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刘大钧与小麦育种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6:18

  本文关键词:刘大钧与小麦育种科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刘大钧 小麦育种 种质创新 白粉病 育种思想


【摘要】:刘大钧是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细胞遗传研究所所长。他学习、工作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最为频繁巨大的年代,自小家境优越,但求学经历坎坷,曾先后辗转于多所学校,最后终在金陵大学成才。刘大钧于194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到退休,他见证了南京农业大学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尤其在1983-1991年担任学校校长期间,他为南农大全面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大钧一生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在很多细分领域都颇有建树,较为突出的是小麦辐射育种、小麦抗白粉病、小麦外源种质、我国特有小麦种质这四个方面。60年代初开始,他带领团队逐步攻克小麦辐射育种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宁麦3号",为长江中下游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中期开始,他带领团队开创国内簇毛麦研究先河,于国际上首次鉴定出其高抗白粉病,运用染色体工程先后培育多个抗白粉病优质材料,尤其是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对提高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以及改善其他农艺性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意义;后利用细胞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将新抗白粉病基因Pm21定位于簇毛麦染色体6V短臂,并成功将其转入小麦。为解决我国小麦赤霉病难题,他带领团队从80年代初开始,对小麦亲缘植物大赖草、鹅观草和纤毛鹅观草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攻克多种新技术并创制出了一批有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材料,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他又带领团队抓住机遇和挑战,专攻我国特有种质西藏小麦、新疆小麦和云南小麦,对其起源、进化方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弄清世界小麦起源中心的东界和中国小麦进化起源的方式和途径有着重要意义。科技思想史是连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刘大钧的贡献其实已经超出了小麦育种学的范围,在其一生的小麦育种科研活动中,蕴藏有丰富的育种思想。他坚持依生产急需定育种目标、坚持以技术创新为育种核心,坚持立足实践的育种策略、坚守始终如一的育种原则。这些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渊源,它的形成和发展是跟时代的造就、启蒙教育的奠基、名师的耳濡目染以及刘大钓个人的积累等因素分不开的。
【关键词】:刘大钧 小麦育种 种质创新 白粉病 育种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K826.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9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9-11
  • 二、相关研究概述11-15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6
  •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6-19
  • 第一章 刘大钧生平活动19-35
  • 第一节 出生与求学经历19-26
  • 第二节 主要工作经历26-35
  • 第二章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35-45
  • 第一节 中国小麦辐射育种研究概况35-37
  • 第二节 小麦辐射育种初步研究37-39
  • 第三节 小麦辐射育种突破性研究39-45
  • 第三章 小麦抗白粉病研究45-59
  • 第一节 优质抗源簇毛麦的发现和远缘杂交研究46-49
  • 第二节 优质抗病材料的创制49-55
  • 第三节 抗病基因的定位、命名、分离和克隆55-59
  • 第四章 小麦外源种质研究59-67
  • 第一节 大赖草研究59-63
  • 第二节 鹅观草属研究63-67
  • 第五章 中国特有小麦种质研究67-7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工作准备67-68
  • 第二节 染色体组成和形态特征研究68-69
  • 第三节 起源和进化方式的推论69-73
  • 第六章 刘大钧小麦育种思想及其渊源73-85
  • 第一节 刘大钧小麦育种思想73-81
  • 第二节 刘大钧小麦育种思想渊源81-85
  • 结语85-89
  • 附录89-109
  • 参考文献109-116
  • 致谢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红;;背靠大树好赚钱[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年04期

2 丁需学;刘海军;;刘大婶数卡[J];农家参谋;2011年07期

3 徐杰;;刘大妈的眼睛为什么失明[J];农村科学实验;1994年06期

4 王强;;刘大成祝福乡村季风[J];农业知识;2012年13期

5 张世龙;;刘大爷的一天[J];新农业;2012年08期

6 李成钢;刘大伯返乡种田话收入[J];农村新技术;2005年11期

7 ;西刘大队每人种草二亩八分[J];甘肃农业科技;1974年04期

8 张小玲;刘大妈笑了[J];湖南农业;2002年02期

9 ;刘大成:有梦想谁都了不起[J];农业知识;2012年10期

10 梅生 ,袁国义 ,许志勇;谗言引发奇案[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醒仁;;桐城派三祖年表[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婧;回国创业:刘大鹏领略到其中五味[N];经理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京军 本报通讯员 吕婷;刘大成的新星三把火[N];济宁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李万东;“刘大勺”改行[N];光明日报;2014年

4 张坤 张乃龙 韩丽芳;爱心,在这里传递[N];东营日报;2007年

5 侯巍;刑警刘大一[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6 欧祖生 杨芯;刘大秋:56年,,给母亲当“眼睛”[N];中国煤炭报;2010年

7 黄金衔;民警帮他走进学堂[N];法制日报;2010年

8 记者 程瀚;68岁一老汉义务磨刀20年[N];滨海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齐鸣;65岁老太送水7年“扛”起一个家[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刘燕华;不容忽视的“过渡性忧虑症”[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岗;多重的角色 多变的人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加晋;刘大钧与小麦育种科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邵雨甜;新时代与旧文人:清末民初的刘大鹏[D];山西大学;2013年

4 梁雪连;刘大绅诗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4年

5 张华;刘大钧工业化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马恒;言行矛盾的乡绅[D];山西大学;2013年

7 李强;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士绅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0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660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