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曾国藩与桐城中兴

发布时间:2017-06-25 03:10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曾国藩与桐城中兴”为题,对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和创作进行总体考察,进而分析曾国藩在近代散文变革中所显示的特殊文学和文化意义,以及桐城中兴在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转型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全文共分七部分:导论、结语和正文五章。 导论部分叙述论文写作缘由、思路、目标和方法等,并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第一章论述桐城中兴发端的背景。首先对桐城派与湘乡派关系进行溯源。在表面上,曾国藩主张的骈散兼容、经济致用的文论、湘乡派阳刚雄肆的风格与桐城文学大异其趣。但二者在内在精神和体系上,是血脉相连的。从理论框架、核心概念以及范本等几个角度入手,论证桐城与湘乡之间的和而不同,流中有变,是本文立论的基础。接下来论述中兴产生的具体社会、文学和学术背景,对文学“场”进行解读。尤其是学术背景中汉宋合流、理学转向、经世致用思潮与古文的发展与变革息息相关。 第二章论述曾国藩主动接续桐城文统的努力。曾国藩并非桐城嫡系,他在面临文化危机的时刻主动连接桐城派,是个主动而自觉的过程。对其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和产生背景、发展原因进行探讨。他早期受到桐城文学影响,同时受理学影响,也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但尚未成熟完善。从戎之后,体现出一种将桐城文学融入整个学术体系的用心,传达出一种文学观念的泛化,也体现出对桐城古文现实功利性的倡导。 第三章论述曾国藩中兴时期的文学思想。与前期相比,这一时期他的古文理论臻于成熟。主要体现为对文道观念的质疑与新的探索和阐释,同时将汉学、经济渗透入文学,体现出对词章之学的深入理解和对文学本体的尊重。在探讨其古文框架发生新变的基础上,对其变化原因及意义进行分析。此外,在古文观念的传达方式上,其家书、书信等相对私人的方式与诗歌、散文等载体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这种观念与桐城派内部自梅曾亮以来的传统相呼应,同时与近代王国维等人所提倡的审美思潮暗合,体现出一种发端于传统文学内部的近代文学观念的演进。 第四章论述曾国藩影响下,湘乡派作家的崛起和中兴的具体成就。涉及曾国藩对桐城中兴的影响、湘乡派作家的创作与成就。湘乡派作家作出了以姚鼐、梅曾亮、曾国藩为正统和典范的选择,体现出对桐城内部文统的别择。整体上中兴呈现出不尽同于桐城古文的新变,表现在体裁的兴盛、内容的开拓、风格的张扬以及古文理念方面,是对曾国藩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分析桐城中兴在近代散文变革中的意义。桐城中兴首先体现出对文学独立性的尊重,体现了古文观念的近代变革。另外实现了古文的实用功能,并扩大了古文的应用范围。同时,桐城中兴关于文学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张扬,对近代文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是结语部分。对曾国藩的文学和文化地位以及桐城中兴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加以反思。
【关键词】:曾国藩 桐城中兴 文学价值 文化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27;I206.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导论12-26
  • 一、选题缘由12-16
  • 二、研究现状综述16-22
  • 三、文章构架与方法22-26
  • 第一章 桐城中兴的背景26-46
  • 第一节 “桐城中兴”、湘乡派与桐城派26-31
  • 第二节 社会背景31-34
  • 第三节 学术背景34-41
  • 第四节 文学背景41-46
  • 第二章 曾国藩接续桐城的努力46-79
  • 第一节 中兴之前的曾国藩46-56
  • 第二节 接续桐城文统的纲领56-67
  • 第三节 纯文学观念的泛化:从《古文辞类纂》到《经史百家杂钞》67-74
  • 第四节 对儒家传统资源的自觉整合74-79
  • 第三章 中兴时期曾国藩的文学思想79-115
  • 第一节 发展与新变——对曾国藩文学思想的纵向考察79-92
  • 第二节 曾国藩古文框架扩展的原因与意义分析92-102
  • 第三节 横向审视:不同载体所传达的文学思想102-105
  • 第四节 从梅曾亮到曾国藩:文学性的凸现105-115
  • 第四章 湘乡派作家群的崛起与桐城中兴的新变115-146
  • 第一节 湘乡派作家的崛起115-124
  • 第二节 对桐城文统的别择:“姚氏之外,,取法梅曾足矣”124-139
  • 第三节 曾国藩以及湘乡派作家的创作139-146
  • 第五章 桐城中兴对近代散文变革的意义146-160
  • 第一节 古文观念的变革146-152
  • 第二节 古文应用能力的提高152-155
  • 第三节 桐城中兴与近代文坛155-160
  • 结语160-163
  • 参考文献163-171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171-172
  • 致谢17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平兴;成赛军;;多维视野下的曾国藩思想文化研究若干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昊;曾国藩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3 陈春华;清代书院与桐城文派的传衍[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鹏;曾国藩古文文体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480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