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梁希与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04:02

  本文关键词:梁希与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梁希 林业史 林业科技 林业管理 林业规划 林业思想 近现代林业


【摘要】:梁希(1883-1958),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林业教育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以梁希和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为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很好地认识中国近现代林业科技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了解我国现代林业政策的变迁和未来的发展也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梁希一生经历丰富,从普通技师,到大学教授,再到共和国林业部长。家学渊源、社会环境、留学经历、历史责任,对梁希的生命历程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他此后终生致力于林业科学研究与林业事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和思想基础,促进中国林业发展成为他终生的目标和追求。 梁希先后执教三所大学,从事林业教育工作三十年,编写教材《林产制造化学》和《木材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教育家、林学家、植物学家、林化专家、造林专家。与此同时,梁希自觉承载林业科普之责,他积极宣传国外最新的林化研究成果,蚊式飞机是其中一项,以往研究未曾披露。建国前后,他向公众推广普及森林的多效益作用,大力宣传林业的生态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科学研究先要摸清家底,林业科学考察是林业科学研究的基础。早在民国时期,梁希就组织参加了浙江林业考察,足迹遍及浙江五地区,为后世留下了一份20世纪20年代末期浙江地区社会、治安、民生、农业、林业等诸多内容的考察记录;1948年前后,梁希两次考察台湾,从八个方面提出林业改进建议。新中国建立后,梁希先后赴小陇山和泾河无定河考察。明确了黄河的主要问题在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原因在于滥垦滥伐、围山造田,解决之道理应是植树造林,是大面积退耕还林。另外,梁希还有两次重要的考察,虽未留下文献,但借助现有资料与史料可以还原考察原貌:一次是1949年,梁希对冀西沙荒造林的考察,考察表明,冀西是沙荒造林的成功典型,后来,这一典型成功地推向全国,另一次是1951年,梁希陪同陈云赴海南岛考察橡胶垦殖的可能性,从此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橡胶开发。 作为林化专家,梁希建立了中国的林产制造化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的林产化学学科。与此同时,梁希以富国利民为根本点与出发点,展开了一系列林化试验,其中桐油抽提试验数据远胜于美国,樟脑蒸馏试验数据远胜于日本。另外,马尾松采脂试验和伏牛山植物中有关单宁材料的试验,均在梁希任部长后结出硕果;抗战期间,梁希主持的中央大学森林化学室与当时的中央林业试验所合作,共同研究了九个研究项目,目前已知其中的三个项目如重庆木材干馏试验、竹材之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初步试验报告、川西(峨眉、峨边)木材之物理性,皆与抗战有关并发挥了作用。 梁希担任部长九年,组建林业机构,奠定林政基础。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由林业部主导的全国性的治山治水治黄治沙运动一度声势浩大,效果明显。尤其是在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农民的参与热情很高,新时期党中央批准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就是对当年治山治水治黄治沙运动的高度肯定;作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梁希为中国的林业发展主动建言献策,当好参谋,真正地做到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梁希任部长初期,和林业部同仁共同制定了林业全面规划:“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利用,合理采伐”。 作为中国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梁希的林学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梁希的森林多效益思想继承的部分居多,这是因为森林多效益思想在中国代代相传,梁希留学日本、德国,又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森林多效益思想,在借鉴和综合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森林多效益思想。梁希耳闻目睹发达国家重视林业、发展林业因而改变面貌的事实,对发达国家大林业思想的精髓有了深切的认识。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大林业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林业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龙头,居于首要地位,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治山治水,可逐步解决中国诸多的生态问题,这一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到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充分意识到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对大林业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至此,梁希的大林业思想又重回主导地位。 历史留下了无数成功者的纪念碑,梁希的纪念碑巍然其间。研究梁希与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不仅是缅怀前人,从中汲取教益,更是为了尊重历史,鼓舞后人,为实现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梁希 林业史 林业科技 林业管理 林业规划 林业思想 近现代林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N09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5
  • 绪论15-23
  •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15
