玲在作品中展开了对他的理想化回忆,父亲的善良、聪慧和很高的欣赏趣味等优点在丁玲笔下充分展现出来。第二章主要论述幼年丧父给丁玲造成的精神创伤。幼年丧父是一种沉重的人生打击,这对丁玲的人生产生了...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丁玲和她的“血缘父亲”
一、丁玲父亲的性格及其对她的影响
二、填补心灵漏洞——丁玲作品中对早亡父亲的理想化回忆
第二章 幼年丧父给丁玲造成的精神创伤
一、“父亲的死”给丁玲带来的记忆和损失
二、丁玲脆弱敏感性格的形成和对孤独的丰富体验
三、丁玲的敏感和孤独体验在作品中的表现
(一) 作品中阴盛阳衰的故事结构模式
(二) 作品中表现出的倾诉欲望和渴望被理解的急切
(三) 令人焦虑的孤独引发的反抗孤独的方式
第三章 丁玲小说中变迁着的“父亲形象”
一、失意的“血缘父亲”:回忆中苍老温情的“一个父亲”
二、“血缘父亲”向“革命父亲”的过渡:现实中刚毅果敢的“一群父亲”
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两个父亲”的纠缠
(一) “两个父亲”的存在现实
(二) “革命父亲”存在的必要性——孤儿“血缘父亲”缺席的现实
(三) “革命父亲”的绝对强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批判的启示:性别与政治的话语变奏 以《“三八”节有感》和《丽萍的烦恼》为例[J]. 郭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3(04)
[2]丁玲女权主义之断想──兼谈中国女性文学[J]. 林伟民. 武陵学刊. 1997(04)
[3]开拓者的艰难跋涉——论丁玲小说的历史贡献[J]. 严家炎. 文学评论. 1987(04)
本文编号:3217121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丁玲和她的“血缘父亲”
一、丁玲父亲的性格及其对她的影响
二、填补心灵漏洞——丁玲作品中对早亡父亲的理想化回忆
第二章 幼年丧父给丁玲造成的精神创伤
一、“父亲的死”给丁玲带来的记忆和损失
二、丁玲脆弱敏感性格的形成和对孤独的丰富体验
三、丁玲的敏感和孤独体验在作品中的表现
(一) 作品中阴盛阳衰的故事结构模式
(二) 作品中表现出的倾诉欲望和渴望被理解的急切
(三) 令人焦虑的孤独引发的反抗孤独的方式
第三章 丁玲小说中变迁着的“父亲形象”
一、失意的“血缘父亲”:回忆中苍老温情的“一个父亲”
二、“血缘父亲”向“革命父亲”的过渡:现实中刚毅果敢的“一群父亲”
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两个父亲”的纠缠
(一) “两个父亲”的存在现实
(二) “革命父亲”存在的必要性——孤儿“血缘父亲”缺席的现实
(三) “革命父亲”的绝对强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批判的启示:性别与政治的话语变奏 以《“三八”节有感》和《丽萍的烦恼》为例[J]. 郭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3(04)
[2]丁玲女权主义之断想──兼谈中国女性文学[J]. 林伟民. 武陵学刊. 1997(04)
[3]开拓者的艰难跋涉——论丁玲小说的历史贡献[J]. 严家炎. 文学评论. 1987(04)
本文编号:3217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321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