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守望者——记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
本文关键词:文化的守望者——记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特质 冯天瑜 守望者 中国文化史 总纂 现代学术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史学会 人文社会科学 资深教授
【摘要】:正冯天瑜,男,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文史名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参与构建现代学术意义的文化学及中国文化史学,致力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论题探讨。湖北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文化特质;冯天瑜;守望者;中国文化史;总纂;现代学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史学会;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分类号】:K825.4
【正文快照】: 冯天瑜,男,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文史名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1986年被4受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参与构建现代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林;先进文化特质与建设先进文化[J];探索与求是;2002年10期
2 周爱光,宋亨国;对体育文化内涵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年04期
3 李虎;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梁滨久;体现深圳文化特质的优秀之作——评《深圳市志·教科文卫卷》[J];中国地方志;2005年08期
5 郭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与文化使命[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吴圣刚;文化资源及其利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黄战;;论雷州半岛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张晓春;;论文化资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24期
9 侯钰蛇;;发展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J];鄂尔多斯文化;2009年04期
10 魏崇周;;中原民俗文化的特点及文化特质[J];新闻爱好者;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彩霞;;南京历史文化之品格及其传承机制探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赵金凤;;文化产业的科学划分是搞好黑龙江文化产业的关键[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顾春红;;浅谈疗养院文化建设[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孙杰远;;文化的断裂与教育的使命[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吕在;杨建生;;从精神态文化到物质态产业——兼论艺术之于文化产业的价值[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文霞;;论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7 赵守祥;;论寿光的文化特质[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8 何星亮;;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性[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路宁;;卓有成效地进行创新文化生态系统建设[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10 肖泽民;;应关注企业的“民间非正式文化”[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婵;文化认同与文化名城建设[N];中山日报;2009年
2 暨南大学创新型城市课题组 代明 周飞媚;培植创新型城市的文化特质[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曹平择;让文化点击财富[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肖飞;“讲文化”成酒店发展新课题[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记者 郑炜君;市文化发展研究会昨天成立[N];嘉兴日报;2010年
6 记者 崔立秋;我省在京举办“五大文化品牌”图片展[N];河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春丽 整理;当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N];光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晓霞;加快推进文化兰州建设 着力打造西部文化名城[N];兰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王忠德 特约记者 李有安 董振刚;安宁区将全力实施六大文化工程[N];兰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侯若志;实施“六大工程” 建设“文化兰州”[N];甘肃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蕾;论京都的庶民文化[D];南京大学;2012年
2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巴丽扎提;汉哈互译中的文化背景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安玲;芒市的旅游开发潜力和文化保护价值[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5 马新;培育文化特质,,推动学校发展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刘芳;探究影响校园服饰文化的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文昊;成都市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徐宁;巴蜀抬工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飒;旅游开发对回族地区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10 高腾凤;文化特质与审美表达-“80后”写作的多维透视[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47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74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