  • 二、相关研究概述15-19
  • 三、研究思路与资料来源19-21
  • 四、研究结构和主要内容21-22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22-23
  • 第一章 成长历程与思想变化轨迹23-39
  • 第一节 求学经历23-26
  • 一、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23-24
  • 二、家学渊源与个人勤奋24-26
  • 第二节 工作经历26-31
  • 一、初入社会,感悟人生26-27
  • 二、几次重要的工作变化27-31
  • 第三节 人生重要转折与思想变化31-38
  • 一、第一次转折与思想变化31-32
  • 二、第二次转折与思想变化32-33
  • 三、第三次转折与思想变化33-34
  • 四、第四次转折与思想变化34-38
  • 小结38-39
  • 第二章 倡导近代林学,开创中国近代林业教育39-73
  • 第一节 中国近代林业教育的兴起39-41
  • 第二节 引进近代林学,推进林业教育体制化进程41-49
  • 一、引进近代林学知识,自编教学内容43
  • 二、引进近代林学手段,办林场做试验43-44
  • 三、引进近代林学认知体系,优化课程设置44-49
  • 四、引进近代林学培养方式,鼓励学生留洋49
  • 第三节 呕心沥血培养林学专门人才49-59
  • 一、国立北平大学时期(1916—1923,1927-1929)50-53
  • 二、浙江大学时期(1929—1933)53-55
  • 三、中央大学时期(1933—1949)55-59
  • 第四节 传播林业知识,推动林业科学普及59-70
  • 一、传播林业科普知识60-66
  • 二、宣传森林多效益作用66-70
  • 小结70-73
  • 第三章 组织林业科学考察,奠定林业科研基础73-103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林业科学考察73-83
  • 一、两浙林业考察73-77
  • 二 台湾林业考察77-83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林业科学考察83-92
  • 一、小陇山林业考察83-88
  • 二、泾河与无定河林业考察88-92
  • 第三节 其它林业考察工作92-101
  • 一、冀西沙荒造林考察93-97
  • 二、海南岛橡胶垦殖基地的考察97-101
  • 小结101-103
  • 第四章 开展林学研究,推进林业科技创新103-125
  • 第一节 创建中国林产化学学科103-107
  • 第二节 学以致用,造福于民107-119
  • 一、桐油抽提试验108-112
  • 二、设计樟脑提取装置112-113
  • 三、苋桥马尾松采脂试验113-116
  • 四、伏牛山植物单宁材料之研究116-119
  • 第三节 忧国忧民,服务战时经济119-123
  • 一、重庆木材干馏试验119-120
  • 二、竹材之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初步试验报告120-121
  • 三、川西(峨眉、峨边)木材之物理性121-123
  • 小结123-125
  • 第五章 新中国林业政策与管理的奠基人125-157
  • 第一节 执掌中国林政大业125-126
  • 第二节 组建机构,奠定中国林政基础126-130
  • 一、创建和完善新中国林业管理体系126-129
  • 二、整合与培训结合,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建设129-130
  • 第三节 拟定中国林业政策130-143
  • 一、将治山治水提升为国家战略134-138
  • 二、“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成效显著138-143
  • 第四节 建言献策,促进中国林业发展143-147
  • 第五节 国家林业规划的制定与完善147-153
  • 一、全国林业规划的形成147-151
  • 二、林业规划的修改与完善151-153
  • 小结153-157
  • 第六章 梁希林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57-191
  • 第一节 森林多效益思想的传承和发展157-166
  • 一、森林多效益思想的传承157-164
  • 二、梁希对森林多效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64-166
  • 第二节 大林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166-189
  • 一、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地位166-172
  • 二、林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172-179
  • 三、梁希大林业思想的影响和启示179-189
  • 小结189-191
  • 结语:梁希在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中的地位与贡献191-201
  • 一、历史地位191-193
  • 二、历史贡献193-201
  • 参考文献201-207
  • 附录一 梁希论作目录207-213
  • 附录二 梁希大事年表213-217
  • 致谢217-21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与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2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堂仁;马钦彦;冯仲科;罗旭;;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赵光华;;梁希与玉渊潭[J];北京政协;1997年04期

3 傅华;;傅焕光[J];档案与建设;2010年07期

4 陈明远;;周恩来留学日本遭遇的挫折[J];大家故事(天下事);2007年08期

5 黄枢;;深切怀念周总理对林业的关怀[J];国土绿化;2011年10期

6 吕顺长;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J];世界历史;2001年06期

7 王小娇;;甘肃河西荒漠能源植物资源利用与产业化研究[J];环境工程;2008年S1期

8 汪林茂;江浙士绅与辛亥革命[J];近代史研究;1993年01期

9 李华兴,陈祖怀;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J];史林;1996年03期

10 黄利;吕杰;;中国主要非木质林化产品贸易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北直;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燕歌;浅析梁希林业思想及其实践活动[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维;梁希的林业思想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8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528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