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在上海的遗老生活及其社会交往
本文关键词:郑孝胥在上海的遗老生活及其社会交往
【摘要】:作为历史上的一种现实存在,清遗老正逐渐失去其清晰与准确的形象,但主观认识化了的遗老或遗老世界,却日益得到凸显和强化。辛亥革命后,郑孝胥以遗老自命,避居海藏楼。与遗老穷乏憔悴的概念化想象相反,凭藉前清的经济基础及民国后的鬻书与投资,郑孝胥的生活优渥而从容,既充满传统文人的儒情雅意,又透示着十里洋场的现代气息。他交游广泛,活动范围并不狭仄,人际往来达及社会各层面。他标榜"不与民国往来",但实际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遵照中国传统的人情规律,以亲缘与乡谊为重,同时高调标榜政治态度。作为硕学耆儒、诗书大家,郑孝胥在"满洲国"建立之前,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在政治方面,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盘盘大才,屡受出山邀请,操纵中国复辟的日人更是把他当作"一种潜在势力"的代表,着意联络。民初政治存在着多种走向的可能,自1912年至1945年,复辟势力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郑孝胥预身其中,以为己任,从未放弃。他以个体承担的方式,为中国历史提供了一种发展可能,以及这一种可能的命运,此为他作为历史人物的独特与重要所在。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郑孝胥 上海 遗老 社会交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1931年以前之郑孝胥研究》(项目编号:11YJA770022)
【分类号】:K827
【正文快照】: 民国初建,一大批前清官僚文人渐聚沪上,以遗老自命。这批遗老大多出生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民国时,都已五六十岁,到20世纪30年代,多半谢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遗民1,他们在生活方式上承继了易代遗民的传钵,极力做出标识努力,如辫发、冠服、仪式等。同时,由于帝制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恩虎;;民初遗老圈传统文化情愫探析[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2 王雷;民国初年生存空间的歧异——前清遗老圈里的生死节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陈晶华;;晚清遗民独特的外部生存空间解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王雷;民初前清遗老圈政治心态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5 王标;;空间的想像和经验——民初上海租界中的逊清遗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叶中强;;游走于城市空间: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公共交往[J];史林;2006年04期
7 周佳荣;;近代日本人在上海的办报活动(1882─1945)[J];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8 王雷,陈恩虎;民国初年前清遗老圈生存心态探析[J];史学月刊;2005年03期
9 熊月之;辛亥鼎革与租界遗老[J];学术月刊;2001年09期
10 盛邦和;;章太炎亚洲观叙识[J];中州学刊;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兴和;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曹翠;刘素yN;;南宋词“骚雅”内蕴探微——从南宋两部词集选本的共同篇目来探究“骚雅”内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师雅惠;;钱谦益的诗体“正变”观[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6 马丽敏;;清代中后期经学家的戏曲观——以焦循与俞樾为中心[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7 丁健;李金全;;武昌起义后清、袁、孙妥协原因述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孙艳;;浅析亲缘关系对郑孝胥功名思想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杨凯;;变革年代的多元选择——清末清廷及上层官僚对国内形势变化的应变心态和对策分析[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10 高磊;;从《宋诗别裁集》的选目看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郭卫东;;时代转换之际的变相——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易惠莉;;盛宣怀在汉冶萍公司成立前的日本借款论析[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4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5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6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夏刚;;杨锐年谱简编[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8 李勤璞;;世俗化:一九○○至一九四八年间库伦旗的政教过程[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9 贾小叶;;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10 易惠莉;;晚清日本外交官在华的多方活动(1898—1902)——小田切万寿之助关于汉阳铁厂事致盛宣怀函解读[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5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6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史明文;《新疆图志》版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雯雯;李瑞清年谱[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乃清;胡雪抱诗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陈丽;郭曾p樠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降新宽;吴雯及其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园林;财权·政权·宪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花明;一曲“阳关”叠至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阳;清末商约谈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江锦云;清末铁路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珂;晚清新式学堂之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饶权;从“革命排满”到“五族共和”[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雷;民国初年生存空间的歧异——前清遗老圈里的生死节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傅道彬,王秀臣;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3 刘国军;;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关于社会变革理论的辨别选择[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葛兆光;世间原未有斯人——沈曾植与学术史的遗忘[J];读书;1995年09期
5 张和群;论沈瑜庆的《涛园集》[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陈南萍;;贵阳寻根并追记祖父陈夔龙[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3期
7 王雷;民初前清遗老圈政治心态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8 王标;;空间的想像和经验——民初上海租界中的逊清遗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晓唯;越缦日记“佚稿”失而复得[J];历史教学;2003年05期
10 孙明;清遗民关怀中的治统与道统——以沈曾植、曹廷杰为个案[J];史林;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老虎;陈三立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爱霞;;情到浓时句自工——郑孝胥哀挽诗解析[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3期
2 孙爱霞;;郑孝胥品性论[J];理论界;2010年08期
3 周晋华;;遗老身份的再解读——日记中的郑孝胥[J];名作欣赏;2011年08期
4 黄新宪;;郑孝胥的福州乡试记忆[J];海峡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杨晓波;郑孝胥的家学渊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傅道彬,王秀臣;海藏楼内外的郑孝胥[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7 葛春蕃;;论郑孝胥诗歌的艺术追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孙爱霞;;家国悲怀也动人——略论郑孝胥的晚清诗作[J];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9 陈秀武;;《满洲建国溯源史略》的思想史解读[J];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10 孙艳;;浅析亲缘关系对郑孝胥功名思想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鹰;郑孝胥与驹井德三的争斗[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王天平;郑孝胥墓穴之迷[N];中国档案报;2003年
3 王学斌;多情总被无情恼[N];学习时报;2013年
4 汪德生;章士钊、郑孝胥:庐江吴氏俩快婿[N];江淮时报;2006年
5 南阳;褒贬兼之郑孝胥[N];中国商报;2003年
6 萧春雷;末代帝师与坊巷诗人[N];福州日报;2009年
7 车承川;那些名人与老房子的故事……[N];大连日报;2010年
8 陈恭悦;郑氏行楷轴轻盈妙趣[N];中国商报;2003年
9 李乔;要做“中国人”不做“乡曲人”[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顾建平(书评人);乱世里访名士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祝童;郑孝胥书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朱静;清末民初郑孝胥社会交谊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颜凌晖;《郑孝胥日记》涉及书法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程太红;郑孝胥王道思想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5 曾祥明;歧路:社会交往视野下郑孝胥的政治选择(1911-1938)[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纪映云;关于郑孝胥的诗艺追求及其与同光派之关系[D];暨南大学;2004年
7 袁家刚;旧人物入新世界[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860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860714.html